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 作品数:42 被引量:163H指数:8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水稻品种对黑龙江省部分稻瘟病病菌抗病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以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2011年、2012年的稻瘟病病菌为选择压力,对6个水稻品种和24个抗瘟基因的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龙粳31的两年抗谱分别为53.51%和62.73%,中龙香粳1号的两年抗谱为58.77%和48.18%,抗病性较好;Pi-zt的两年抗谱分别为41.67%和23.08%。25个强致病力稻瘟病病菌的遗传聚类结果显示,共分为9个类群。其中,类群1为优势菌群,同时也是致病力最强的菌群。
-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王英张颖
- 关键词:水稻品种抗瘟基因抗病性
- 城市郊区废弃草地改良利用的研究
- 1993年
- 通过在哈尔滨市郊退化和盐化草地上人工种草试验,证明新疆大叶苜蓿为当地的最适宜草种,多次割草鲜草产量达2400公斤/亩,改良了退化草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为发展城郊种草和节粮型畜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 王鹤桥宿庆瑞王英
- 关键词:草地草原改良
- 盐碱土地区绿化植树的措施与建议被引量:8
- 2004年
- 就树木生长与土壤盐分的关系、树木的耐盐能力、耐盐树种的选择等几方面作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即通过改进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碱性土壤及种植绿肥等几方面来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 王英
- 关键词:盐碱土地区有机肥绿肥栽培技术耐盐树种
-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抗瘟性及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为明确黑龙江省水稻种质抗性及稻瘟病菌的致病性,以黑龙江省8个水稻品种、24个单基因系作为供试材料,120株稻瘟病菌株作为接种体,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各供试水稻的抗瘟性及稻瘟病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2010年和2011年菌株的抗性频率分别在31.67%~68.33%和21.67%~55.00%之间,2010年最好的抗性品种为松粳12,2011年最好的抗性品种为五优稻4和东农425;松粳12&东农425组合联合抗病性最好。水稻单基因系对2010年和2011年菌株的抗性频率分别在10.00%~90.00%和5.00%~86.67%之间,抗性最好的单基因系分别为IRBLzt-T(Pi-zt)和IRBLz5-CA(Pi-z5);松粳12、东农425和龙粳22的基因聚合效果最好。2010年和2011年菌株对抗瘟基因群的致病率分别在8.33%~95.83%和25.00%~95.83%之间;无毒基因总出现频率分别为461和412次。研究表明,水稻种质抗性受菌株致病性影响较大,但高抗种质相对稳定,基因聚合方式更适宜当地品种抗性改良。
- 马军韬张国民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王英
- 关键词:水稻品种稻瘟病菌抗瘟基因
- 源于水稻品种空育163的稻瘟病菌菌株致病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为分析相同遗传背景下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化情况,利用24个水稻单基因系品种为评价体系,通过喷雾接种的方式,对36个以空育163为哺育品种的稻瘟病菌株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供试菌株致病力强,对24个抗瘟基因的致病率在36.11%-100%之间,平均致病率77.51%,逐年增强趋势明显。2、供试菌株致病性分化严重,相似系数在0.00-1.00之间,在相似系数0.50水平上,共划分为29个类群,优势类群菌株占总菌株的13.89%。3、24个抗瘟基因对供试菌株抗谱在5.56%-56.48%之间,Pi-km抗谱最窄, Pi-9(t)抗谱最宽;在基因搭配前提下,Pi-9(t)& Pi-12(t)组合和 Pi-9(t)& Pi-11组合效果略好。总体分析,供试菌株致病力和致病性分化都处于较高水平,目前缺少高效抗源加以控制。
- 马军韬张国民辛爱华张丽艳邓凌韦王永力王英肖佳雷任洋
- 关键词:稻瘟病菌抗瘟基因聚类分析
- 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废弃物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
- 王英李伟群任洋王晓军吴赛辉潘亚清孙伟波陈雪丽张磊
- 该项研究主要是厌氧发酵废弃物、厌氧发酵废弃液生产生物肥料的研究。厌氧发酵废弃物、厌氧发酵废弃液做肥料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又可促进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利用厌氧发酵废弃物生产...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
-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7年
-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措施条件下,大豆在不同生育期中土壤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决定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各处理土壤中细菌总数由花期逐渐增加,结荚期达最大值,到成熟期明显下降。各个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与土壤细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有机+无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碳量。
- 李伟群王爽王英魏丹周宝库王玉峰杨思平
- 关键词:大豆施肥处理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
- PGPR根圈促生菌复合肥的研制与开发
- 王英
- 技术性能指标:PGPR根圈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简称PGPR)是从植物根圈分离和筛选出的能促进作物生长,抑制土传病害等作用的一类细菌。该产品中的活性菌种既能进行...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肥料
- 新型可用于接种真菌孢子悬浮液的便携式喷壶
- 新型可用于接种真菌孢子悬浮液的便携式喷壶。本产品其组成包括:喷壶喷头,所述的喷壶喷头连接喷管,所述的喷管的端部开有圆环卧槽,所述的圆环卧槽的内侧连接一号插管和二号插管,所述的一号插管与所述的二号插管的底部均连接卡件,所述...
- 马军韬张国民张丽艳来永才邓凌韦王永力王英任洋宫秀杰姜辉谢婷婷
- 文献传递
- 行间覆膜栽培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9年
- 为了解大豆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进行了行间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对行间覆膜栽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并没有改变土壤根际微生物主要的三大类群种类的变化,仍是细菌总量最高,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增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R1、R2、R1时期,总数量高峰出现在V2期;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覆膜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速率N、速效P、速效K的含量高于不覆膜(CK)。因此,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之一,是提高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碳的含量,促进了土壤养分转化,促进了大豆生长发育,提高了大豆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导致提高了产量。
- 王海泉王英周宝库李柱刚何云霞满为群陈怡杜维广
- 关键词:大豆行间覆膜微生物区系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