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玉

作品数:2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脊髓
  • 9篇脊髓损伤
  • 5篇嗅鞘细胞
  • 5篇嗅鞘细胞移植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移植
  • 4篇肾脏
  • 4篇卒中
  • 4篇慢性
  • 4篇慢性肾脏
  • 4篇脑卒中
  • 4篇康复
  • 4篇非透析
  • 3篇皮肤
  • 3篇皮肤反应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模型大鼠
  • 3篇交感
  • 3篇交感神经

机构

  • 22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作者

  • 22篇王晓玉
  • 14篇郑遵成
  • 4篇陈悦霞
  • 3篇高伟鹏
  • 2篇王勤
  • 1篇孙保亮
  • 1篇王强
  • 1篇孙宝民
  • 1篇王楠
  • 1篇王楠
  • 1篇贾慧敏
  • 1篇范涛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7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复治疗对慢性肾脏非透析病患者生存质量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王晓玉
持续牵引治疗创伤性关节挛缩
郑遵成王晓玉
骶髂关节调整技术在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高伟鹏郑遵成王晓玉
基于整骨测试的骶髂关节调整技术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高伟鹏王晓玉
局部振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步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局部振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VM治疗仪进行局部振动(200Hz,振动10min后调制80Hz,再振动10min);治疗4周和8周后,记录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评分及相关步态参数。结果:经局部振动治疗8周后,治疗组VAS评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步长、步频及单支撑相时间在治疗后4、8周出现差异,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治疗组躯干屈伸及左-右侧弯变化范围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髋、膝关节治疗前后活动范围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振动疗法可以有效减轻下腰痛患者的疼痛,增强步行姿势稳定性,改进异常步态,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冯芮王晓玉潘飞陈悦霞高伟鹏刘琳琳米慧陈浩月王楠孔凡娥郑遵成
关键词:康复训练步态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相关性调查
王晓玉
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及膀胱纤维化的影响
王晓玉
针刺加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的疗效观察
2022年
探究分析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患者中采取针刺加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选70例 患者,抽选时间2018.2-2022.2,单双数法分组,每组35例,组别为实验组(针刺加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对照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ASIA评分、NBD评分、BI指数、Wexner便秘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明显更优,同时两组患者前静息、后静息阶段肌电数值均降低,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阶段肌电数值均升高,且实验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 采取针刺加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郑海梅高聪王晓玉刘风郑遵成
关键词:针刺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对慢性肾脏非透析病患者生存质量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王晓玉郑遵成王勤王楠
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后大鼠脊髓组织不同时期Wnt信号分子Wnt-1、β-catenin、GSK-3β、c-myc在损伤部位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乳鼠嗅球制备OECs,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以脊髓T_(10)节段为中心,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制备采用Allens’打击法。空白组:T_(9-11)椎板去除;损伤组:T_(10)脊髓损伤;移植组:T_(10)脊髓损伤,OECs移植。分别于术后1、3、5、7、14 d,每组各取3只大鼠,取以损伤区为中心上下1.5 cm范围内(空白组取椎板去除部位)的脊髓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q PCR)检测脊髓组织中Wnt-1、β-catenin、GSK-3β、c-myc的表达量;术前及术后第7天、第14天观察BBB评分,术后第7天做免疫组化,观察脊髓结构变化。结果移植7 d和14 d后,移植组运动功能评分(bassobeattie bresnahan,BBB)高于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 PCR结果显示空白组不同时间点各信号分子表达稳定,趋势较为平稳;损伤组Wnt-1、GSK-3β与c-myc总体呈下调趋势,β-catenin有小幅上升,但都呈明显抑制状态;与损伤组比较,移植组除c-myc小幅上调外,Wnt-1、β-catenin与GSK-3β均呈较高表达,明显减轻了损伤后的抑制状态。结论脊髓损伤后Wnt/β-catenin通路被抑制,经OECs移植后,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恢复,且Wnt/β-catenin通路抑制状态明显减轻。
冯芮潘飞王晓玉陈浩月陈悦霞郑遵成
关键词:嗅鞘细胞WNT/Β-CATENIN信号分子脊髓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