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熙勋

作品数:17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胃癌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肿瘤
  • 3篇肠癌
  • 2篇胆道
  • 2篇胆道感染
  • 2篇凋亡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因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纳米

机构

  • 9篇青岛大学
  • 8篇烟台毓璜顶医...
  • 2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7篇王熙勋
  • 15篇姜立新
  • 7篇胡金晨
  • 5篇张翼飞
  • 4篇张翼飞
  • 2篇梁静
  • 2篇王鹏伟
  • 2篇夏先明
  • 2篇翟慧渊
  • 1篇蔺增斌
  • 1篇李波
  • 1篇韩俊萍
  • 1篇张振彬
  • 1篇陈剑
  • 1篇祁坚志
  • 1篇王东
  • 1篇邵强
  • 1篇孔凡强
  • 1篇郑海涛
  • 1篇李苗苗

传媒

  • 5篇中华内分泌外...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碳示踪剂在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剂在腹腔镜胃癌微小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为120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对照组(n=63)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实验组(n=57)在腹腔镜胃癌切除术中应用纳米碳示踪剂。对比分析两组淋巴结检出、小淋巴结检出、淋巴结黑染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实验组淋巴结检出数量平均(37.26±6.81)枚,远高于对照组的(23.27±3.49)枚,实验组直径≤5 mm的淋巴结检出率为59.56%(1 265/2 124),高于对照组的44.41%(651/1 466,P=0.000);直径≤2 mm的淋巴结检出率为23.40%(497/2 124),高于对照组的19.37%(284/1 466,P=0.004),实验组黑染淋巴结数量1 393枚,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27.64%(385/1 393),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8.48%,62/731,P=0.000)及对照组(18.76%,275/1 466,P=0.000)。结论:纳米碳淋巴结示踪剂应用于腹腔镜胃癌切除术中利于精确清扫淋巴结,显著提高淋巴结的清扫数量,且提高微小淋巴结(≤2 mm)及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利于术后病理分期。
贾荣保姜立新姚增武王熙勋胡金晨张翼飞李波于华隆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纳米碳腹腔镜检查
一种预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及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预测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及其建立方法,本发明在通过对患者临床特征数据的分析筛选,得到与术后并发症相关性显著的因素,进一步构建相应的列线图模型;本发明提供了2种列线图模型,分别用于...
王熙勋鉴谧崔洪铭韩俊萍姜立新张翼飞李苗苗
异位甲状腺癌合并原位单纯性甲状腺肿一例
2011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因“发现颈部肿物15d”入院。体检:双侧甲状腺未及明显肿物,颈前中线舌骨下方可及2cm×2cm×2cm肿物,质韧,压痛,边界清,不随吞咽和伸舌活动。实验室检查:
丛义滋姜立新王熙勋王东郑海涛
关键词:异位甲状腺肿瘤单纯性甲状腺肿
脉管癌栓等临床病理因素对胃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脉管癌栓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2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脉管癌栓将其分为脉管癌栓阳性组和脉管癌栓阴性组。比较两组胃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分析脉管癌栓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621例胃癌患者中,脉管癌栓发生率为31.7%(197例),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发生胃癌脉管癌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趋势χ^2检验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胃癌脉管癌栓阳性率呈线性相关关系(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与脉管癌栓的相关性更显著(r=0.387)。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阳性组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脉管癌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7%vs 73.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癌栓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Ⅲ期胃癌患者中脉管癌栓阳性组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脉管癌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1%vs 51.4%;P<0.05)。结论脉管癌栓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脉管癌栓与TNM分期可更好地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指导更合理的治疗。
崔伟豪胡金晨王熙勋蔡莉张翼飞赵大伟刘传绪姜立新
关键词:胃癌TNM分期
头侧优先逆时针顺序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应用
2022年
目的分析头侧优先,逆时针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烟台毓璜顶医院胃肠外一科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30例,均采用头侧优先,进而尾侧,最后中间入路,逆时针顺序全结肠系膜切除的入路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学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enle干及属支损伤出血例数,是否中转开腹、术后病理学资料(TNM分期,总清扫淋巴结数目及转移性淋巴结数目)、术后恢复(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拔除引流管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如出血、吻合口瘘、二次手术、淋巴漏、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术后1年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等方法进行随访。结果总手术时间(197.80±31.20)min,范围150~275min,术中出血量(58.33±30.30)ml,范围10~100 ml。无术中Henle干属支损伤出血及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排气时间(2.97±0.67)d,范围2~4d;术后进食流质时间(3.67±0.76)d,范围3~5 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6.60±4.00)d,范围4~25 d;术后住院时间为(7.87±3.94)d,范围5~26 d。pTNM分期:Ⅰ期9例、ⅡA期5例、ⅡB期1例、ⅢA期6例、ⅢB期4例、ⅢC期5例。清扫总淋巴结数目(29.50±8.18)枚,范围19~51枚;转移淋巴结数目(1.40±1.77)枚,范围0~6枚。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淋巴漏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经过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头侧优先,逆时针顺序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安全有效。
姚增武王熙勋张翼飞胡金晨鉴谧刘传绪于彬崔洪铭赵扬姜立新
关键词:结肠癌
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7
2021年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胃肠外一科、甲状腺外科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性D2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是否为ERAS处理分为2组(n=40):ERAS组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第1次排气及排便时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及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比例。收集术前、术后第1次、术后1、2周及1月的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的方法进行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种类的鉴定,比较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及益生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比例的变化。结果ERAS组肠鸣音出现时间、第1次排气及排便时间[(16.25±6.41)h、(23.95±6.02)h、(34.95±9.34)h]显著小于传统处理组[(22.3±6.49)h、(28.45±7.12)h、(48.1±15.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比例在传统处理组(3/40)比ERAS组(1/4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和传统处理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比例(1/10,3/40),ERAS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1及shannon指数)及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所占比例,术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次、第1周、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ERAS组较传统组均高(P<0.05);在术后各时间点,传统组下降较ERAS组明显,术后第1次降低值最大(P<0.05);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益生菌比例逐渐回升,至术后1个月,两组均未恢复至术前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状态及比例。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促进了胃癌患者术后肠道早期运动功能的恢复,没有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或增加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比例,维持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平衡和稳定。
姚增武王熙勋胡金晨张翼飞赵大伟崔伟豪刘传绪姜立新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手术肠道菌群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与远期生存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对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并施行胃癌根治术的716名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并根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分组,比较了严重并发症与非严重并发症患者以及胃肠道相关并发症与非胃肠道相关并发症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全部共716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5%,并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其中非严重并发症(I-II级)与严重并发症(III-IV级)的发生率分别为13.1%和7.4%,并且非严重并发症组的五年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DFS)均优于严重并发症组(P < 0.01)。根据胃癌术后并发症分类标准将其分为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及非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其中胃肠道相关并发症与非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7%和9.8%,并且非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组的五年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DFS)均优于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组(P < 0.01)。进一步按照病理分期进行分层后,II期、III期患者同样观察到这种趋势。结论:胃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对患者5年OS和DFS均有不利影响。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诊断对手术安全和患者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于彬王熙勋胡金晨张翼飞姚增武鉴谧姜立新
关键词:胃癌术后并发症远期生存
神经浸润与胃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神经浸润与胃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66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浸润将其分为神经浸润阳性组和神经浸润阴性组。分析神经浸润与胃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消除两组的潜在混淆偏差后,比较两组胃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胃癌神经浸润发生率为17.0%(113例),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是发生胃癌神经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肿瘤直径(>4 cm)、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神经浸润、癌结节、肿瘤部位、切除部位、手术术式均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肿瘤直径(>4 cm)、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但神经浸润在多因素分析中不能成为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之后进行生存分析,发现神经浸润阳性组和神经浸润阴性组术后五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6%vs 43.0%)(χ^(2)=1.713,P=0.191),两者的生存曲线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浸润的胃癌患者预后大多不良,但神经浸润不能作为胃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刘传绪王熙勋胡金晨姚增武崔伟豪蔡莉姜立新
关键词:胃癌神经浸润预后TNM分期
碳纳米材料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碳纳米材料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碳纳米材料应用于胃癌治疗中的文献进行复习并进行综述。结果碳纳米材料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在胃癌淋巴结中染色明显,示踪效果好,能够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及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碳纳米材料作为化疗药物载体,可以提高淋巴结内药物的浓度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转移。结论碳纳米材料能够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有效帮助,但其是否能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仍有待研究。
贾荣保姜立新姚增武胡金晨王熙勋张翼飞李波于华隆
关键词:碳纳米材料胃癌
急性胆道感染诱发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急性感染过程中是否存在肝细胞凋亡,并探讨肝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于2013年9至10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30只实验大鼠适应喂养7 d后随机分为5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余下4组为实验组,实验组通过胆总管注入大肠埃希菌,建立急性胆道感染模型,并于注入大肠埃希菌6、12、24及48 h后处死。对照组动物胆总管内注入1 ml生理盐水,6 h后处死。取各组肝组织,制作切片。TUNNEL染色,计数凋亡肝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UNNEL染色阳性肝细胞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和48 h组TUNNEL染色阳性表达较6 h组与12 h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间BAX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表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在对照组和6 h实验组间没有体现出明显差异,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以12 h与24 h组为界,实验组前后间的BCL-2表达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胆道感染后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即会出现细胞凋亡,并且贯穿于急性胆道感染始终,基因层面表现为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增强,抑制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弱。且TUNNEL所示肝细胞凋亡改变与基因表达改变存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表明凋亡基因的改变可能带动了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王熙勋姜立新梁静王景麟翟慧渊夏先明
关键词:急性胆道感染细胞凋亡BAXBCL-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