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
- 作品数:23 被引量:156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发展及提升思考被引量:2
- 2024年
-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系统工程可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文章在解析农民概念演变历程和高素质农民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国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健全、培训方案完备、培训主体多元化和培训对象层级分明,培训效果逐年提升,但也存在地方重视不够、管理机构人员缺失、组织培训对象困难、有效承担培训的机构数量不足及地方配套经费不足等突出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建设、做好培育对象组织工作、挖掘利用优质培训师资和机构、拓展培训供给领域和保障培训经费等工作设想,以期为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科学、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提供参考。
- 王闯王晖胡亚杰
- 关键词:教育培训
- 主要栽培技术对“姜三七”产量与药效成分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不同肥料用量和不同施肥类型对"姜三七"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姜三七"的人工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有机肥+复合肥组合处理增产198%,施用复合肥处理的樟脑和莰烯含量分别增加1.14%和5.74%。
- 李丽淑何海旺谭冠宁王晖韦本辉
- 关键词:肥料种植密度药效成分
- 广西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 从全国各地引进马铃薯新品种,筛选出适合广西冬季生态条件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解决广西马铃薯品种缺乏问题,促进广西马铃薯更快发展.对2011年从国内引进的1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主要调查各品种田间物候期、农艺性状、...
- 李丽淑唐洲萍谭冠宁王晖何虎翼何新民
- 关键词:马铃薯农艺性状
- 文献传递
- 广西油用火麻资源利用和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3
- 2009年
- 油用火麻是桂西北石山地区传统的长寿食品作物,本文在生产调查、种植观察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广西油用资源情况、生物学特性和产业应用,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 谭冠宁李丽淑唐荣华王晖湖泊
- 关键词: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 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在广西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栽插密度与施肥量的L9(34)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栽插密度(A)、施氮量(B)、施磷量(C)和施钾量(D),各因素均对应3个试验水平。测定小区鲜薯产量,对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对比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条件下,栽插密度因素对京薯6号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钾量和施氮量,施磷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栽插密度和施钾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量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广西南宁地区种植京薯6号的适宜密度为6.00万株/ha,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 135 kg/ha、P2O545.0 kg/ha、K2O270 kg/ha。
- 王晖李丽淑何新民唐洲萍何虎翼何海旺谭冠宁
- 关键词:栽插密度施肥量
-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保障。【方法】根据已公布的侵染甘薯的SPFMV和SPVG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以RT-PCR法从染病的甘薯叶片扩增SPFMV和SPVG的两个片段,并以克隆到的两个病毒片段及内参基因Actin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结果】分别克隆出长度约310和500 bp的片段,经BLAST比对,所获得的310 bp片段为SPFMV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7%,500 bp片段为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9%。分别用带有SPFMV和SPVG片段的重组质粒pUC-SPFMV和pUC-SPVG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发现不同病毒能获得单一信号,无交叉现象。以染病甘薯和脱毒甘薯苗为样品,用该种病毒的探针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染病植株样品中能获得单一信号,而脱毒苗甘薯样品未见任何信号,杂交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能有效检测甘薯中的SPFMV和SPVG,无交叉信号,可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的前期检测。
- 何海旺何虎翼谭冠宁刘义明何新民唐洲萍李丽淑王晖
- 关键词:甘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病毒检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 桂南地区秋冬油葵播期试验被引量:4
- 2009年
- 以GJ07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不同播期对油葵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油葵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变异系数最高,达14.49,其中8月25日、9月5日、10月5日、10月25日播期的油葵平均产量分别为2775、3015、2910、2640kg/hm2;9月15日和9月25日两个播期的油葵平均产量为3420、3210kg/hm2,并且含油率较高、盘粒数多、籽实饱满、出苗整齐。因此,桂南地区秋冬种植油葵的适宜播期为9月中下旬。
- 李丽淑韦本辉谭冠宁王晖蒋菁
- 关键词:油葵播期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对策被引量:1
- 2017年
- 从经济区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辩证关系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战略地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生态旅游、提倡科技减污和转型产业发展等相关发展对策,确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战略目标。
- 兰宗宝王晖陈燕邓慧灵思利华
- 关键词: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 几种基于PCR的分子标记在甘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遗传多样性是甘薯品种遗传改良的基础。由于分子标记具有数量极大、不受环境及基因表达与否的限制、多为共显性、不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等优点,现已在甘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比较了RAPD、AFLP、SSR、ISSR和SRAP等几种基于PCR的分子标记方法,分别从遗传差异和亲缘聚类分析两方面,对它们在甘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表明ISSR是一种共显性、成本较低、重复性好、多态性较高且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分子标记,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甘薯遗传多样性、物种亲缘关系、系统分类和辅助育种研究中。
- 何虎翼谭冠宁何新民何海旺李丽淑唐洲萍王晖
- 关键词:分子标记甘薯
- 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电子克隆获得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St SAG)的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1 062 bp,包含一个56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6个氨基酸;St SAG的等电点为7.20,为亲水叶绿体蛋白,无信号肽,有12个磷酸化位点,在N末端有一个较短的伸展肽段。St SAG与茄科植物烟草亲缘关系最近。
- 何虎翼何新民谭冠宁李丽淑王晖何海旺唐洲萍
- 关键词: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电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