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 作品数:31 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项科研基金温州市鹿城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3年-2005年我院肝炎用药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了解我院肝炎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结果从药理分类来看,以护肝降酶类药物销售金额最高,抗病毒类药物次之;以单品种药物分析,销售金额以硫普罗宁、拉米夫定、易善复、苦参素较高;肝泰乐、益肝灵、拉米夫定的DDDs值较高。
- 张丽娥付翠香王军
- 关键词:肝炎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用药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美沙酮口服溶液含量的研究
- 盐酸美沙酮(Methadone hydrochlorid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镇痛药,属二苯甲烷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德国科学家合成。最初作为镇痛药物使用,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口服用药后90%经胃肠道吸收,2 h达血浆...
- 王军付翠香王增寿
- 文献传递
- 药物性肝损害现状分析
- 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疾病。在美国,药物特异质反应引起的DILI 占急性肝衰竭的18%,在发展中国家也...
- 王军王增寿
- 关键词: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丙戊酸钠个体化给药设计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为丙戊酸钠(VPA)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名儿童癫痫患者门诊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血药浓度及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建模因子。采用遗传一反向传播算法(GA-BP)建立两层链式预测模型,构建VPA个体化给药的程序并在少量样本中试用。结果初步完成个体化给药的程序编写,30个病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血药浓度相比表明,误差值〈15%的有21个,误差为15%-20%的有6个,误差〉20%有3个。结论可以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VPA个体化给药的研究。
- 王军付翠香吴伟明王增寿徐鸿翔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丙戊酸钠个体化给药
- 注射用头孢硫脒在5%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硫脒在5%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方法:分别于25℃、37℃不避光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8h内5%转化糖注射液中头孢硫脒的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pH值。
结果:25℃...
- 王军付翠香王增寿
- 关键词:头孢硫脒转化糖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法配伍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考察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两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并测定两药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变化;用酸度计测定两药配伍后pH值并观察外观变化。结果奥硝唑在320nm,头孢噻肟钠在234.5nm处有最大吸收。混合液在4h内外观澄明,无沉淀产生;混合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也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含量、pH值均无明显变化。6h后两药含量测定结果略降低,8h后混合液紫外光谱发生改变。结论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4h内稳定性较好,临床上两药配伍使用应在4h内完成。
- 王蕾王军付翠香路黎
- 关键词:头孢噻肟钠奥硝唑紫外分光光度法配伍稳定性
- 注射用头孢硫脒在5%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硫脒在5%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分别于25℃、37℃不避光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8h内5%转化糖注射液中头孢硫脒的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25℃时,头孢硫脒在5%转化糖注...
- 王军付翠香王增寿
- 关键词:头孢硫脒转化糖高效液相色谱法配伍稳定性
- 文献传递
- 盐酸美沙酮口服液在中国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体内药动学特征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建立盐酸美沙酮(MTD)人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 ,并对口服MTD口服液后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MMTPs)体内的药动学过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250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 2.5)=32:68(V/V)为流动相,流速1.50 mL·min^(-1),检测波长206 nm,盐酸苯海索为内标,对血浆中的MTD浓度进行检测。8名MMTPs口服MTD口服液80 mg,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1、2、3、4、6、8、12、24 h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MTD的浓度,并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在0.10~10.00 mg·L^(-1)内,MTD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MTD药-时曲线经拟合符合二室模型,主要参数:ρ_(max)(623.13 4-231.06)μg·L^(-1);t_(max)为(2.764±1.13)h;AUC_(0→24h)为(9 569.56±3 294.88)μg·h·L^(-1);AUC_(0→∞)为(21 522.61±10 825.36)μg·h·L~*(-1);t_(1/2)为(23.95±13.61)h。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检测人血浆中MTD含量的HPLC法,适用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成本低廉,可用于MTD药动学的研究;MTD药动学特征和参数在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治疗中应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 付翠香王军吴伟明王增寿陈丽秀叶发青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美沙酮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药动学
- 质子泵抑制剂对PCI术后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Jadad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1.0软件对1980至201 1年PPI与氯吡格雷联用对PCI术后治疗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15篇文献,符合标准的11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研究分析发现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模型进行分析,PCI术后患者联合服用PPI和氯吡格雷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RR=1.37,95%CI(1.22,1.54),P<0.01]。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异质性,但经过各研究影响力分析合并结果可信。结论从现有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据来看,联合应用PPI与氯吡格雷可使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建议临床医师应谨慎选择联合用药。
- 吴伟明黄成坷王军黄田艺
-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血管成形术META分析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丙戊酸钠个体化给药设计
-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为丙戊酸钠(vpa)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门诊200名儿童癫痫患者门诊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血药浓度及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建模因子。采用遗传-反向...
- 王军付翠香吴伟明王增寿徐鸿翔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丙戊酸钠个体化给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