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来贵

作品数:532 被引量:2,543H指数:25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09篇期刊文章
  • 77篇专利
  • 4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2篇矿业工程
  • 136篇建筑科学
  • 6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1篇天文地球
  • 25篇理学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文化科学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0篇化学工程
  • 9篇水利工程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9篇数值模拟
  • 39篇露天
  • 39篇值模拟
  • 35篇边坡
  • 28篇应力
  • 28篇露天矿
  • 24篇地震
  • 24篇稳定性
  • 23篇地压
  • 23篇蠕变
  • 23篇冲击地压
  • 22篇故障树
  • 20篇岩石
  • 20篇液氮
  • 18篇岩体
  • 18篇颗粒流
  • 17篇有限元
  • 15篇尾矿
  • 14篇边坡稳定
  • 10篇软岩

机构

  • 516篇辽宁工程技术...
  • 60篇大连交通大学
  • 36篇教育部
  • 23篇煤炭科学研究...
  • 2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7篇国家自然科学...
  • 16篇成都理工大学
  • 9篇山西大同大学
  • 5篇北京飞箭软件...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3篇东北大学
  • 3篇阜新矿业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沈阳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枣庄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武...
  • 3篇中国电子工程...

作者

  • 531篇王来贵
  • 71篇崔铁军
  • 66篇刘向峰
  • 51篇赵娜
  • 50篇马云东
  • 46篇李喜林
  • 44篇李莎莎
  • 36篇于永江
  • 33篇何峰
  • 27篇杨建林
  • 24篇李和万
  • 23篇张春会
  • 22篇闫平科
  • 19篇高玉娟
  • 18篇王东
  • 18篇潘纪伟
  • 17篇朱旺喜
  • 17篇章梦涛
  • 17篇王建国
  • 15篇黄润秋

传媒

  • 73篇辽宁工程技术...
  • 22篇实验力学
  • 21篇煤炭学报
  • 18篇安全与环境学...
  • 16篇中国地质灾害...
  • 16篇硅酸盐通报
  • 14篇岩石力学与工...
  • 12篇计算机应用研...
  • 12篇中国安全科学...
  • 10篇岩土力学
  • 10篇中国安全生产...
  • 9篇应用力学学报
  • 8篇煤炭科学技术
  • 7篇地质灾害与环...
  • 7篇科技导报
  • 7篇中国科学基金
  • 7篇系统仿真学报
  • 7篇水资源与水工...
  • 6篇煤矿安全
  • 6篇露天采矿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24篇2023
  • 14篇2022
  • 21篇2021
  • 22篇2020
  • 20篇2019
  • 47篇2018
  • 47篇2017
  • 54篇2016
  • 40篇2015
  • 18篇2014
  • 18篇2013
  • 11篇2012
  • 22篇2011
  • 20篇2010
  • 17篇2009
  • 9篇2008
  • 17篇2007
  • 24篇2006
  • 19篇2005
5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振动电渗联合作用下的砂、土固结试验装置及方法
一种振动电渗联合作用下的砂、土固结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试验台、试验箱及支架,试验箱位于试验台上,箱内设有砂土试样填装用透水隔离内套,透水隔离内套两侧设有传力板,通过支架上两个激振器施加振动载荷;透水隔离内套中设有两对...
林雪松李和万李喜林赵家祎张清王皓王来贵
文献传递
煤岩蠕变破裂判定准则及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应用最大拉应力理论以及最大拉应力单元追踪法,模拟流变变形过程中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汇聚,建立蠕变破裂判断准则;应用FEPG软件平台,编制蠕变破裂模块,从受法向力作用下的蠕变破裂,分析其各设定监测点随时间不同方向位移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层状边坡蠕变破裂模拟与海州煤矿监测数据对比可知,两者可以很好的吻合。
何峰王来贵赵娜张立林
关键词:数值模拟
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蠕变特性及分数阶蠕变模型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表现出显著的蠕变特性,严重威胁矿山开采和边坡安全。利用GDS HPTAS三轴仪开展弱胶结软岩分级加载蠕变试验,研究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蠕变变形特征、蠕变速率特征及蠕变破坏模式。采用稳态蠕变率-应力曲线拐点法确定了弱胶结软岩长期强度并分析了长期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引入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用Abel黏壶替代Kelvin模型中的黏壶元件,塑性元件替代弹性元件,建立了可以描述加速蠕变的四元件分数阶弱胶结软岩蠕变模型。采用Trust-Region法对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反演分析得到模型参数并分析了模型参数与含水率和加载应力的关系,探讨了含水率和加载应力条件对弱胶结软岩蠕变特征的影响规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说明四元件分数阶蠕变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全过程蠕变曲线特征。
刘家顺靖洪文靖洪文孟波王来贵张向东
关键词:分数阶微积分蠕变模型
某尾矿库渗流稳定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6
2008年
为某尾矿库的安全生产,防治由渗流引发的尾矿库灾害事故,利用FLAC3D计算软件对尾矿库进行渗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冲沟的位置有较大的速度矢量,对流沙的裹挟会使局部危害加剧;从图上可以知道水头、梯度和比降最大值的地方相应的动水压力最大,所以最容易发生渗流破坏,造成尾矿库事故;所取断面A-A的坝坡坡角β明显大于使坝坡稳定的安全角度。FLAC3D软件可以比较好地模拟计算尾矿库的渗流,对尾矿库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李根王来贵陈雷王凤江
关键词:尾矿库渗流稳定性浸润线
矿井水资源评价——以阜新矿区为例被引量:16
2012年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井水资源,结合当前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特点和发展方向,将矿井水和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提出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矿井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它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技术体系。以中国典型的矿业缺水城市阜新为例,运用数学理论、室内试验、现场监测和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水质评价、水量评价、污染评价及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角度介绍了矿井水资源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通过对阜新矿区矿井水水质、水量、污染及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提出矿井水应该进行资源化利用,以解决矿区缺水问题,同时控制矿井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李喜林王来贵刘浩
关键词:阜新矿区地下水污染矿井水资源化
王营子矿煤层中水煤层气两相流体渗流规律的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本文通过在实验室中自行设计的装置 ,测定了阜新王营子矿煤层中水、煤层气共同流动时的两相流体的流量、渗透率及随水的饱合度变化关系 ,并根据这种数据模拟出了该煤层反映水、煤层气渗透基本规律的数学关系式 ,从而为它的煤层气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永利邰英楼徐颖王来贵
关键词:煤层气渗流渗透率饱和度两相流
冻融循环作用下含结核砂岩风化特征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为研究云冈石窟砂岩孔状风化现象的形成机理,对现场选取的含结核砂岩进行冻融循环实验,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砂岩结核、砂岩基质、以及结核与基质交界面进行观测,分析冻融条件下含结核砂岩裂隙扩展规律,建立了含结核砂岩冻融破坏力学模型。研究表明:随冻融循环周期增加,结核与基质交界面、结核中心、砂岩基质先后出现裂隙。各区域裂隙宽度随冻融循环周期增多均呈增长趋势,但3个位置裂隙发展过程存在差异,交界面的裂隙沿交界面延伸;结核中心产生新裂隙,同时早期裂隙扩展、延伸、汇交形成裂隙网络;砂岩基质裂隙发展缓慢。结核的存在改变了砂岩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增强了砂岩的非均质性,建立的含结核砂岩冻融破坏模型,揭示了裂隙一般易发育于交界面的特点。砂岩的非均质性是云冈石窟砂岩形成孔状风化的内在因素。
王来贵丁盛鹏何慧娟杨建林
关键词:冻融循环结核非均质性
煤堆粒径对煤堆自燃风速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针对煤矿露天煤堆自热-自燃问题,为研究煤堆粒径对煤堆自燃的影响,运用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理论,以某煤堆为原型建立了煤堆的自热-自燃二维模型。利用COMSOL软件对不同风速(0.05~13.00 m/s)条件下不同粒径(0.5~35.0 mm)煤堆的内部温度、氧化耗氧速率及漏风速度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粒径煤堆在不同风速下最高温度的变化曲线,对不同粒径下煤堆的自燃风速范围进行了划分,并得到了不同粒径下煤堆的最小、最大、最易自燃风速随煤堆粒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除粒径0.5、2.0 mm的煤堆外,其他粒径煤堆内部最高温度均随风速增加呈现“快速增加—达到最大值—快速下降—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值”的变化规律,区别在于随煤堆粒径的不同,其温升、温降的速率表现不同,较高风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稳定温度也不同。当自燃风速低于1 m/s时,在相同风速条件下煤堆平均粒径越小煤堆内部最高温度越低;当自燃风速大于1 m/s时,在相同风速条件下平均粒径小于10 mm的煤堆温度更高。当煤堆平均粒径<0.5 mm时,一般不会发生自燃;当煤堆粒径≥1 mm时,在不同风速范围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燃现象。当煤堆平均粒径≤10 mm,在自燃风速≤1 m/s时,粒径越小,煤堆最高温度越低;当自燃风速>1 m/s时,粒径越小,煤堆的温度越高。
曲国娜贾廷贵强倩王来贵刘剑郝宇
关键词:自然发火期
一种多功能电渗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多功能电渗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仪器包括箱体、电子秤及挂架,箱体置于电子秤上,挂架置于箱体顶部,箱体内设有物料腔室,挂架用于安装电压、温度、位移测量设备,物料腔室正面设有取样孔且左右两侧为透水隔离板,渗水由量杯收集,...
林雪松赵龙王东桑雨王来贵王皓张清
地震下含有逆坡裂隙的露天矿边坡破坏模拟与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解含有逆坡裂隙和水平裂隙的露天矿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形式,基于颗粒流方法对边坡进行建模,并实施地震模拟。根据实例构建了露天矿边坡模型,并设置了87°的向斜左翼构造面裂隙和水平裂隙。数值模拟了地震载荷频率为5Hz时,加速度分别为0.2g、0.3g、0.4g、0.5g时的边坡破坏情况。其中每种加速度情况下选取的持续时间分别为8s、14s、20s及稳定状态(颗粒位移速度小于10^(-3)m/s),总计16种工况。模拟结果表明:随时间的发展,初期边坡坡面附近出现裂缝并向坡外发展,未开裂岩体始终完整稳定;各加速度下边坡岩体破坏和稳定的部分几乎相同;随着加速度的增加,边坡破坏时间逐渐缩短;逆坡裂隙边坡破坏主要是边坡内被裂隙分割岩石的倾覆、翻滚、垮塌;顺坡裂隙边坡是岩石的断裂,形成贯穿于边坡的破坏带。
崔铁军李莎莎马云东王来贵
关键词:矿业安全露天矿边坡地震
共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