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开亚
-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肾损伤患者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herapy,CRRT)对严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确诊严重脓毒症AKI患者68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n=33例)和CRRT组(B组,n=35例)。2组均在确诊严重脓毒症后,立即给予规范的抗脓毒症治疗(按照2012年SCC标准),B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同步行CRRT 24h。2组均监测0h、12h、24h及48h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 Cr)、血L-FABP(serum L-FABP,s L-FABP)、尿L-FABP(urine L-FABP,u L-FABP)水平,同时监测B组CRRT废液中L-FABP的表达水平。记录28天病死率。结果 A组s L-FABP水平在治疗后48h显著高于治疗前[(1328±101)μg/(g·Cr)比(700±88)μg/(g·Cr),t=5.435,P<0.02)],而B组治疗后48h与治疗前比较s L-FABP水平改变不明显[(680±74)μg/(g·Cr)比(712±82)μg/(g·Cr),t=1.682,P>0.05)];A组u L-FABP水平治疗后48h改变不明显[(1428±124)μg/(g·C)比(1082±89)μg/(g·C),t=4.854,P>0.05)],B组在CRRT治疗后48h u LFAB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324±123)μg/(g·C)比(1978±88)μg/(g·C),t=2.654,P<0.02)。B组在CRRT治疗48h,s L-FABP水平与A组同期比较显著降低[(680±32)μg/(g·Cr)比(1328±101)μg/(g·Cr),t=3.028,P=0.042],u L-FABP水平与A组同期比较显著下降[(1324±123)μg/(g·Cr)比(1428±124)μg/(g·Cr),t=12.856,P=0.022],s Cr水平与A组同期比较显著下降[(115±12)μmol/L比(295±32)μmol/L,t=8.256,P=0.032]。B组超滤液中未检测出L-FABP表达。结论 CRRT能降低u L-FABP的表达,改善AKI的预后,但并非通过直接清除血中的L-FABP途径。u L-FABP水平可作为CRRT疗效判断的可靠指标。
- 郝晓萍邬碧波张黎明唐琦牛开亚承解静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
- 心脏离子通道病——从基础到临床
- 2002年
- 离子通道病(ion channelpathy)是离子通道结构缺陷所引起的疾病,亦称为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正常的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是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离子通道特定位点的突变导致其激活和失活异常,可以引起组织机能紊乱,形成各种遗传性疾病.离子通道基因缺陷、功能改变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可更新在离子通道生理学、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开辟离子通道疾病防治的新途径.心脏离子通道病可引起一部分心律失常,导致长QT综合征(LQTS)、房室传导阻滞(AVB)和室颤(VF)[1].
- 牛开亚陈义汉
- 关键词:离子通道病心脏缺陷性疾病长QT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遗传性疾病
- 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早期预测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其预测患者28 d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52例,死亡组60例。Cox比例回归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乳酸水平、尿酸碱度和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1.035、1.270、0.332、0.000,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单项指标中,乳酸的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81%;乳酸联合其他各项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0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和88%。结论年龄、乳酸、尿酸碱度、前白蛋白是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4项指标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28 d预后情况。
- 王宇韩敏郭瑞敏秦熠牛开亚宋娟陈鹏邹亚孙燕妮
- 关键词:脓毒症老年患者预后
- 氟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牛开亚杨帆庞谊杨晓燕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精氨酸氟伐他汀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治疗组,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每天两次。54例患者为对照组静滴胞磷胆碱钠0.5,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
- 牛开亚张利军计海峰
-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 文献传递
-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HBO辅助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分成HBO组60例和常规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HBO组再行20次HBO治疗.所有患者在行HBO治疗前和HBO治疗20次后测定心率、血压、心脏射血分数、血清钾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行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计算QTd和QTcd.结果 QTcd在HBO治疗前后分别为(59.8±17.4)ms和(52.2±15.5)m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辅助治疗可以降低QTd,可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机率.
- 牛开亚庞谊邱仪勤陈敏董政红
- 关键词:高压氧糖尿病QT间期心电图
- 高压氧对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影响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牛开亚庞谊邱仪勤陈敏董政红
- 关键词:糖尿病高压氧心电描记术
- 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心电图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预测特发性房颤(IAF)、继发性房颤(SAF)和房性早搏(APC)的价值。 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28例IAF、37例SAF、17例APC和22例健康对照组的Pmax、Pd值进行比较,并以Pmax≥110ms,Pd≥40ms为阳性指标,评估Pmax和Pd对IAF、SAF和APC的预测价值。 结果 IAF组的Pmax和Pd值为121.80±15.65和50.36±18.55;SAF组为126.41±7.22和50.54±18.85;APC组为110.01±6.2和48.24±22.98,而健康对照组为108.4±1.33和28.00±14.24。IAF组、SAF组和APC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结论Pmax、Pd是预测阵发性房颤和APC较好指标。
- 牛开亚裴艳林捷陈义汉徐文渊
- 关键词:P波离散度房性心律失常心电描记术心电图
- 房颤患者体表心电图QTc、STc、Tc变化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房颤患者体表心电图中QTc、STc、Tc的变化 ,并试图由此变化推测细胞离子流的改变。方法 采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 15 3例房颤患者和 88例窦性心律对照组的QT、RR、ST、T值 ,以Bazett公式分别对QT、ST、T进行校正 ,并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同时对冠心病及高血压两亚组的房颤与窦性心律者相应参数也进行比较。结果 房颤组的QTc为 4 4 0 .6 1± 4 .2 7ms,STc为 16 1.19± 3.2 6ms,Tc为 192 .2 7± 2 .88ms;对照组的QTc、STc、Tc分别为 4 2 5 .13± 3.35 ,15 7.89± 3.0 9,172 .89± 3.77ms .房颤组QTc延长 ,Tc延长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STc在房颤组也延长 ,但无统计学意义。亚组间显示相同结果。结论 房颤患者体表心电图中代表心肌复极的参数QTc、Tc延长 ,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重构有关。
- 裴艳牛开亚陈义汉徐文渊
- 关键词:房颤体表心电图QT间期T波
- 高压氧对糖尿病下肢溃疡患者一氧化氮和Ⅲ型前胶原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影响糖尿病下肢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是一氧化氮(NO)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NP)水平降低[1].笔者探讨了高压氧对NO水平及PⅢNP的影响,分析其与糖尿病患者下肢溃疡愈合的关系.
- 庞谊牛开亚邱仪勤陈敏董振红
-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溃疡一氧化氮高压氧溃疡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