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敏杰

作品数:155 被引量:1,379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教学改革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造影
  • 39篇血管
  • 33篇动脉
  • 31篇血管造影
  • 27篇体层摄影
  • 27篇X线
  • 24篇X线计算
  • 24篇X线计算机
  • 24篇成像
  • 22篇体层摄影术
  • 21篇CT
  • 20篇多层螺旋CT
  • 18篇肿瘤
  • 15篇冠状
  • 14篇冠状动脉
  • 13篇血管造影术
  • 13篇造影术
  • 11篇肝癌
  • 10篇影像
  • 10篇64层螺旋

机构

  • 150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宜昌市第一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无锡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市第二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镇江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解放军第三五...
  • 1篇解放军455...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作者

  • 150篇王敏杰
  • 81篇田建明
  • 65篇王培军
  • 65篇左长京
  • 45篇萧毅
  • 28篇邵成伟
  • 25篇吕桃珍
  • 20篇郝强
  • 19篇张火俊
  • 18篇崔恒武
  • 17篇李晓兵
  • 16篇陆建平
  • 15篇陈炜
  • 15篇弓静
  • 13篇丁海岭
  • 12篇生晶
  • 12篇薛宏
  • 11篇李树平
  • 11篇史丽静
  • 11篇范月兰

传媒

  • 18篇临床放射学杂...
  • 16篇中华放射学杂...
  • 14篇中国医学影像...
  • 1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1篇中国医学计算...
  • 7篇放射学实践
  • 6篇上海生物医学...
  • 6篇实用医技杂志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影像诊断与介...
  • 3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胰腺病学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15篇2005
  • 7篇2004
  • 10篇2003
  • 23篇2002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 CT 血管造影(SCTA)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价值且对手术的指导价值。材料与方法:颅底附近肿瘤16例,同时行 SCTA 及 MPI,MRI 中10例行 Gd-DTPA 增强,2例同时行 DSA。首先常规平扫全...
左长京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吕桃珍许奕
文献传递
自适应迭代重建法在低剂量肾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低剂量扫描肾动脉CTA检查原始数据分别运用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和滤波反投影法(FBP)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探讨AIDR的图像质量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采用640层动态容积CT进行肾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原始图像数据,在工作站上分别使用AIDR和FBP两种方法进行图像重建,测量腹主动脉、肾动脉、竖脊肌CT值、背景SD并计算SNR及CNR值,对重建图像进行主、客观评分并进行图像质量的比较。结果主观评价比较中,AIDR组图像质量整体评分及血管锐利度评分高于FBP组(P<0.01),两组图像MRP、VR和MIP血管分支显示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客观评价指标比较中,两组腹主动脉、肾动脉、竖脊肌及空气CT值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IDR组SNR、CNR较FBP组增高(P<0.05)而噪声减低(P<0.05)。结论相对于FBP重建方法,AIDR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可以提高肾动脉CTA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
叶风平许兵王敏杰
关键词:肾动脉血管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仿真内窥镜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窥镜 (CTvirtualendoscopy,CTVE)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47例主动脉病变进行CTVE成像 ,5 8例并行DSA检查 ,37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 147例主动脉中 ,139例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 (2 )CTVE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腔内壁 ,夹层动脉的内膜瓣 ,假性动脉瘤的破口。结论 CTVE集内镜与CT血管成像 (CTA)的优点于一身 ,可以明确诊断各种动脉疾病 ,帮助和指导手术 ,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萧毅田建明王培军左长京王敏杰崔恒武曾浩吕桃珍薜宏范月兰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CT仿真内窥镜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被引量:24
2001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患者 30例 ,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 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 35个脑动脉瘤中的 34个 ( 97.1% ) ,32个动脉瘤诊断正确 ( 91.4% )。② 32个选择GDC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中 ,SCTA测量的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相同 30个 ( 93 .8% )。③MIP对动脉瘤瘤体及瘤颈测量值准确可靠 ,与DS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SSD法立体感优于MIP及DSA ,对瘤体测量值与DS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对瘤颈测量值与DSA有显著差异 (P<0 .0 1) ,SSD常夸大瘤颈宽度。结论 SCTA不仅能较准确诊断脑动脉瘤 。
左长京王培军田建明许奕刘建民萧毅崔恒武王敏杰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CT
不同MR快扫序列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2001年
目的 明确各种MR快扫序列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确定最佳扫描序列组合。方法对40名临床怀疑胰腺占位患者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FS FLASH T1WI、TSE T2WI、True-FISPT2WI、MRCP及多时相动态增强3-D FLASH T1WI。测量正常胰腺与病灶的信号强度,计算胰腺-肿瘤的CNR,对各序列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最后,将各序列MRI的诊断和评价结果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胰腺-肿瘤的CNR:多时相动态增强3-D FLASH T1WI中,以胰腺实质期的胰腺-肿瘤CNR最高(9.7),其同期所获得的图像质量也最好(3.54±0.64),均优于平扫各序列(P<0.05)。对胰腺肿瘤的评价:动态增强3-D FLASH T1WI在检出胰腺癌及评价癌肿胰周血管受累、邻近器官受侵及转移灶方面均为最优(P<0.05);MRCP对胰腺癌导致的胰胆管受侵最敏感,其次是True-FISP T2WI。综合各扫描序列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任何单一的平扫、水成像或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结论 胰腺肿瘤的MR检查,多种扫描序列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能发挥最大潜力。理想的检查组合应包括:平扫屏气FS-FLASH T1WI、TSE T2WI、高分辨力的厚层及薄层MRCP、屏气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
王静陆建平刘崎王莉王飞曾浩金爱国龚建国王敏杰
关键词:MRI脉冲序列胰腺肿瘤
并行采集技术在老年人肝脏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并行采集PAT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对改善老年人肝脏磁共振扫描中出现的运动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常规肝脏MRI检查出现呼吸运动伪影的老年患者(其中TrueFisp序列未出现明显伪影),行iPAT技术扫描(TrueFisp冠状位、T1 Flash轴位),对比常规序列扫描并评价iPAT技术对肝脏呼吸运动伪影消除的作用。三位磁共振专家对所得两组图像质量进行独立观察及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序列磁共振扫描63例肝脏呼吸运动伪影,其中Ⅰ、Ⅱ、Ⅲ和Ⅳ分别为0、15、33和15例,Ⅲ级以上影响诊断的病例共48例,占76%。采用iPAT技术扫描后,Ⅰ、Ⅱ、Ⅲ和Ⅳ分别为53、5、3和2例,Ⅲ级以下符合诊断要求的病例共58例,占92.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PAT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扫描的时间,在克服常规肝脏扫描中产生的呼吸运动伪影有明显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老年人肝脏常规检查产生的呼吸运动伪影校正中。
蒋方方王敏杰金爱国黄挺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并行采集技术肝脏
CT导引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研究被引量:43
1999年
目的 评价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止痛疗效,分析影响止痛效果的因素。方法 42 例由胰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胆管癌引起的顽固性上腹痛或伴有牵涉性背痛的患者经CT导引两侧腹腔神经丛酒精阻滞,止痛效果被分为0~Ⅲ级,并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观察对比剂扩散情况。结果 经3 个月随访观察,在2 周、1 个月、2 个月、3 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 % 、88-10% 、85-00% 、80-56 % 。有显著止痛效果的病人,可观察到对比剂扩散较完全,能从两侧包绕腹主动脉。本组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顽固性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推广应用。
崔恒武田建明王培军陈爱华左长京萧毅王敏杰范月兰
关键词:介入性放射学腹部疼痛癌性疼痛CT
一站式CT成像对成人烟雾病重建手术疗效的评估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究一站式CT成像在成人烟雾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脑组织、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状况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成人烟雾病患者74例术前及术后(1周及3个月)均行一站式320排容积CT检查,其中直接、间接及联合血流重建患者分别为25例、35例及14例。评估术后4D CTA桥血管及侧支循环生成情况,并与术前4D CTA及DSA进行对比。计算大脑皮层的r CBV、r TTP、r CBF、r MTT及r DT。采用两两比较的配对t检验及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灌注参数的变化,不同血流重组方法以评价烟雾病的疗效差别以及疗效是否有时间相关性。结果 25例直接血流重建患者共31支桥血管,4D CTA仅显示29支(1支闭塞)。间接及联合血流重建术后4D CTA均显示术区新生血管及侧支血管逐渐增多,与DSA结果一致。直接组术后1周仅r TTP及r DT下降,术后3个月r TTP、r MTT及r DT下降,r CBV、r CBF增加。间接组仅术后3个月出现r TTP、r MTT及r DT下降,r CBV、r CBF及r MTT增加。联合组术后1周r TTP及r DT下降,术后3个月r TTP及r DT进一步下降,r CBV、r CBF增加。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表明:所有患者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r CBV、r TTP、r CBF及r DT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各手术方法间比较的r CBV、r CBF及r MTT存在差异。随访时间与手术方法之间的r CBV、r TTP、r CBF及r MTT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一站式320排容积CT检查不仅可以评估成人烟雾病术后脑血管的变化,也可以用于评估烟雾病术后(短期及长期)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田冰刘崎许兵王莉邵成伟王敏杰陆建平
关键词:成人烟雾病重建手术
DR全脊柱成像技术应用探讨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DR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侧弯畸形诊断及测量中的价值,研究不同检查方法对成像质量及测量精度的影响。方法利用PHILIPS公司Digital Diagnost DR系统和具有全脊柱拼接功能的SUN后处理工作站,对分次所摄的脊柱正位、侧位、左、右侧屈位影像进行拼接处理后作必要的测量,并打印成像。结果经上述处理后的全脊柱正位、侧位及左、右侧届位均能将颈、胸、腰、骶椎完整联接,显示在1张14*17的X光片上,其测量的数据真实可靠。结论DR全脊柱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颈、胸、腰、骶椎单独成像后测量上的误差,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
付贝王敏杰汪军丁海岭徐振华
关键词:脊柱侧弯畸形DDR无缝连接
硬脑膜动静脉瘘:4D CTA和DSA在诊断与分型中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4D CTA与DS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部位及分型中的对比研究。方法 3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 4D CTA及DSA检查,4D CTA与DSA检查间隔时间均小于2 d。所有图像以DSA作为金标准由2位神经放射学专家对诊断,位置及分型进行独立的评估。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位置主要分为:硬膜窦区、海绵窦区、天幕区、基底静脉丛区和大脑镰区,分型参照Borden分型。结果依据4D CTA和DSA,34例患者均分别被诊断为硬脑膜动静脉瘘。位置分布为:硬膜窦区(12例),海绵窦区(7例),天幕区(8例),基底静脉丛区(6例)和大脑镰区(1例)。对于DSA图像的Borden分型结果为:Ⅰ型18例,Ⅱ型9例,Ⅲ型7例。对于4D CTA的分型结果 ,其中32例患者的结果与DSA一致,另外2位患者,DSA评估为BordenⅡ型,而4D CTA图像因静脉反流被漏诊而误认为BordenⅠ型。结论 4D CTA可以作为临床筛查及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主要方法 ,用于评估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部位及分型。
田冰陆建平许兵刘崎王莉王敏杰任丽沈倩瑾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CT血管造影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