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

作品数:20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癫痫
  • 5篇梗死
  • 4篇卒中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丙戊酸
  • 3篇酸钠
  • 3篇痫样放电
  • 3篇丙戊酸钠
  • 2篇血性
  • 2篇溶栓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癫痫患者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后
  • 1篇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电图

机构

  • 19篇新乡医学院第...
  • 11篇安阳市人民医...
  • 5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9篇王艳
  • 11篇杨清成
  • 5篇张彩霞
  • 3篇谭军
  • 2篇张军艳
  • 1篇吴新艳
  • 1篇尉娜
  • 1篇赵新利
  • 1篇韩艳艳
  • 1篇路坦
  • 1篇刘素芳
  • 1篇岳学静
  • 1篇王国敏

传媒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现代康复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医学新知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北方药学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2
  • 1篇199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氧磷酯酶-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酯酶-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患者组(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轻型35例,中型39例,重型48例)和对照组(40名健康志愿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 患者组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逐渐降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活性明显下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这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两者检测将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及病情判断.
张彩霞王艳
关键词: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对氧磷酯酶-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肾综合征出血热肝脏损害临床观察
1998年
为了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肝脏损害情况,1993年7月至1995年5月,我们采取随机的方法对33例出血热患者及同期住院的31例其它传染病患者做了肝功能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均为确诊住院病人,其中男2...
王艳王国敏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肝脏损害并发症肝功能检查
两种新药治疗初发癫痫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新药左乙拉西坦和拉莫三嗪与传统药物丙戊酸对初发癫痫疗效、脑电图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05例初发癫痫患者分为A、B、C 3组,A组采取左乙拉西坦治疗,B组给予拉莫三嗪治疗,C组行丙戊酸治疗,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同时治疗后随访1a,统计3组癫痫复发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3组(97.14%vs 91.43%vs 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变化方面,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组治疗后α波减少>0.5Hz、θ波增多、δ波增多比例显著上升(P<0.05),且与A组、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脑电图常规描记、诱发描记痫样波放电率均显著降低(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25.71%,均显著低于C组的57.14%(P<0.05)。3组随访1a癫痫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丙戊酸治疗初发癫痫疗效及随访1a复发率类似,均能明显抑制脑电图痫样波放电,但左乙拉西坦、丙戊酸对脑电图背景活动无明显影响,而拉莫三嗪影响明显;同时丙戊酸治疗不良反应明显高。
王艳赵新利杨清成
关键词:拉莫三嗪丙戊酸脑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探索行为及海马神经元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探索行为和海马神经元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5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依据分层抽样法分为对照组(n=5)和AMI组(n=20)。AMI组大鼠采用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作AMI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AMI前及AMI后3、7、10、14 d探索行为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2组大鼠心肌组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DN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DNF mRNA表达。结果旷场实验结果显示,AMI前2组大鼠潜伏期、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MI后3、7、10、14 d,AMI组大鼠潜伏期长于对照组,水平运动次数、垂直运动次数少于对照组(P <0. 05)。HE染色结果显示,AMI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区及梗死边缘区的心肌细胞出现核固缩现象,且有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呈粉红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AMI后7、14 d,AMI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DNF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 05); AMI组大鼠AMI后14 d海马神经元中BDNF蛋白表达量低于AMI后7 d (P <0. 05)。AMI后7、14 d,AMI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 05); AMI后14 d,AMI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BDNF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AMI后7 d (P <0. 05)。结论大鼠AMI后伴发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中BDNF表达显著降低有关。
张晓鑫王艳杨清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痫样放电与其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癫痫患者36例和健康对照组36例,对其行脑电图(EEG)检测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对比评估结果。结果:痫样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能力、注意力、抽象思维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延迟回忆低于对照组(P〈0.01);EEG痫样放电指数〈1%组与放电指数1%-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电指数1%-10%组与放电指数〉10%-50%组比较,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抽象思维和延迟回忆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痫样放电与其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张彩霞王艳
关键词:癫痫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率及死亡率影响Meta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提前干预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自发性脑出血、长期预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1984年1月-2016年10月发表的相关英文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符合标准的研究文献,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卒中前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卒中前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提取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自发性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和死亡率的相关数据,根据改良Rankin评分判定患者治疗3个月脑功能状况.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OR值和95%CI.结果 本研究纳入8篇文献,共计4056例患者.实验组溶栓后出血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OR值=1.78,95%CI为1.33-2.40,P<0.01),死亡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1.32,95%CI为0.95-1.83,P>0.05).两组长期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1.27,95%CI为0.84-1.93,P>0.05).结论 发病前服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率有影响,但对长期预后及死亡率的影响尚未明确.
王艳张晓鑫杨清成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溶栓死亡率META分析
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其痫样放电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痫样放电,为癫痫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癫痫患者36例,根据8h以上视频脑电图测定,将其分16例为脑电图正常组,20例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组,运用数字符...
张彩霞王艳杨清成
关键词:癫痫痫样放电
头颅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头颅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颅局部亚低温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梗死病灶体积,NIHSS评分,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脑梗死病灶体积、NIHSS评分、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梗死病灶体积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颅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脑梗死,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韩国辉王艳姬松波
关键词:头颅局部亚低温脑梗死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治疗及效果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入本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12月,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主要对比指标为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艳张晓鑫杨清成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丙戊酸钠
夜间大剂量丙戊酸钠对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患儿痫样放电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夜间大剂量丙戊酸钠对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患儿痫样放电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丙戊酸钠夜间与清晨两次服用,对照组两次剂量相同,观察组则夜间剂量为清晨剂量的2倍;两组患儿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脑电图改善情况、认知功能、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4.62%)高于对照组(64.10%)(χ~2=4.304,P<0.05),异常脑电图患儿改善率(80.56%)高于对照组(58.82%)(χ~2=3.932,P<0.05);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t=2.864,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6%vs 15.38%,χ~2=0.459,P>0.05)。结论:夜间大剂量丙戊酸钠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患儿痫样放电、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张晓鑫王艳杨清成
关键词:癫痫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痫样放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