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一般课题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诉讼
  • 2篇刑事
  • 2篇刑事诉讼
  • 2篇人权
  • 2篇人权保障
  • 2篇辩护
  • 2篇辩护制度
  • 2篇传媒
  • 2篇传媒监督
  • 1篇动因
  • 1篇刑事辩护
  • 1篇刑事辩护制度
  • 1篇刑事诉讼法
  • 1篇刑事诉讼模式
  • 1篇刑讯
  • 1篇刑讯逼供
  • 1篇疑罪
  • 1篇疑罪从无
  • 1篇侦查
  • 1篇侦查程序

机构

  • 8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8篇王艳
  • 2篇唐炳洪
  • 1篇王建林

传媒

  • 3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当代传播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传媒对司法的监督被引量:6
2006年
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既是传媒自身利益的追求,又是基于伸张和维护社会正义而作出的价值选择。传媒监督司法,一方面具有积极肯定和强化司法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体囿于情感性判断而较少顾及司法的技术化、程序化运作方式,出现了“传媒判案”的不正常现象。客观分析传媒介入司法的动因,审慎评判传媒监督司法的价值与效能,既是传媒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司法独立与公正的价值需求。
唐炳洪王艳
关键词:传媒监督司法动因
公诉案件律师代理制度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公诉人与代理律师虽然两者履行的控诉职能相同,所持立场和角度却不尽相同。通常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配合的伙伴关系,形成以公诉人为主,诉讼代理律师为辅的控诉格局。然而,当双方对定罪量刑等重大问题发生意见分歧时,被害人将面临公力救济不足的诉讼窘境,此时的诉讼代理律师不应再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控诉方,而应成为与公诉方平行且独立的控诉主体。
唐炳洪王艳
关键词:律师代理诉讼地位公诉案件
我国侦查程序辩护制度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2008年
我国1996年刑诉法确立了"时间提前"但"作用有限"的侦查阶段律师准入制度。"时间提前"是保障人权思想的亮点,而"作用有限"则是打击犯罪,规避律师隐性危险的需要。这种变革在当时无疑是立法的进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司法实践中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危及到刑事被控方权利的保障和辩护职能的发挥。以审前程序人权保障的视角,围绕我国侦查、起诉环节中辩护制度的疏漏,提出了应确立的司法理念和完善立法之举措。
王艳
关键词:侦查程序辩护制度人权保障
论检察权的受制性——以检察权能属性、法治功能和价值目标为视角被引量:3
2007年
检察权是集职务犯罪侦查权、公诉权、诉讼监督权三项权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权力。三项权能性质不同,法治功能和价值目标也不尽相同。文章解读检察权结构功能和价值取向,从中找寻检察权应予监督制约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王艳
关键词:检察权
程序公正的价值——对“孙万刚由死刑改判无罪案件”的反思
2004年
我国司法实践长期以来深受程序工具主义理论的影响和束缚 ,人们关注司法的公正 ,普遍侧重于实体的公正 ,忽视了诉讼程序的公正性问题 ,忽略了诉讼程序自身所具有的独立于实体公正的内在价值 ,其直接危害后果是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导致更为严重的司法不公和司法权威的严重破坏。本文针对“孙万刚案件”诉讼程序出现的严重纰漏 ,反思我国立法的缺失和观念的误区 ,探讨影响法官内心确信的环境因素。
王艳
关键词:程序公正实体公正诉讼程序《刑事诉讼法》
论传媒监督的特征被引量:4
2005年
在现代社会监控权力系统中,传媒监督以其来自社会的力量,借助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实现对管理社会的权力机构进行反控制。其强势表现为:民意性、反控性、公开性、快捷性等优点。传媒监督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
王艳
关键词:传媒监督
论冤错案件与人权保护——佘祥林案的法理分析及启示被引量:2
2005年
我国司法长期以来深受“有罪推定”、“疑罪从有”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刑讯逼供违法取证行为至今仍难以禁绝,严重损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动摇了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期盼,也严重危及司法权威的树立和司法机关的形象。佘祥林错案折射了司法者理念上的缺憾,也反映了司法程序上的纰漏。
王艳
关键词:疑罪从无人权保障刑讯逼供
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转型与辩护制度的变革被引量:1
2012年
在古代的弹劾式诉讼和纠问式诉讼后,近现代的诉讼模式主要有职权主义诉讼、当事人主义诉讼和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相混合的诉讼。近代后的中国借鉴了西方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建立了相应的刑事辩护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辩护制度的发展空间狭小。1996年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典的修改,借鉴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一些元素,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向混合式诉讼模式的转型及其持续,并直接引起辩护制度的变革。探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背景、原因、方向和辩护制度与诉讼模式转型的关系,有助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和刑事辩护制度的科学发展。
王艳王建林
关键词: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辩护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