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继和

王继和

作品数:171 被引量:2,069H指数:29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1篇期刊文章
  • 10篇科技成果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88篇农业科学
  • 53篇生物学
  • 22篇天文地球
  • 12篇经济管理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9篇植物
  • 23篇植被
  • 21篇库姆塔格沙漠
  • 18篇固沙
  • 15篇绿洲
  • 14篇干旱
  • 13篇荒漠
  • 13篇干旱区
  • 11篇沙丘
  • 11篇梭梭
  • 10篇土壤
  • 10篇种群
  • 10篇防风固沙
  • 9篇绵毛优若藜
  • 8篇植被恢复
  • 8篇水分
  • 8篇民勤绿洲
  • 7篇造林
  • 7篇濒危
  • 7篇濒危植物

机构

  • 163篇甘肃省治沙研...
  • 19篇甘肃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西北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甘肃省荒漠化...
  • 7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南林学院
  • 2篇甘肃省林业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甘肃省林业厅
  • 1篇武威市石羊河...

作者

  • 170篇王继和
  • 78篇刘虎俊
  • 60篇马全林
  • 27篇杨自辉
  • 24篇张锦春
  • 22篇丁峰
  • 21篇廖空太
  • 19篇孙涛
  • 18篇纪永福
  • 17篇张盹明
  • 17篇吴春荣
  • 16篇唐进年
  • 15篇刘有军
  • 15篇贺访印
  • 14篇张德魁
  • 13篇俄有浩
  • 13篇马瑞
  • 12篇赵明
  • 11篇徐先英
  • 11篇李爱德

传媒

  • 20篇中国沙漠
  • 17篇甘肃林业科技
  • 15篇西北植物学报
  • 10篇甘肃农业大学...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草业科学
  • 7篇干旱区地理
  • 6篇干旱区研究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甘肃科技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防护林科技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第八届西部论...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草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12篇2009
  • 17篇2008
  • 20篇2007
  • 18篇2006
  • 24篇2005
  • 10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 11篇2001
  • 7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3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珍稀濒危植物绵刺的调查与保护对策被引量:11
2002年
1995 - 1998年先后对甘肃绵刺 (PotaniniamongolicaMaxim .)的分布、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调查 ,绵刺在甘肃境内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北部 ,海拔 10 0 0~ 180 0m ,灰棕荒漠土的沙砾质戈壁。其荒漠组成成分共计 48种 ,隶属 11科 37属 ,以戈壁荒漠区系成分 (亚洲中部荒漠区系成分 )为主 (4 5 83% ) ,亚洲中部草原区系成分次之(35 42 % ) ,古地中海区系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 (18.75 % )。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群落演替较稳定。人类活动中 ,开垦、修路、樵柴等已对绵刺造成严重破坏 ,至今尚无有效的保护措施 。
马全林王继和吴春荣张盹明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绵刺生物多样性
河西走廊东端荒漠植被的快速恢复研究
马全林张德魁陈芳刘有军靳虎甲樊宝丽徐丽恒王继和郑庆钟杨会奎鱼泳
该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与甘肃省科技厅共同资助的“西部之光”项目。项目以河西走廊东端的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化土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荒漠植被与沙化土地生态恢复研究。在大尺度上,选用遥感影像资料研究来看河西走廊东端沙化土地,19...
关键词:
干旱区荒漠景观的植被自然更新机制初探被引量:9
2005年
根据实地调查和参阅资料,依山前洪积扇、河流沿岸阶地、沙丘及丘间低地、戈壁、盐沼的景观斑块,初步探讨干旱区植被的自然更新机制.干旱区的高温干燥、温差强烈、风蚀沙埋已成为植物繁衍后代的动力;萌蘖、劈裂、地下茎萌生等多种繁殖方式,使荒漠植物在严酷的条件下实现自然更新,形成以母株为中心的母系居群.地貌形态和种子传播动力决定了群落外形.在干旱区,以种子繁殖的植物之种子成熟期与年内的丰水期相吻合,有利于植被更新,只有在连续2年降水较大时(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沙丘和丘间地、戈壁植被的自然更新才可能发生;河流沿岸植被的自然更新受地下水影响最明显;湖盆盐碱地植被带有水生植被的痕迹,自然更新相对较难;景观斑块镶嵌分布,形成微环境均异的廊道,有利于植被的自然更新.
刘虎俊王继和孙坤马全林杨自辉詹科杰
关键词:干旱区植被自然更新
基于GIS的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系统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在GIS及相关软件支持下,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图件进行几何校正和数字化等一系列处理,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数据,并由安定区等高线生成坡度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坡度数据、侵蚀强度数据先后进行叠加,形成包括三者所有属性的空间数据库,并从中提取满足退耕还林条件的数据,从而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地和荒山造林地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
马瑞蒋志荣王继和魏怀东丁峰周兰萍
关键词:GIS退耕还林还草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栅栏式棉秆沙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栅栏式棉秆沙障,它是由横排棉秆和竖排棉秆编扎而成,横排并列的每根棉秆和竖排并列的每根棉秆呈垂直十字交叉状,并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以竖排棉秆为骨架,由横排棉秆和竖排棉秆编制的沙障宽为0.15~0.35m,长...
王继和刘虎俊纪永福孙涛
文献传递
乌兰布和沙漠植被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被引量:18
2019年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建立植物群落与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因子间的对应关系,以明确乌兰布和沙漠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影响群落变化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被由51科161属318种植物组成,可划分为30个群落类型。海拔、降水量以及土壤水分、粒度和养分是影响沙漠植被物种组成及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等主要植物群落生境对应较高沙粒含量,分布范围广;盐爪爪(Kalidium spp.)、马蔺(Iris lactea)、柽柳(Tamarix spp.)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生境对应较高的土壤水分、盐分和粘粒含量,属于小生境群落;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群落生境对应较高的降水量,分布于沙漠东部。因此,在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保护与固沙植被建设中,应加强对土壤生境的保护,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生境特点选择适宜的固沙植物及其恢复管理措施。
马全林张德奎张德奎郑庆钟袁宏波张锦春郑庆钟靳虎甲丁峰孙涛张锦春
关键词:沙漠植被排序环境因子
腾格里沙漠南缘油蒿与沙蒿种群分布格局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样方调查法,绘制油蒿与沙蒿种群点分布图,应用偏离指数、Lloyd平均拥挤度、Morisita指数等方法研究腾格里沙漠南缘油蒿与沙蒿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到固定沙地上,油蒿与沙蒿种群的分布格局符合集群分布。
张德魁王继和马全林刘虎俊刘有军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油蒿沙蒿
冬枣在河西走廊东部的适应性被引量:1
2004年
在河西走廊东部,冬枣可以正常生长,但受霜冻影响,不能正常落叶;其开花时间、座果时间和果实变色时间均较民勤小枣和鸣山大枣迟,果实的生育期相对较长,耐霜冻,果实的含糖量较其原产地高;果实较民勤小枣和鸣山大枣脆,但风味较后者淡。冬枣果实在10月上中旬才完熟,早霜期在9月中旬的河西走廊应谨慎种植。
刘虎俊王继和杨自辉纪永福贺访印
关键词:冬枣河西走廊适应性
3种驼绒藜属植物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试验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用0.3%,0.6%,0.9%,1.2%,1.5%、1.8%的NaCl溶液对3种驼绒藜属植物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它们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长度指标来研究驼绒藜属3种植物种子的耐盐性。试验研究表明:以1.2%或1.5%的NaCl溶液鉴定驼绒藜属植物耐盐性较为合理,3种驼绒藜属植物种子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以NaCl溶液为培养液,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降低,种子发芽高峰的出现延迟,同时幼苗长度随盐分浓度的递增而呈减小趋势。综合分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长度,认为3种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的耐盐顺序为:华北驼绒藜最强、绵毛优若藜次之,驼绒藜最差。
李得禄王继和李爱德刘虎俊安富博
关键词:耐盐性发芽率发芽势
石羊河下游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马全林王继和刘虎俊杨自辉詹科杰方峨天纪永福魏怀东丁峰张晓琴
该项目进行了石羊河下游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的水土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流域下游防风固沙植被现状的实地调查,提出了以保护绿洲安全为核心,将维持林地水分平衡下实现正常生长作为退化固沙植被恢复的基本目...
关键词:
关键词:植被恢复石羊河下游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