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安

作品数:46 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缺血
  • 9篇急性
  • 8篇蛋白
  • 8篇脑梗
  • 8篇脑缺血
  • 7篇帕金森
  • 7篇帕金森病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帕金森病患者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6篇病患
  • 5篇眼球运动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老年
  • 4篇成像
  • 3篇电图
  • 3篇血清

机构

  • 39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大丰市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作者

  • 45篇王文安
  • 17篇刘振国
  • 10篇陈伟
  • 7篇应黎
  • 5篇施德
  • 5篇谢娟
  • 4篇周永炜
  • 4篇干静
  • 3篇李琳
  • 3篇程洁
  • 3篇陈东
  • 3篇卞雷斯
  • 2篇沈亚雯
  • 2篇顾晔
  • 2篇吴斌
  • 2篇戚辰
  • 2篇王永杰
  • 2篇黄洁杰
  • 2篇潘溢丹
  • 2篇赵燕燕

传媒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上海医学
  • 2篇家庭用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β蛋白和tau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可引起突触结构及功能的一系列改变,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过磷酸化的tau蛋白在AD神经退行性变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界对Aβ和tau的相互关系以及两者与其他相关因素(如PI3K、GSK等酶类)的研究也日趋增多。研究两者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对AD的治疗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王琦王文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
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研究脑梗死亚急性期病灶不同区域间各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55例发病在3-5d以内的脑梗死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定位病灶,然后运用^1H-MRS对病灶侧梗死灶的核心区、内缘区、外缘区、周围区1、周围区2和正常区组织以及病灶对侧(对照侧)相应部位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等代谢产物的浓度变化进行波谱分析,同时计算比较不同部位代谢产物的相对浓度(rNAA、rCr、rCho)和Lac/Cho。结果与对照侧相应区域比较,病灶侧NAA由正常区至核心区逐步下降,Lac则逐步增高。病灶侧各区域间rNAA、Lac/Cho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r和Cho的减低以核心区为主,内、外缘区则略有降低。结论DWI结合1H-MRS对代谢产物的定位分析,推测脑梗死亚急性期缺血灶周边仍有持续低灌注区域,可能存在血脑屏障受损和血管源性水肿。
王晓蓉王文安刘振国李玉华程洁陈伟
关键词:脑梗死核磁共振成像波谱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
2007年
患者男,49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伴排尿困难4个月余,阳痿1年余,于2006年1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余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臀部麻木感,逐渐向下扩展至足尖,双下肢皮肤针刺感,伴排尿不畅、夜尿增多等,外院尿常规示尿白细胞增多,拟诊为尿路感染,经治疗后无好转,遂至泌尿外科就诊。B超示残余尿约3000mL,诊断为尿道膜部狭窄,于2005年12月21日行尿道内切开术,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仍觉双下肢麻木感,伴腰酸、双下肢乏力、走路拖曳,症状逐渐加重,于2006年1月10日至我院骨科就诊,胸、腰椎MRI检查示:L5~S1椎间盘变性,脊髓圆锥肿胀。
王文安李琳刘振国
关键词: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双下肢麻木尿道内切开术白细胞增多双下肢乏力椎间盘变性
糖尿病状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状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缺血灶ICAM-1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并测定缺血1h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及血脑...
王文安
文献传递
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利用视频眼震电图(VNG)对24名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D)和2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做眼球扫视运动、平稳追踪运
应黎刘振国王文安陈伟干静
文献传递
β-神经生长因子在脑缺血神经保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和蛋白激酶B(Akt)信号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观察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对其影响,探讨β-NGF脑缺血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腹腔注射β-NGF,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rk及Akt磷酸化的变化。结果缺血8h后Trk受体在半暗带表达增加。缺血2h后Trk磷酸化即开始不断增加,Akt的磷酸化则先减少,后逐渐恢复,其中缺血8h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了76.5%(P〈0.01)。注射β-NGF后在缺血12h,Trk磷酸化水平增加了74.4%(P〈0.01);Akt磷酸化水平在缺血8h时明显恢复,在24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促使Trk受体表达增加与激活。β-NGF可能通过增强Trk磷酸化及调节Akt磷酸化发挥脑缺血保护作用。
卞雷斯刘振国王文安
关键词:脑缺血原肌球蛋白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蛋白激酶类
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I)与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脑卒中组男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正常对照组男性及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组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年龄〈50岁患者的PSQI总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50∽59岁、60∽69岁、≥70岁的患者及对照组各年龄段患者(均P〈0.01)。与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组睡眠障碍患者的BI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更易伴发睡眠障碍,在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患者中更明显。
陈东王文安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睡眠障碍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又称亨廷顿舞蹈病或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早在1872年George Huntington即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并阐述了它的遗传形式。该病以慢性进行性舞蹈样异常运动、精神异常、认知障碍三联征为主要临床特征。1983年亨廷顿病的致病基因首次通过连锁分析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近十年来随着分子克隆定位技术的发展,
刘振国王文安
关键词: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亨廷顿舞蹈病GEORGE亨廷顿病
糖尿病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慢性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明确糖尿病与正常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异同之处。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饲养40d左右,经测定血糖(大于13.5mmol/L)确定糖尿病模型的建立。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血流和梗死体积、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Luxol坚牢蓝-甲苯紫染色,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来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比正常大鼠再灌注时,脑血流恢复差犤再灌注23h时,缺血中心区血流分别为(40.3±7.5)%和(48.2±5.5)%,半暗区血流分别为(55.0±5.5)%和(64.5±5.8)%,t分别为2.40,3.25,P<0.05犦,神经功能评分高(分别为2.85±1.23和1.23±0.44,t=4.51,P<0.01),梗死体积大犤分别占各自对侧体积的(28.3±8.10)%和(14.8±7.8)%,t=3.39,P<0.01犦,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脑组织缺血损害和髓鞘脱失时程提早且更为严重,早期胶质细胞激活差。结论:从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证实本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揭示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重于正常大鼠。
王亮吕传真王文安董强汪寅张玉林
关键词: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
急性脑卒中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10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评估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发生情况,收集人口社会学、既往史、各项检查结果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脑卒中后3个月)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卒中病人脑卒中后3个月PSCI发生率高于急性期(发病<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n=24)与非恶化组(n=76)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脑卒中史、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急性期MMSE、MoCA-B、CD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既往脑卒中病史、HbA1c、CDR评分是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文化程度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PSCI发生率较高,且高龄、文化程度低、既往脑卒中病史、高HbA1c、高CDR评分更易发生早期认知功能恶化,应加强病人认知功能随访,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治疗。
潘溢丹王文安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发生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