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家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海绵窦瘘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栓塞
  • 1篇眼睛
  • 1篇眼座
  • 1篇眼座植入
  • 1篇义眼
  • 1篇义眼座
  • 1篇义眼座植入
  • 1篇植入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保护作用
  • 1篇神经疾病
  • 1篇视神经
  • 1篇视神经疾病
  • 1篇视神经脊髓炎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邓娟
  • 4篇王家伟
  • 3篇戚朝秀
  • 1篇叶辉
  • 1篇李奇根
  • 1篇姜在波
  • 1篇陈秋燕
  • 1篇杨渝

传媒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眼部特征及其治疗效果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伴有眼部异常的多发性硬化(MS)及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的眼部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为MS及NMO且伴有眼部异常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S患者81例,NMO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腰椎穿刺脑脊液(CSF)检测红、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及寡克隆带,确定MS及NM0临床诊断。对所有患者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等常规眼科检查,并行计算机视野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对比分析MS、MMO患者眼部临床特征的异同。对患者进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或中药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治疗后,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眼部症状改善的影响。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结果MS患者中球后视神经炎24例,占MS患者总数的29.6%;麻痹性斜视和复视36例,占44.4%。NM0患者中急性视盘炎12例,占NMO患者总数的46.2%;球后视神经炎14例,占53.8%。MS和NMO患者视野检查异常率分别为71.6%、96.2%。MRI检查结果显示MS患者脱髓鞘斑块位于脑室旁最常见;NMO患者病灶多累及脊髓。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MS患者寡克隆带阳性率为75.3%,NMO患者为19.2%。MS和NMO患者VEP检查主要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与未接受冲击治疗的患者视力提高率分别为84.7%、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1,P〉0.05)。结论MS及NMO患者均可能发生视神经炎。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加速患者眼部症状的改善。
王家伟邓娟戚朝秀陈秋燕杨渝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眼部表现包括眼球突出、球结膜血管充血怒张、眼底改变、眼外肌麻痹、眼压升高、视力下降等。CT和MRI检查可见眼上静脉扩张和海绵窦增宽,上、下、内、外直肌增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眼上静脉扩张,且为动脉性频谱血流信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患眼侧脑实质血液灌注减少,颈内动脉扩张,海绵窦段可见瘘口位置。除1例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接受了可脱球囊或微弹簧丝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所有患者眼球突出程度较术前减小,结膜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眼球运动正常或眼球运动障碍明显缓解,有视力轻度下降的4例患者视力恢复至发病前水平。随访3~24个月,患者均未再出现上述临床症状。结论:眼球突出,球结膜血管充血、怒张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常见的眼部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而血管内栓塞创伤性小、效果可靠,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硬脑膜海绵窦瘘的有效方法。
邓娟赵丽娜王家伟姜在波戚朝秀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栓塞眼睛
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2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剪除角膜,彻底清除眼内内容物,剪断视神经后将义眼座植入肌椎内,间断缝合巩膜。结果本组28例一期植入术后均取得良好效果,所有义眼矫正的外形满意,活动度良好,无1例义眼暴露。随访1月-5年无义眼台脱出或移位现象,也未出现明显眼眶炎症反应。结论羟基磷灰石是理想的眼窝充填资料;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王家伟邓娟李奇根叶辉戚朝秀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
转录调节因子TORCs的研究进展及其参与神经保护作用的展望被引量:2
2008年
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及其家族的功能了解越来越多。在多种细胞中,这些转录因子作为效应分子介导细胞外环境变化所引起基因表达和长时程生理功能改变。在神经系统,许多胞外信号,包括细胞膜去极化、膜受体通道开放以及神经损伤等,都可以引起CREB及其家族成员分子的激活,从而引起CREB依赖的基因转录。CREB的激活及其下游基因的转录在多种复杂的发育、神经可塑性和病理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TORCs(transducers of regulated CREB)是新近被发现的一类CREB的共激活因子,但其对CREB的精确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知TORCs可以促进CREB依赖的基因转录,并且这种增强作用不依赖于CREB丝氨酸133位点的磷酸化,而是增加CREB和其辅助因子的结合,从而实现其下游基因在启动子水平的活性增加。在神经系统的各类疾病中,CREB对于促进神经元存活、再生、细胞修复等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CREB的共激活因子,TORCs在神经损伤修复中也具有潜在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新近发现的CREB共激活因子TORCs进行简要的文献综述和其在神经保护作用中的展望。
王家伟邓娟
关键词:CREBPGC-1神经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