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琼

作品数:20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社火
  • 2篇思维
  • 2篇主义
  • 2篇文学
  • 2篇文学理论
  • 2篇小说
  • 2篇教育
  • 2篇教育观
  • 2篇建构主义
  • 2篇创造性思维
  • 1篇代文
  • 1篇地缘
  • 1篇多德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视角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境界
  • 1篇意象

机构

  • 14篇宝鸡文理学院

作者

  • 14篇王琼

传媒

  • 4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作家
  • 1篇江淮论坛
  • 1篇芒种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陕西教育(高...
  • 1篇现代教育科学...
  • 1篇“文学理论:...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逻辑体系与其模仿论
2014年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与其模仿论一直是西方传统文论的稳固基石,但对其理解却从古至今争议不断。本文首先从其哲学基础"四因论"入手对自然目的论的倾向进行补充分析,并一反给《诗学》冠以规则学的传统式简单理解,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其逻辑体系,最后得出结论:艺术中的模仿只是模仿一个制作的行为,至于这个行为本身并不遵循模仿的原则,而是遵循生成———创造的原则。
王琼
关键词:逻辑体系模仿
文学理论:知识本体论还是价值本体论
面对当前文论界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各种观点,以及本世纪初提出的文学及文学理论会不会消亡的问题,本文坚持一切文化作为形而上学的基本立场,并对当前颇有争议的“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进行了本体论上的清理,认为它...
王琼
关键词:文学理论形而上学文化研究
文献传递
身体-主体间性:莫言小说的哲学视界
2013年
身体-主体间性是西方当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是把存在看作实体,比如抽象的主体实体或抽象的客体实体,而是把存在看作人与世界的关联方式,看作关系和意义。从根本意义上,审美活动受制于人类生存活动。莫言小说无论从其叙事视角、审美意义,还是从其艺术创作、欣赏的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出鲜明的身体-主体间性的哲学视野。
王琼
关键词:莫言小说叙事视角审美意义
人牲与血祭——宝鸡血社火的地缘历史文化追溯被引量:5
2011年
以宝鸡赤沙为代表的陕西血社火首先是一种祭祀,相信神灵的存在并向其献祭,是其基本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前提下,血社火中所扮演的人物身份和角色以及故事情节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其刀劈斧砍、剑刺凳扎及铡刀铡额、利剑穿腹的瞬间残酷的杀人场面。血社火的这一共同而基本的特征蕴含了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古代祭祀的两个重要而独特的因素——人牲和血祭。所有的血故事,无论情节多么曲折,人物形象多么丰满而逼真,或善或恶,都投射了古代以亲子为牲,以族人为牲,以仇人为牲,以俘虏为牲的影子。鲜红的血迹凝结为人们关于几千年来神秘而恐怖的祭祀文化集体无意识的象征符号。这种关于殷周祭祀文化的集体无意识以生命传承的方式依然存留在现代陕西的民间社会,它是生长血社火这一独特民间文化奇葩的根。
王琼
关键词:人牲
关中民间社火与宗教祭祀源探被引量:6
2012年
社火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来源于对古老土地与火的崇拜,是随着原始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它与祭祀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古老的祭祀活动的核心是其作为巫术的思维模式——巫术直观。巫术直观是原始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直接沟通,其中,世界万物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象征及象征符号。社火作为祭祀,首要的是相信神灵的在场,并向其献祭,于是,社火、脸谱、服饰、道具、演员、红布条、铳炮锣鼓,一切与社火有关的事物自然具有了神灵的神力,并可以独立存在,成为神灵的象征符号。
王琼
关键词:社火祭祀
渎神——血社火的人类学文化溯源被引量:2
2012年
血社火作为陕西乃至全国民间社火中独特的一例,以阴森恐怖、鲜血淋漓的反常态形式呈现出来。根据弗雷泽的人类学观点,其理论根源正在于丰饶仪式中渎神的母题思想和交感巫术中世界象征化的方法。本文分别从渎神和象征的角度对血社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揭示,并进一步探讨了其恐惧和狂欢的心理根源。
王琼
关键词:恐惧狂欢
热闹和荒凉的边缘——张爱玲小说中的对话—解释思想及其艺术境界
2005年
研究张爱玲小说艺术不可忽视的是她的"参差对照"的表现手法。她的"意外性加上真实感"的真理观已初具现代解释学思想。"热闹"和"荒凉"作为思想的两极时刻进行着深层次的对话,"参差对照"的表现手法正是这种对话—解释思想的浅层表现,而慈悲的艺术境界则是这种对话—解释思想产生的超越于"热闹"和"荒凉"之上的新的质。
王琼
关键词:热闹荒凉参差对照慈悲
对当代建构主义教育观和陶行知教育观的比较
2013年
创造性思维来自于行动。当代建构主义教育观过度强调人在知识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承认知识来自于人的思想,实际上陷入了西方二元论的泥潭。一元论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能来自于行动,创造性的教育必须以行动教育而不是思想灌输为中心。素质教育的方向就是落实知行合一的理念,努力构建一元论指导下的创造性教育。
王琼
关键词:建构主义创造性思维
简论“意象”与“意境”
2012年
意境是中国诗歌中特有的关于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的重要范畴,是作者的情思与作品形象体系完美统一的呈现,然而又不是"意"与"境"的简单相加。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发展[1]。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中。
王琼
关键词:意象客观物象情景交融中国古代文论诗歌创作中国诗歌
创造性思维从哪里来——从对当代建梅主义教育观的批判开始
2011年
创造性思维来自于行动。当代建构主义教育观过度强调人在知识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承认知识来自于人的思想,实际上陷入了西方二元论的泥潭。一元论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能来自于行动,创造性的教育必须以行动教育而不是思想灌输为中心。素质教育的方向就是落实知行合一的理念,努力构建一元论指导下的创造性教育。
王琼
关键词:建构主义创造性思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