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菊

作品数:48 被引量:178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省安顺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气象局青年科技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暴雨
  • 9篇MCC
  • 9篇大暴雨
  • 8篇环流
  • 8篇TBB
  • 7篇特大暴雨
  • 6篇湿位涡
  • 6篇位涡
  • 5篇干旱
  • 4篇大雾
  • 4篇气象
  • 4篇切变
  • 4篇热带
  • 4篇西太平洋
  • 4篇副高
  • 4篇副热带
  • 4篇副热带高压
  • 4篇高空
  • 4篇高空槽
  • 4篇冰雹

机构

  • 47篇贵州省安顺市...
  • 12篇贵州省山地气...
  • 8篇贵州省气候中...
  • 3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贵州省人工影...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48篇王兴菊
  • 20篇吴哲红
  • 11篇胡秋红
  • 8篇周文钰
  • 6篇蒙军
  • 6篇李启芬
  • 5篇白慧
  • 5篇杨忠明
  • 2篇张东海
  • 1篇罗喜平
  • 1篇虞苏青
  • 1篇刘国强
  • 1篇王明欢
  • 1篇刘芳
  • 1篇汪卫平
  • 1篇肖媚
  • 1篇冯新建
  • 1篇汪超
  • 1篇段莹
  • 1篇肖俊

传媒

  • 13篇贵州气象
  • 12篇中低纬山地气...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天津农业科学
  • 2篇干旱气象
  • 1篇农家之友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风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2012年高...
  • 1篇2010年高...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九届全国灾...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中南部2次MCC致洪暴雨的综合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产品和NCEP 2.5°×2.5°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月25~27日和2011年6月4~5日贵州中南部对流性暴雨天气的成因及异同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次连续性暴雨过程都是在500 hPa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下,青藏高原有小槽不断东移,配合中低层的低涡切变等中尺度系统产生的。2次暴雨过程均为MCC反复在贵州生成所致。第一次过程(5月25~27日),大气不稳定能量很高,层结极不稳定,上升运动非常强;而第二次过程(6月4~5日)地面上贵州一直有静止锋维持在中部一线,大气为中性或稳定层结,但低空急流条件明显优于第一次过程。2次过程在水汽条件、不稳定条件和抬升机制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而这些差异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有关。地面中尺度低压中的辐合线或静止锋的存在,加强了辐合上升运动,从而在贵州中南部反复生成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根据分析结果,尝试探讨了这类暴雨的预报指标。
杨忠明吴哲红王兴菊
关键词:低空急流MCC
西南低涡诱发贵州夏季暴雨预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西南低涡诱发贵州夏季暴雨的预报。[方法]选取2.5°×2.5°NECP提供的北半球700 hPa 1971~2008年6~8月一天4个时次再分析资料,对贵州6~8月暴雨与西南低涡活动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给出西南低涡型贵州6~8月区域性暴雨预报思路。[结果]西南低涡是造成贵州汛期(6~8月),尤其是6、7月份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之一,该类暴雨的发生与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冷空气活动、500 hPa环境流场、850 hPa切变线、西南急流、副高脊线的位置及水汽条件、涡度场等有密切的关系。应用实况资料,采用相似方法和物理量诊断,建立客观的预报业务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验证表明选取高空槽、西南低涡、垂直运动条件、西南急流、水汽条件等因子来作为贵州暴雨的预报因子是合理的;西南低涡中心位于主关键区(100°~105°E、25°~35°N)和次关键区(105°~108°E、25°~35°N)时,贵州当日最容易出现区域性暴雨降水,其中又以在主关键区出现暴雨的概率较大。[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该类型暴雨预报水平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王兴菊陈贞宏叶邦
关键词:西南低涡夏季暴雨
安顺市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漏报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资料、FY-2G卫星资料等,分析了2021年8月10—11日安顺市局地大暴雨的天气系统、环境条件、TBB特征、雷达回波特征等,并结合数值模式预报对本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和反思,结果表明:1)本次局地大暴雨天气夜雨特征明显,且以对流性降雨为主;2)安顺市北部的大暴雨是副热带高压外围低槽配合冷空气导致的,安顺市西部的大暴雨是滇南倒槽北抬加强导致的;3)导致安顺市北部的大暴雨天气系统较为深厚,导致安顺市西部的大暴雨天气系统较为浅薄;4)数值预报对副热带高压东西移动的强度和位置偏差,以及对滇南倒槽发展变化的位置偏差,是本次局地大暴雨天气漏报的主要原因。
蒙军徐良军王冉熙王兴菊刘思洋
关键词:大暴雨局地漏报倒槽
2020年贵州省一次区域性暴雨产生的热力与动力条件分析
2024年
应用贵州省8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2884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逐6h的1˚ × 1˚的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23日贵州省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主要影响系统、以及产生的热力与动力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集中在省中南部一线,降雨强度大,降雨时间集中,局地灾害重等特点,造成本次区域性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588线北抬,高空槽东南移,850 hPa切变、低空西南急流以及地面梅雨锋西段和地面中尺度辐合,低层系统在贵州南部维持;本次过程,700 hPa及850 hPa比湿、风场、水汽通量散度及200 hPa、850 hPa涡度对强降雨时段及落区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84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2884 regional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Guizhou Province, along with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from Micaps and NCEP’s 1˚ × 1˚ reanalysis data with a 6-hour interval,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main influencing systems, and the thermal and dynam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regional rainstorm event that occurred in Guizhou Province on June 23, 20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province, with large rainfall intensity, concentrated rainfall time, and heavy local disasters. The main influencing systems causing the regional rainstorm were 588 line north lift, upper level trough southeast shift, 850 hPa shear, low-level southwest jet, the west section of the ground Meiyu front and ground mesoscale convergence, and the low-level system was maintain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Guizhou Province. During the process, the specific humidity at 700 hPa and 850 hPa, wind field,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and vorticity at 200 hPa and 850 hPa had good indica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period and location of heavy rainfall.
胡秋红方怡瑾王微胡伟王兴菊
关键词:暴雨高空槽辐合线
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分析评估
2009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等地持续受旱时间已超过5个月。截至2010年3月20日,云南全省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76天,其中大理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日数最大,达175天。贵州全省出现重早以上程度气...
王兴菊
关键词:特大干旱大气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2020年贵州省一次MCC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和雷达资料,通过对环流背景、云图、雷达以及物理量分析研究,对2020年6月30日贵州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在高空多短波槽活动、中层弱冷空气的入侵、高空急流和低层切变线长期维持以及西南暖湿气流的持续性输送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此次MCC对流云团生成于毕节市威宁县附近,在MCC的初始阶段,对流云团由块状向椭圆形发展,冷云罩面积逐步增大,云顶亮温中心不断降低;成熟阶段由椭圆形逐步扩散为多边形,云顶亮温中心维持在-80℃以下;消亡阶段冷云罩面积和云顶亮温绝对值迅速减小。逐小时短时强降雨站数与冷云盖面积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形成、成熟、消亡3个阶段分别呈现逐步上升、明显上升和迅速减小的趋势;最大小时雨量在成熟阶段与最低云顶亮温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次特大暴雨过程中强回波基本集中在4 km以下,中低层越靠近地面回波越强,强回波接地,质心低。初始阶段强回波强度强,移速快,但生命史短,呈现单峰值分布;成熟阶段的强回波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移速慢,呈现多峰值分布。TI≥44℃的大值区长期维持,低层的暖平流和上升气流以及正涡度辐合,配合高层的冷平流和下沉气流以及负涡度辐散,为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能量和动力条件。
王兴菊罗喜平王明欢周文钰蒙军胡秋红
关键词:MCC特大暴雨副热带高压切变线
2012年5月22日贵州西部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该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的FY-2E的TBB等资料,对2012年5月22日贵州西部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温度平流、涡度平流、假相当位温、中尺度云团、湿位涡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主要是由于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配合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冷暖平流和正负涡度的交汇,MCC在贵州生成并发展维持的共同影响造成的。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MPV1负值区和MPV2的正值区以及θse的高能区内。湿位涡的正压项与斜压项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状况。这一判据将大气中的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很好地联系在一起,为暴雨天气的诊断和实际预报提供了一种思路。这次过程是由MCC在贵州的生成并发展维持造成的。云团具有很强的MCC特征,降雨强度的时间分布与MCC的强度范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王兴菊吴哲红白慧陈贞宏杨忠明
关键词:暴雨湿位涡TBBMCC
安顺市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该文利用FNL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中国国家卫星中心提供的TBB资料、贵阳雷达站提供的雷达资料,针对安顺市2020年5月31日出现的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背景、物理量、数值预报检验以及雷达回波、卫星云图特征等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由地面辐合线、高空槽、中低层的低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共同影响造成的;不稳定层结、大的垂直风切变、适当的0℃层和-20℃层高度为当日的飑线过程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层结条件。贵州省上空出现了大范围的高温高湿区,大值区位于贵州省的中部以南地区,并在该区域存在明显的Ω型能量锋区和湿舌,为此次贵州飑线的触发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能量条件。此次飑线过程中,普定和安顺城区雷达回波图上均出现了高反射率因子和速度大值区,飑线中的普通单体在安顺城区发展为超级单体。卫星云图上贵州省中部出现了带状云系,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对流云团边缘TBB的梯度大值区。从GRAPES-3 km逐小时的预报场与实况对比来看,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位置和强度预报都很好,说明该产品对短时预报和监测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王兴菊周文钰蒙军曾妮王芬李启芬
关键词:飑线冰雹大风切变线
2008年和2011年年初贵州低温雨凇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2008年1月和2011年1月,贵州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这2次灾害过程具有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冰冻灾害重等特点,对农业、交通、电力、通讯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损失严重。文中分析了2次灾害的实况、可能成因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2次冰冻灾害都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2)欧亚1月阻塞形势的异常发展和大气环流形势持续稳定;(3)中亚、西亚低值系统活跃,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印缅槽)的大量暖湿空气向北输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明显偏北、面积偏大、强度偏强等是造成2008年1月贵州雨凇灾害的主要原因。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和欧亚阻塞异常偏强以及印缅槽出现持续的大量暖湿空气的向北输送是造成2011年1月贵州雨凇灾害的主要原因。但2011年1月副高偏弱,中亚、西亚低值系统活跃也不如2008年1月明显,所以低温雨雪冰冻强度和范围都小于2008年1月。
王兴菊白慧陈贞宏
关键词:雨凇阻高副高南支槽逆温
安顺一次罕见秋季特大暴雨天气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利用FNL 1°×1°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TBB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9月14日发生在贵州安顺的1次罕见秋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东退,引导短波槽东移和低涡切变线南压,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条件;强水汽辐合中心稳定维持在安顺,暴雨中心与水汽辐合中心相对应;暴雨区上空低层暖平流和中层冷平流的叠加,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为能量和潜热的释放提供有利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生成阶段发展迅速,成熟以后减弱缓慢,并在安顺上空稳定少动,是导致全市范围出现暴雨到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且暴雨区与TBB≤55℃的区域对应较好;在对流云团生成的区域,其水汽、能量和抬升条件均较好,在对流云团东移影响的区域,大气层结不稳定,湿层深厚,但能量条件较差,导致此次暴雨过程的对流性不是很强,在降水最强时段,小时雨强大多在20~40 mm·h^(-1)之间。
曾妮方鹏何莉阳刘思洋王兴菊
关键词:秋季暴雨TBB温度平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