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宝

作品数:71 被引量:415H指数:12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土壤
  • 19篇玉米
  • 12篇盐碱
  • 12篇施肥
  • 11篇灌区
  • 8篇盐分
  • 8篇灰钙土
  • 7篇盐碱地
  • 7篇盐渍
  • 7篇日光温室
  • 7篇作物
  • 7篇温室
  • 7篇碱地
  • 7篇光温
  • 6篇盐化
  • 6篇盐化潮土
  • 6篇养分
  • 6篇平衡施肥
  • 6篇潮土
  • 5篇性状

机构

  • 71篇甘肃省农业科...
  • 9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天水市麦积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甘肃亚盛实业...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1篇王成宝
  • 53篇杨思存
  • 49篇霍琳
  • 39篇姜万礼
  • 17篇崔云玲
  • 14篇郭天文
  • 8篇郭永杰
  • 6篇李娟
  • 4篇俄胜哲
  • 4篇黄涛
  • 3篇蔡立群
  • 3篇陈英
  • 3篇李玉义
  • 3篇王建成
  • 3篇逄焕成
  • 2篇李伟绮
  • 2篇王卓
  • 2篇包兴国
  • 2篇张晓贺
  • 2篇姜万里

传媒

  • 16篇甘肃农业科技
  • 6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寒旱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中国土壤学会...
  • 2篇中国土壤学会...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渍条件下施锌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锌形态转化的影响
2022年
为揭示外源锌在绿洲盐化潮土中的转化特征,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究了盐渍条件下不同施锌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锌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非盐渍条件还是盐渍条件下,随着施锌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干重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施锌量为5~10 mg/kg时达到最大。玉米含锌量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大,吸锌量随施锌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施锌量为10 mg/kg时达到最大。施锌0.5、1.0、2.0、5.0、10.0、20.0 mg/kg处理的株高与不施锌比较,在非盐渍条件下分别增加13.60%、13.89%、15.58%、20.84%、21.57%、19.58%,在盐渍条件下分别增加3.31%、8.00%、9.74%、11.51%、8.41%、6.87%。由此认为,绿洲盐化潮土的适宜施锌量为5~10 mg/kg,有害或过量施锌量为≥20 mg/kg。随施锌量的升高,盐渍条件下的土壤有效锌(DTPA-Zn)、碳酸盐结合态锌(CAB-Zn)、松结有机结合态锌(WBO-Zn)、氧化锰结合态锌(OxMn-Zn)、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锌(AOFe-Zn)、晶形氧化铁结合态锌(COFe-Zn)和残留矿物态锌(RES-Zn)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15.63%~767.19%、7.69%~296.92%、5.68%~270.45%、0.72%~19.42%、1.82%~65.25%、1.01%~37.61%、0.18%~6.92%。与非盐渍条件下相比,盐渍条件下的玉米株高、干重、含锌量、吸锌量、土壤有效锌(DTPA-Zn)、植物可利用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松结有机结合态锌、氧化锰结合态锌)均降低,其他态锌(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锌、晶形氧化铁结合态锌和残留矿物态锌)均升高。综合分析认为,施用适量锌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的耐盐性,缓解长期盐分胁迫带来的毒害,在短期内能有效改善土壤-作物系统的锌营养水平。
霍琳马前瑞杨思存杨思存王成宝
关键词:盐渍条件玉米幼苗生长锌形态
一种快速确定土地是否需要深松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确定土地是否需要深松的方法,属于土壤耕作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耕层及亚耕层土壤紧实度,能够快速确定土壤是否需要深松。本发明通过快速确定土壤深松时机,避免了盲目深松带来的耕作成本增加和机械...
王成宝杨思存霍琳温美娟姜万礼展成业
甘肃高寒阴湿区几种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法,对甘肃省高寒阴湿区4种主要农田土壤的11种养分状况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和温室盆栽诊断,结果证明:(1)养分亏缺顺序为扁坡黑麻土N>P>Zn>S,何马家黑麻土N>P>K>S>Mn>Zn,黄绵土P>N>B>Mo>K>S,红粘土N>P>Cu>Mo>S,其它元素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2)上述方法能较好地用来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并能快速和比较准确地确定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及其缺乏程度。
崔云玲郭天文李娟郭永杰王成宝
关键词:高寒阴湿区土壤营养诊断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甜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是利用作物多年产量水平和施肥历史进行推荐施肥的轻简化施肥技术。本研究从甜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淋洗、平衡角度,对该方法在甜瓜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方法】以甜瓜品种‘楼兰17号’为试材,于2017—2018年在甘肃省瓜州县向阳村进行了推荐施肥田间试验。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氮量N 300 kg/hm^2(NE,N300)的基础上,设置NE±25%N(N225和N375)、NE±50%N(N150和N450)4个施氮量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N0)。在成熟期,测定甜瓜产量、品质、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果实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析土壤氮素平衡状况。【结果】2017和2018年甜瓜产量均以NE系统推荐的N300处理最高,较N0处理两年平均增产24.7%,施氮量0~300 kg/hm^2范围内,甜瓜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超过NE推荐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下降;在NE推荐的施氮量(300 kg/hm^2)时甜瓜品质最优,商品率、经济效益最高,施氮量不足或过量都不利于甜瓜品质的形成;氮肥利用率、氮肥养分内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N225和N300处理差异不显著,果实吸氮量在N300处理时最高,N300处理氮素收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施氮处理;0—2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017年硝态氮主要残留在0—100 cm土层,占0—2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的43.9%~55.3%,2018年硝态氮主要残留在100—200 cm土层,占0—2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的44.8%~69.9%;0—100 cm土层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甜瓜植株地上部吸氮量两年平均占氮素输出量的33.2%、氮素残留量占氮素输出量的33.1%、氮素表观损失量占氮素输出量的42.1%;甜瓜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及氮素残留量和施氮量的多曲线分析拟合得出,甜瓜最高吸氮量的施氮量为323 kg/hm^2,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93 kg/hm^2。施�
温美娟杨思存王成宝霍琳姜万礼
关键词:甜瓜氮素平衡
作物多样性驱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增加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
【研究背景】间套作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间作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作物多样性的种植方式之一,在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活化、维持土壤化学性质、增加土壤...
田秀丽王成宝包兴国王平李小飞杨思存李隆
关键词:间套作土壤团聚体土壤真菌土壤细菌长期定位试验
文献传递
一种有效改善绿洲盐化潮土玉米缺锌症状的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改善绿洲盐化潮土玉米缺锌症状的改良剂的制备方法,是用玉米秸秆制备生物炭,然后用HNO<Sub>3</Sub>对生物炭进行改性、最后加载ZnSO<Sub>4</Sub>制备而成的。本发明还提供应用该方法制...
王成宝霍琳杨思存温美娟王建成姜万礼黄涛李伟绮
文献传递
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4年
为促进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高质量发展,对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地多样化种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针对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不同灌区间差异很大、机械化程度低造成带宽幅比杂乱、品种搭配和水肥管理不合理、对多样化种植的有效引导不够等现状,提出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激发农民多样化种植的积极性;科学评价现有模式,构建轻简高效的多样化种植体系;改造提升传统模式,加快适应机械化种管收;创新多样化种植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等促进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的对策。
霍琳王成宝王成宝
临夏州高寒阴湿区杂交油菜氮硫配施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杂交油菜互丰010为指示品种,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黑麻土上进行了氮硫肥配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施P2O5 150 kg/hm2、K2O 30 kg/hm2的基础上,单施或配施氮硫肥可明显改善油菜经济性状,使油菜增产8.4%~55.2%,纯收益增加122.7~3 056.2元/hm2。以施N 180 kg/hm2、S 4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达3 727.7kg/hm2,较N、S空白增产55.2%。在基施磷、钾、硫肥的基础上,油菜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在基施氮、磷、钾肥的基础上,油菜产量随硫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不明显,即施硫的经济效益远低于施氮。综合考虑产量和效益结果,氮、硫配施推荐用量为N 180 kg/hm2、S 45 kg/hm2,即N、S比例为1∶0.25。
崔云玲王成宝
关键词:杂交油菜临夏州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研究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全盐量(TS)、pH和盐分离子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数量关系,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程度以及对盐碱地类型、分布的影响。【方法】以兴电和景电两个典型灌区为研究取样区,样点布局既涵盖了上游新垦盐碱荒地、中游轻度盐渍化耕地、下游中重度盐渍化耕地和弃耕盐碱荒地,又兼顾了耕地土壤盐渍化类型(硫酸盐型、氯化物-硫酸盐型、硫酸盐-氯化物型)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的差异。运用常规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TS、pH、盐分离子的剖面分布特征,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研究了土壤TS、pH与盐分离子含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各土层TS、pH、盐分离子与研究对象前2个CCA排序轴的相关系数、特征值和解释方差。【结果】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为轻度至重度盐化,0—40 cm土层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0—80 cm土层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剖面中的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42-为主,土壤pH介于7.93—9.98之间。不同土层内,K+与HCO3-、Ca2+与Mg2+始终有较好的关联性,Na+与Cl-之间的关联性越往下层越强,SO42-与Na+之间主要是负相关,K+与Na+以及SO42-、Cl-、HCO3-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在0—100 cm全剖面上,pH的空间分布受HCO3-的影响较大,TS受Na+、Cl-、SO42-的影响较大。分层与全剖面的情况有所不同,0—20 cm土层内TS和pH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控于SO42-含量,20—40cm土层内主要受控于Cl-和Na+含量,40—60 cm土层内受Ca2+、Mg2+、SO42-和HCO3-的共同影响,60—80 cm土层内Mg2+是主要影响因素,80—100 cm土层内主要受控于Mg2+和Cl-。CCA第1排序轴反映了TS的变化情况,第2轴反映了pH的变化情况,第1轴特征值在0.53—0.70,解释方差在38.7%—57.7%;第2轴特征值在0.36—0.64,解释方差在30.6%—44.7%。【结论】甘肃引黄灌区的盐渍化耕地中同时存在盐分表
杨思存逄焕成王成宝李玉义霍琳姜万礼
关键词:盐碱地盐渍化特征典范对应分析引黄灌区
耕作方式对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7年在连续翻耕8 a的玉米田设置翻耕(CT)、旋耕(RT)、深松(ST)、免耕(NT)等4个单一耕作处理和翻耕-免耕(CT-NT)、深松-免耕(ST-NT)等2个轮耕处理。结果表明:RT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容重4个年度均是最低,与CT处理相比,第4年(2017)显著降低了8.70%和5.56%(P<0.05);ST、NT、CT-NT、ST-NT处理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年份呈降低趋势,与CT处理相比,第4年(2017)显著下降了4.38%、3.16%、9.25%、7.54%和11.11%、5.56%、6.00%、11.11%;CT和RT处理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孔隙度,与CT相比,ST、CT-NT、ST-NT处理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在第4年(2017)显著增加了4.42%、9.60%、7.78%和14.18%、7.51%、14.18%;不同耕作处理均可降低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与试验前(2014)相比,ST和ST-NT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36.88%和20.97%,CT、RT、NT可降低0~25 cm土层紧实度,ST、ST-NT可降低25~45 cm土层紧实度;ST较RT、CT、NT、CT-NT能显著增加土壤入渗率,分别增加65.87%、81.21%、44.80%、31.72%;ST-NT处理4 a平均玉米产量最高为15517.7 kg·hm^(-2),经济效益最好为27799元·hm^(-2)。综合分析认为,在4 a的耕作体系中,ST-NT耕作方式下土壤物理性状最佳,生产性能最优,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模式。
王成宝温美娟杨思存霍琳姜万礼
关键词:耕作措施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