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光志

作品数:76 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2篇乌头
  • 11篇远志
  • 10篇霜霉病
  • 10篇中药
  • 10篇霉病
  • 9篇药用
  • 9篇土壤
  • 8篇药用植物
  • 8篇真菌
  • 8篇根际
  • 8篇病原
  • 7篇根际土
  • 7篇根际土壤
  • 7篇病原菌
  • 6篇教学
  • 5篇药材
  • 5篇药用植物学
  • 5篇植物
  • 5篇色谱
  • 5篇生药

机构

  • 69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大理学院
  • 5篇重庆三峡学院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洛阳医学高等...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医药...
  • 1篇四川川大华西...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75篇王光志
  • 21篇万德光
  • 13篇裴瑾
  • 11篇欧洪
  • 10篇严铸云
  • 10篇马云桐
  • 9篇李娜
  • 7篇吴清华
  • 6篇陈林
  • 6篇周浓
  • 6篇刘友平
  • 5篇王婷
  • 4篇陈璐
  • 4篇郭大乐
  • 4篇罗敏
  • 4篇邓赟
  • 4篇黄利
  • 4篇胡亮
  • 3篇李克君
  • 2篇李萍

传媒

  • 11篇中药与临床
  • 6篇中药材
  • 5篇中医健康养生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成药
  • 2篇中国民族医药...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中草药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第四届中医药...
  • 2篇2013年全...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药独一味的生药鉴定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对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的干燥根及根茎进行鉴定。方法: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结果:详细描述了独一味的生药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定;理化鉴定显示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结论:实验结果为该药的生药鉴定、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周浓夏从龙王光志
关键词:藏药独一味薄层色谱法
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人发中微量锰被引量:2
1994年
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人发中微量锰王光志,李克君,赵绍森,郭巧霞,王德臣(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471003)锰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与骨骼的生成、造血过程及某些肿瘤的形成和心血管疾病都有密切关系 ̄(1),因此,测定人体中微量元素锰的含量具有重要的...
王光志李克君赵绍森郭巧霞王德臣
关键词:毛发
川产四种兔耳风的生药学研究
通过本草考证,兔耳风属植物最早记载于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为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风Ainsliaea fragrance Champ.同科植物毛大丁草Gerbra piloselloide (L.) Cass.也作'兔...
王光志
关键词:杏香兔耳风生药学挥发油GC/MS分析
文献传递
乌头霜霉病传播机制初步研究
2019年
目的:明确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繁殖方式及传播途径,为乌头霜霉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调查不同种源地乌头霜霉病发病情况,并对患病乌头的根、茎、叶进行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繁殖方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乌头病叶上病原菌的定殖、生长以及传播的方式。结果:不同种源地的乌头幼苗霜霉病发病情况不同;通过显微观察,在患病乌头的茎和叶中均发现了卵孢子,在种根中未观察到卵孢子;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乌头霜霉病叶,发现孢子囊以萌发芽管的方式,通过叶片气孔或者伤口定殖于植株上,并通过在细胞间产生吸器从寄主吸取营养,萌发孢囊梗,再产生孢子囊。结论:乌头霜霉病发病与种苗是否带菌有关,其传播可能是乌头霜霉卵孢子在种苗内越冬,春天萌发侵染乌头。
陈茂婷书剑琴李文敏胡琪琪王光志欧洪
关键词:乌头霜霉病种苗繁殖方式
一种哈茨烷二萜类化合物、钩状木霉菌发酵液提取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哈茨烷二萜类化合物、钩状木霉菌发酵液提取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钩状木霉菌中提取分离的哈茨烷二萜类化合物以及含有该化合物的提取物,本发明的化合物及提取物对多种农...
郭大乐黄利刘梦丹王光志邓赟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中药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ETCM等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收集乐脉颗粒的化学成分信息;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活性成分靶点;疾病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使用Venny获得交集靶点并绘制韦恩图;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乐脉颗粒活性成分-冠心病心绞痛靶标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通过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乐脉颗粒7味中药共有176个化学成分及975个靶点,冠心病心绞痛共有234个靶点,疾病与成分共有靶点65个;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得到乐脉颗粒通过丹酚酸A、芍药内酯苷、丹参新醌D、亚油酸、拟丹参醛、槲皮素和芍药苷等主要活性成分,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IL-6、MMP-9、TNF、ICAM-1等关键靶点来影响炎症反应、缺氧反应和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结合情况好。结论:乐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作用机制主要与降低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有关。
汪明君毛洁王伟陈璐王光志
关键词:乐脉颗粒冠心病心绞痛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环境的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思考
2015年
本文以建设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为出发点,介绍了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思路、建设方法和建设成效,并提出了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来探索新形势下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改革模式。
王光志严铸云万德光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不同种源新鲜乌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鲜乌头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比较四川安州、北川、平武、青川、布拖和云南永胜、维西及陕西南郑8个种源乌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差异,为优质种源的选择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NanoChrom ChromCore PFP(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04 mol/L醋酸铵溶液(三乙胺调pH为8.1)-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5 nm;进样量为20μL。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影响乌头中6个生物碱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种源样品测定数据进行系统比较和评价。结果:乌头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效果良好,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不同种源地乌头母根、子根中6个成分含量及其含量总和有明显差异,海拔是影响乌头中生物碱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在8个种源的样品中,来自北川地区的乌头指标性成分含量及综合评价得分均较好。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乌头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可为乌头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书剑琴胡琪琪李文敏高静罗敏王光志
关键词:乌头种源生物碱环境因子
栽培掌叶大黄不同部位中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测定栽培掌叶大黄药材不同部位中游离蒽醌、总蒽醌及结合蒽醌的含量,为其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gela Venusil XBP-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结果栽培掌叶大黄不同部位均含有5种蒽醌类衍生物且含量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根、根茎、须根、叶片、种子中,在须根和根中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部位。须根中游离蒽醌总量高于其他部位,游离蒽醌总量地下部分远高于地上部分;结合蒽醌总量则叶片中最高,结合蒽醌总量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蒽醌总量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相差不大,地下部分略高于地上部分。结论在实际应用时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用部位。
周浓王光志刘文燕
关键词:掌叶大黄蒽醌高效液相色谱法
川芎栽培地土壤有机物变化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川芎药材栽培地与苓种繁殖地不同环境土壤有机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川芎栽培地土壤有机物种类及土壤安全性,初步评价川芎生长地土壤的质量。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取川芎10、20、30cm耕层土和根际土土壤,土样及时送回实验...
王光志严铸云马云桐万德光
关键词:川芎土壤成分土壤质量顶空气相色谱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