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居辉

作品数:9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2篇镇痛
  • 2篇疼痛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术
  • 2篇剖宫产术后
  • 2篇氯胺酮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带状疱疹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星状神经节
  • 1篇星状神经节阻...
  • 1篇医疗费
  • 1篇医疗费用增加
  • 1篇依托咪酯
  • 1篇抑郁
  • 1篇治疗带状疱疹

机构

  • 5篇安徽省芜湖市...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牛居辉
  • 3篇何睿
  • 2篇傅倩
  • 1篇马聚峰
  • 1篇吴玥
  • 1篇吴明
  • 1篇易红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10例要求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各70例。 A组:丙泊酚组:按1.5~2mg/kg静脉诱导;B组:先静脉推注丙泊酚0.8~1mg/kg,之后继续静注依托咪酯0.15mg/kg;C组:依托咪酯0.25~0.3mg/kg。三组患者静注药物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进镜,密切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各时间点三组患者的血压、HR、SpO2、肌颤情况、检查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血压、SpO2:A组麻醉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B、C两组血压、HR、SpO2比较稳定;与A组比较,两组指标变化均显著(P<0.05);肌颤:C组出现肌颤机率较 A、B组明显高(P<0.05),术后清醒时间:与A、B组比较,C组清醒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可明显降低术中循环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傅倩牛居辉马聚峰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老年人无痛肠镜
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分别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给予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分别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剖宫产手术后进行PCIA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PCIA,试验组给予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4h、6h、12h、24h、48h的各项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产妇对镇痛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术后6h、12h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卧静态下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翻身活动状态下6h、12h、24h时间点对照组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镇痛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PCIA的镇痛效果显著,且对患者活动状态下的切口疼痛镇痛效果更佳,在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傅倩牛居辉韩苗华吴玥程戌春何睿易红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
阻滞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观察阻滞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66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奇数阻滞治疗组(Ⅰ组)和偶数传统口服治疗组(Ⅱ组),每组33例.Ⅰ组口服阿昔洛韦联合疱疹皮损边缘皮内浸润阻滞,Ⅱ组口服阿昔洛韦联合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7、14d及1个月时皮损、疼痛治疗情况及后期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3、7、14 d疼痛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6.7%(22/33)、93.9%(31/33)、100.0%(33/33),Ⅱ组分别为9.1%(3/33)、33.3%(11/33)、69.7%(23/33);Ⅰ组3、7、14d皮损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5.8%(25/33)、84.8%(28/33)、97.0%(32/33),Ⅱ组分别为21.2%(7/33)、60.6%(20/33)、72.7%(24/33),各时间点疼痛和皮损治疗的有效率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或<0.05).结论 阻滞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昔洛韦.
牛居辉程戌春吴明
关键词:疱疹阻滞疗法
艾司氯胺酮对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及抑郁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肥胖产妇(体质指数≥30kg/m^(2))剖宫产术后镇痛及抑郁发生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肥胖产妇8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术后镇痛药物观察组选用45mg艾司氯胺酮+50μg舒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对照组选用100μg舒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术后随访8周,观察两组术中相关指标、镇痛评分(NRS)、产后抑郁评分(EPDS)、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睡眠质量、产后焦虑和恢复质量等情况。结果:82例均完成术后随访。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48h时的静息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6h、12h、24h、48h时的运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术后1周、3周、6周、8周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后1周的睡眠质量更好,GAD-7评分更低(5.73±2.16分比7.49±2.58分),QoR-15评分更高(122.47±29.51分比108.45±25.66分)(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轻肥胖产妇术后疼痛、缓解产后抑郁状态、促进恢复质量,且安全性好。
何睿谢本发许伟韩苗华牛居辉
关键词:肥胖产妇剖宫产术术后镇痛产后抑郁产后恢复
星状神经节阻滞预防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康复延迟、住院时问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既往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只能治疗其支配区的疾病,现知其治疗范围几乎遍及全身,除广泛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外,
赵华牛居辉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星状神经节阻滞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疼痛性疾病医疗费用增加
预先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择期行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后采用单双号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单号)和常规麻醉组(双号)各51例,两组均行LC手术治疗,艾司氯胺酮组在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常规麻醉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诱导后(T_(0))、气腹时(T_(1))、气腹后5min(T_(2))、放气后5min(T_(3))、术毕(T_(4))的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术毕清醒拔管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艾司氯胺酮组术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拔除喉罩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麻醉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T_(1)、T_(3)、T_(4)时刻MAP均显著低于T_(0)时刻(P<0.05),且T_(1)、T_(3)、T_(4)时刻MAP明显高于同期常规麻醉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T_(1)、T_(3)时刻HR及常规麻醉组T_(1)、T_(2)、T_(3)、T_(4)时刻HR与T_(0)时刻H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且艾司氯胺酮组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术毕清醒拔管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艾司氯胺酮组CD3^(+)(%)、CD4^(+)(%)、CD8^(+)(%)及CD4^(+)/CD8^(+)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1.76%)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组(27.4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可减少LC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对免疫功�
谢本发何睿许伟朱辉牛居辉成戌春代开丽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