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秋

作品数:62 被引量:28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肾病
  • 17篇膜性
  • 16篇膜性肾病
  • 12篇特发性膜性肾...
  • 11篇肾小球
  • 10篇肾炎
  • 10篇肾脏
  • 7篇预后
  • 7篇病理
  • 6篇肾小球肾炎
  • 5篇血液
  • 5篇肾损
  • 5篇透析患者
  • 4篇血管
  • 4篇血液透析
  • 4篇肾脏病
  • 4篇细胞生成素
  • 4篇小鼠
  • 4篇慢性
  • 4篇红细胞生成

机构

  • 61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鄂尔多斯市中...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 1篇抚顺矿务局总...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沈阳市中心医...

作者

  • 61篇王艳秋
  • 25篇李德天
  • 20篇周光宇
  • 17篇孙广萍
  • 17篇张蓓茹
  • 16篇苏雪松
  • 12篇杨旭
  • 10篇杜丰
  • 10篇周华
  • 9篇边晓慧
  • 8篇何平
  • 5篇赵自霞
  • 3篇秦丽丽
  • 3篇刘大军
  • 3篇李晗笑
  • 2篇吴岩
  • 2篇于锐
  • 2篇白瑜
  • 2篇吴琪俊
  • 2篇王博文

传媒

  • 10篇中国实用乡村...
  • 9篇中国实用内科...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实用药物与临...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国医药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临床肾脏病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内科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IMN患者85例,均只接受ACEI或ARB治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者纳入缓解组,开始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纳入未缓解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和肾脏病理结果 ,评估IMN患者单独应用ACEI/ARB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缓解组46例,其中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17例;未缓解组39例。缓解组<60岁患者比例、eGFR水平高于未缓解组[89.1%(41/46)比66.7%(26/39),(138±29)ml/(min·1.73 m^2)比(120±28)ml/(min·1.73 m^2)],未缓解组合并糖尿病比例、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缓解组[20.5%(8/39)比2. 2%(1/46),(1. 04±0. 32)mg/L比(0. 91±0.17)mg/L],未缓解组的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评分高于缓解组,补体C3沉积程度低于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具有糖尿病病史、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影响IM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408.862、46.973,95%置信区间:4.447~37 590.022、3.091~713.836,均P<0.01)。结论单独ACEI/ARB治疗可使部分IMN患者达到缓解,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以及高胱抑素C血症可能影响患者预后,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孙彬彬张蓓茹边晓慧赵自霞于锐张永哲王艳秋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间质性肾炎
2015年
文章介绍间质性肾炎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
周光宇边晓惠王艳秋
关键词:间质性肾炎急性慢性
肾组织病理在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分析中的作用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见原因,其预后差异较大,但目前对中国IMN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仍较少,尤其缺乏肾组织病理的预测作用的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选取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收集临床、肾组织病理指标,分析肾组织病理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总计137例IMN患者入选,至随访终点,e GFR<30 m L/min的患者18例,占13.14%。起病时的年龄较大、平均动脉压较高、肾功能较差,肾脏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血管硬化病变程度严重的IMN患者,其肾功能预后较差。结论肾活检时的组织病理变化与IMN肾功能预后有关,病变程度严重的肾脏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血管硬化是IMN患者肾功能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
王艳秋秦丽丽孙广萍杜丰苏雪松周光宇李德天
关键词:肾脏病理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
特发性膜性肾病30例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肾小管自噬体数量、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了解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是否参与了IMN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患者30例,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IMN患者肾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体的数量,免疫组化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分析其与24 h尿蛋白定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肾功能等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肾组织相比,IMN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体数量、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表达显著增加(t=-13.266,P<0.001;t=-5.261,P<0.001;t=-2.394,P=0.026);在IMN组中,与无纤维化组相比,有纤维化组自噬小体数量、Beclin1和LC3表达均显著增加(t=-6.04,P<0.001;t=-2.795,P=0.014;t=-2.761,P=0.004);在IMN患者中,自噬小体数量、Beclin1和LC3均与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累及面积成正相关(r分别为0.757、0.658和0.638,均P<0.001);LC3与24 h尿蛋白定量成负相关(r=-0.463,P=0.01),Beclin1与血清尿素氮(BUN)成正相关(r=0.433,P=0.017),自噬小体数量与患者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472,P=0.008)。结论在IMN患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周冰倩崔诗淇李钗耿舰李德天周华苏雪松杜丰王艳秋
关键词:膜性肾病纤维化自噬
血清PLA2R抗体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及治疗反应评价中的应用(附250例报告)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M型磷脂酶A2受体(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的可能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内科住院的2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肾脏病理诊断为IM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基线PLA2R抗体水平。根据PLA2R抗体水平进行分组,抗体滴度≤14 ng/L为抗体阴性组(73例),抗体滴度>14 ng/L为抗体阳性组(177例),分析两组基线时各项指标的差异。154例患者接受治疗且至少随访6个月,其中阴性组46例,阳性组108例,评估PLA2R抗体对IMN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抗体阴性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阳性组患者低、血白蛋白较阳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尿红细胞计数较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P<0.05)。总有效率阳性组较阴性组低,并且起效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LA2R抗体与IMN患者病情活动性具有相关性,且与治疗反应相关,其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和预测治疗反应。
李强李强张蓓茹何平秦晓松赵自霞王艳秋王艳秋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
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尿免疫球蛋白G/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免疫球蛋白G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尿免疫球蛋白G/尿肌酐(IgG/Cr)比值与24 h尿IgG的相关性,评估IgG/Cr对肾小球疾病的病情监测能力。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及肾小球肾炎患者,留取随机尿液检测尿IgG、尿肌酐,留取24 h尿液检测24 h尿IgG含量,将尿IgG/Cr与24 h尿IgG进行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确定尿IgG/Cr对于大量24 h尿IgG判断界值。结果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尿IgG/Cr同24 h尿IgG正相关(r=0.786,P<0.001)。随机尿IgG/C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临界值为133.5 mg/g,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754。结论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尿IgG/Cr同24 h尿IgG呈正相关,对24 h尿IgG有较好的判断能力,有望成为肾小球疾病诊断指标。
王博文袁亦彤吴琪俊苏雪松杨旭周华王艳秋
关键词:肾小球疾病尿肌酐
血浆置换联合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高PLA2R抗体滴度的特发性膜性肾病二例报告被引量:1
2020年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患病人数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1]。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2]治疗指南,建议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1)经过至少6个月的降血压和降蛋白尿治疗,24 h尿蛋白持续超过4 g,并且维持在基线水平50%以上,且无下降趋势;(2)存在与肾病综合征相关的严重、致残或威胁生命的临床症状;(3)在确诊后6~12个月内血清肌酐升高≥30%,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不低于25~30 mL·min-1·(1.73 m 2)-1,且非肾病综合征并发症所致。
徐田王艳秋刘颖田密周华李德天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CD20单克隆抗体血浆置换
青年与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分析青年与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9月一2017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内科经肾脏病理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且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并随访至少6个月。将所有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40例、老年组(≥60岁)41例,收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资料及预后。结果青年组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比例低于老年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高于老年组,而合并镜下血尿的比例及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改变提示,青年组患者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及小血管病变较老年组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缓解率青年组高于老年组,且起效相对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相对于老年患者,合并症更少、肾功能更好、肾脏病理改变较轻,治疗起效更快,且效果更佳。
赵秀楠张蓓茹边晓慧赵自霞王艳秋孙广萍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年龄病理特点
特发性膜性肾病尿液外泌体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尿液外泌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盛京医院肾病科住院的49例IMN患者(IMN组)及同期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通过差速离心方法提取尿液外泌体,通过Westernblot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Alix,CD63和TSG101)的表达,将其与24h尿蛋白定量,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和肾组织病变等临床病理指标做统计分析。结果 IMN患者尿液外泌体较对照组显著增加[Alix(t=12.74,P <0.0001),CD63(t=13.98,P <0.0001),TSG101(t=15.68,P<0.0001)],外泌体标记蛋白与蛋白尿呈正相关[Alix(r=0.451,P=0.002),CD6(r=0.408,P=0.002),TSG101(r=0.417,P<0.001)];尿液外泌体蛋白浓度与蛋白尿呈正相关(r=0.635,P<0.001)。肾组织补体C3和PLA2R荧光染色增强组较染色较弱组尿液外泌体表达均显著增加[分别为Alix(t=3.071,P=0.004;t=2.07,P=0.046),CD63(t=2.69,P=0.01;t=3.43,P=0.002),TSG101(t=3.493,P=0.001;t=2.202,P=0.036)];尿外泌体标记蛋白(Alix,CD63和TSG101)诊断IM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22[95%CI(0.843~1.002),P<0.001],0.936[95%CI(0.868~1.003),P<0.001]和0.944[95%CI(0.893~0.996),P<0.001]。随访研究表明尿外泌体在保守治疗无效组以及免疫制剂有效或无效组中表达均增加。结论尿液外泌体可反映IMN活动性肾组织病理改变,有希望成为IMN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
李如梦李钗耿乐徐田王莉莉周华张蓓茹孙广萍苏雪松王艳秋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外泌体生物标志物
内皮素、降钙基因相关肽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00年
王艳秋王宗谦周希静杨玉秀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内皮素降钙基因相关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