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其

作品数:112 被引量:62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5篇水稻
  • 26篇基因
  • 13篇杂交
  • 13篇转基因
  • 10篇粳稻
  • 9篇淀粉
  • 9篇直链淀粉
  • 8篇杂交粳稻
  • 8篇栽培
  • 8篇蜡质
  • 8篇蜡质基因
  • 7篇农杆菌
  • 7篇农杆菌介导
  • 7篇不育
  • 6篇氮肥
  • 6篇性状
  • 6篇突变体
  • 6篇农艺
  • 6篇快速繁殖
  • 6篇根癌

机构

  • 11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5篇中国科学院上...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上海植物园
  • 6篇上海市农业技...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上海市青浦区...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上海青浦现代...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市农业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农学院
  • 1篇崇明县农业技...
  • 1篇上海市奉贤区...
  • 1篇上海辰山植物...
  • 1篇滨州市农业科...

作者

  • 112篇王新其
  • 51篇殷丽青
  • 47篇沈革志
  • 34篇曹黎明
  • 13篇程灿
  • 12篇张景六
  • 12篇赵志鹏
  • 9篇周继华
  • 8篇牛付安
  • 8篇储黄伟
  • 7篇李茂柏
  • 7篇胡永红
  • 6篇黄卫昌
  • 6篇张建军
  • 6篇王宗阳
  • 6篇王江
  • 6篇李秀芬
  • 5篇刘国英
  • 5篇卢有林
  • 5篇涂荣剑

传媒

  • 39篇上海农业学报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植物生理与分...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实验生物学报
  • 3篇作物研究
  • 2篇上海农业科技
  • 2篇2007中国...
  • 2篇中国植物生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生物学教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大麦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抗旱、卷叶相关基因及雄性不育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刘灶长沈革志杨仲南黎凌周立国江华余舜武王新其殷丽青曾华宗沈英嘉刘三雄张景六
该项目分别在水稻抗旱、卷叶及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上都有创新。克隆与定位了3个抗旱相关的功能新基因即OsDr1、OsRDB1、OsI2,其中2个已在Genebank登录,编码蛋白与氧化逆境抗性及干旱胁迫有关。OsD...
关键词:
关键词:克隆水稻雄性不育基因
崇明生态岛盐渍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评估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崇明生态岛盐渍土稻田生态系统CO_2、CH_4和N_2O排放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稻田生态系统CO_2排放通量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CH_4和N_2O排放均呈现明显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不同处理CH_4在水稻生长季内排放均呈现三峰型态,N_2O则表现双峰型态。3种栽培方式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较高为XB(穴直播),CZ(机插秧)与SB(撒直播)较低且接近。在穴播条件下,温室气体日变化观测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较高出现在13:00-15:00,早上和傍晚相对较低,呈现单峰型态,但在排放通量处于低水平时日变化近似直线型态;温室效应评估分析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间的盐渍土稻田生态系统GWP差异相对较小,依次为XB>SB>CY。在试验处理综合总E_(CO_2)当量中,CH_4的GWPS占较大份额(>95%),降低稻田生态系统增温潜势重要途径以控制CH_4的排放量为主。
曹黎明潘晓华王新其赵志鹏李茂柏顾永平程灿
关键词:盐渍土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温室效应
绿化经济新树种的利用
殷丽青汤桂钧王新其施振周罗清连沈革志朱建军张建安倪林娟张永平
1、该项目通过7个绿化经济树种的引进、试种,观察了相关树种在上海地区的物候反应及对上海生态立地条件的适应性表现,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生长并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绿化经济树种4个,其中3个为木本油料植物:光皮树、美国黑核桃、黄连...
关键词:
关键词:绿化经济树种
穗肥氮占比对机穴播杂交粳稻产量形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研究了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机穴播杂交粳稻‘花优1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氮300 kg/hm^2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6∶4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2 145. 92±277. 35)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7∶3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比例为8∶2和9∶1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加穗肥氮占比能有效提高穗粒数和每穗结实率,降低有效穗数,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由穗肥氮占比与产量拟合方程(Y=-9 142. 21x2+12 178. 18x+7 779. 51,R2=0. 9066**)解析可知,穗肥氮占比超过基蘖肥的0. 67倍时,水稻产量下降。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花优14’机穴播在纯氮300 kg/hm^2条件下,在穗肥为基蘖肥的0. 43—0. 67倍、确保有效穗数(332. 25×104/hm^2)基础上,可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稳定粒重达到高产目标。
王新其施圣高李国梁奚刚曹伟召陈小倩左军曹黎明
关键词:穗肥水稻
水稻脆杆突变体bcm581-1茎杆形态结构观察、理化测定和遗传分析被引量:12
2002年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Ds转座因子转化的水稻株系中,发现了脆杆突变体bcm581-1,,经Basta除草剂抗性检测和PCR检测,这个脆杆突变不是由Ds转座因子插入;引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突变体的小维管束数目多于对照,小维管束之间的凹陷比对照深,而皮层纤维细胞层数少于对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表皮细胞外侧的硅质没有对照丰富。虽然,单位面积内的细胞数与对照相近。但是,突变体的细胞壁薄,维管束内纤维细胞壁的加厚程度也低于对照。因此,细胞腔明显比对照大。茎杆的力学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载荷低于对照9.6倍;延伸低5.4倍;延伸率低6.9倍;应力低6倍。茎杆的相对含水量和粗纤维含量测定表明:突变体的含水量高于对照3.5%,粗纤维含量则低于对照8.12%。bcm581-1与中花11号杂交试验显示,F1植株全部正常,F2群体中,正常杆和脆杆以3:1分离,以中花11号为回交亲本的F1B1植株,表现正常;而以脆杆为回交亲本的F1B1植株,正常茎杆和脆杆则以1:1分离,结果表明:bcm581-1的茎杆变脆是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突变。
沈革志王新其王江宛新杉李琳张景六
关键词:茎杆突变体维管束回交粗纤维含量水稻
宿根福禄考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被引量:2
2008年
以宿根福禄考茎尖和茎节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结果显示:无菌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1)BA+ 3%糖+6.5 g·L^(-1)琼脂粉,茎节在该培养基上无菌芽的诱导率为87.9%;丛芽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1)BA+3%糖+ 6.5 g·L^(-1)琼脂粉,增殖率为6.8;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0.3 mg·L^(-1)IBA+0.3 mg·L^(-1)NAA+2%糖+6.5 g·L^(-1)琼脂粉,试管苗能在该培养基上分化出良好的根系,生根率达91.7%。
殷丽青黄卫昌胡永红罗祺王新其
关键词:快速繁殖
转反义Waxy基因改良龙特甫雄性不育系品质及其育种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转反义Wx基因育成了直链淀粉含量(AC)降低的籼稻龙特甫新保持系B(wxLB1,wxLB2),并转育成了相应的新不育系新龙保A1(wxLA1)和新龙保A2(wxLA2)。考察和测定了由新不育系和原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RVA谱。结果表明:由wxLA1,A2配制的杂种后代直链淀粉含量和粒重极显著地低于各自对照(CK1:LA/YH559,CK2:LA/MH63),胶稠度(GC)和崩解值(BDV)则明显高于对照,并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冷胶黏度(CPV)、消减值(SBV)、峰值时间(PeT)、起浆温度(PaT)和回复值(CSV)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杂种后代淀粉胶稠度和RVA特征值变异来源分析显示,GC和RVA谱特征值主要受母本影响,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结果表明,选择改良籼稻龙特甫雄性不育系品质是改善杂交稻米淀粉理化和蒸煮品质的有效途径。
王新其殷丽青卢有林沈革志
关键词:蜡质基因直链淀粉含量雄性不育系籼稻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籼稻转基因植株被引量:4
2002年
用携带p13W 4质粒的根癌农杆菌EHA10 5感染籼稻龙特甫品种的幼胚愈伤组织 ,经共培养并在潮霉素 2 5~ 5 0mg/L浓度条件下筛选 2~ 3次 ,获得了对潮霉素表现抗性的愈伤组织 ,其愈伤组织转化频率为 2 5 .3% ;将抗性愈伤组织转入分 3化培养基培养形成植株 ,经GUS活性测定和PCR检测 。
殷丽青王新其王慧梅沈革志
关键词:籼稻根癌农杆菌转基因植株
快速有效培养糯稻新品种和杂交稻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有效培养糯稻新品种和杂交稻的方法,以及一种定向改善禾谷类作物选定性状及转育不育系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方法简单高效、培育方法重现性高、对特定性状的改善具有可控性,获得的新品种遗传稳定、品质优良、适于大面...
沈革志王新其卢有林殷丽青郑洪建
文献传递
灰色系统理论在水稻新品种(系)综合评估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6
1999年
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索了灰色并联分析在水稻新品种(系)综合评估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依据各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的结果与实际表现基本一致。文中还探讨了选择理想参考品种和性状权重的重要性,及在遗传育种上应用的可能性。
王新其殷丽青张建军沈革志刘康
关键词:水稻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