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溶血
  • 2篇溶血磷脂
  • 2篇溶血磷脂酸
  • 2篇受体
  • 2篇瘙痒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学成
  • 1篇皂苷
  • 1篇溶血磷脂酸受...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元
  • 1篇受体1
  • 1篇疼痛
  • 1篇呋甾皂苷
  • 1篇瘙痒症
  • 1篇小鼠
  • 1篇化学成分
  • 1篇背根
  • 1篇背根神经节

机构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王琼
  • 2篇孙继虎
  • 2篇焦英甫
  • 2篇邹李晶
  • 2篇王琦
  • 2篇高坡
  • 2篇戴丽丽
  • 1篇陈海生
  • 1篇沈阳

传媒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溶血磷脂酸受体4在胆汁性瘙痒中的作用
2016年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受体亚型与LPA致痒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以及区分痛和痒的“面颊模型”观察LPA4受体在正常小鼠瘙痒发生中的作用。结果:LPA在正常和胆总管结扎小鼠外周感觉神经元均表达,胆总管结扎后LPA4表达显著增加;正常小鼠面颊皮内注射LPA产生疼痛反应,注射LPA4/5选择性激动剂VPC31144(S)诱发瘙痒而不产生疼痛反应;正常小鼠和胆总管结扎小鼠面颊皮内注射LPA4/5选择性激动剂VPC31144(S)诱发搔抓反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LPA4受体可能参与了U,A的致痒效应。
戴丽丽王琦王琼邹李晶高坡焦英甫孙继虎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溶血磷脂酸瘙痒
溶血磷脂酸受体亚型1在溶血磷脂酸所致小鼠瘙痒中的作用
2016年
目的探明介导疼痛的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受体亚型1(LPA_1)与LPA致痒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对LPA_1~LPA_6受体mRNA水平进行定量,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神经元中LPA_1受体及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GRP)的共表达,用区分痛和痒的"面颊模型"观察面颊部皮内注射LPA_1和LPA_3受体拮抗剂Ki16425后再注射LPA在正常小鼠瘙痒发生中的作用。结果 LPA_1受体mRNA在外周感觉神经元表达丰富;LPA_1受体在代表痒神经元的GRP阳性神经元表达;正常小鼠皮内注射LPA诱发疼痛反应,抑制LPA_1受体后疼痛反应明显降低(P〈0.01),搔抓反应(P〈0.05)明显增加。结论 LPA_1受体参与了LPA的致痒效应。
戴丽丽王琦王琼邹李晶高坡焦英甫孙继虎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疼痛瘙痒症
天冬化学成分的研究(Ⅱ)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研究天冬的化学成分。方法:经大孔树脂、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C-18反相硅胶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天冬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异菝葜皂苷元(Ⅱ),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3β,22,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5-烯-3β,2α,26-三醇-3-O-[α—α-吡喃鼠李糖基(1→2)]-[α-α-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Ⅳ),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3β,26-二醇-22-甲氧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天冬中得到。
沈阳陈海生王琼
关键词:呋甾皂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