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黑格尔
  • 2篇辩证
  • 1篇大学哲学
  • 1篇心性
  • 1篇心性思想
  • 1篇因果观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创新
  • 1篇证法
  • 1篇知性
  • 1篇思维
  • 1篇他者
  • 1篇忠恕
  • 1篇晚年
  • 1篇现象学
  • 1篇论辩
  • 1篇逻辑
  • 1篇逻辑与
  • 1篇逻辑哲学
  • 1篇逻辑哲学论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作者

  • 6篇王英
  • 1篇付馨慧
  • 1篇王庆丰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克己复礼”到“忠恕”的解析——孔子晚年心性思想的变化之一
2005年
孔子的心性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孔子对"仁"的理解随之发生了变化。"仁"的确立标准从外在的礼法转向了内心的道德。揭示这种思想变化,对正确理解儒学心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王英付馨慧付柏霖
关键词:心性
不可跨越的知性--论辩证逻辑与黑格尔的四个判断
2012年
康德基于单个判断中主词与谓词的关系将判断区分为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而黑格尔基于判断之间的差异将判断划分为不同层级:质的判断、反思的判断、必然的判断和概念的判断。拷问黑格尔的这四个判断在何种意义上是分析的、在何种意义上是综合的,能够显明不同判断在辩证逻辑的逻辑环节中的地位,进而获得关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知性层面的认识:并不存在与知性无关的辩证逻辑,判断是黑格尔辩证逻辑的知性表达。
王英
关键词:辩证逻辑
黑格尔对抽象的普遍性的辩证法批判——以《精神现象学》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认为黑格尔将普遍性区分为以往形而上学的抽象的普遍性和辩证法中的具体的普遍性,提出抽象的普遍性既是黑格尔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的对象,同时也是其自身哲学的出发点,只不过在黑格尔看来这种普遍性是内蕴矛盾的直接的普遍性。对这种直接的普遍性进行批判的历程就是辩证法,而辩证法所最终实现的就是具体的普遍性。
王英
关键词:辩证法
《逻辑哲学论》的后因果观
2011年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通过自身对世界观的重新诠释形成新的因果观。"后因果观"对于世界的解释并不立足于事件,而是立足于对象、实体,因为在逻辑空间中事件是相互独立、毫无关系的;它否定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将其理解为规律的形式而不是规律本身,由此破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因果认识论,消解其原有的客观性、必然性、确定性;进而将其看做是对世界的认识形式之一,是主观的产物,因而并不具有确定性。维特根斯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多重可能世界的哲学视域。
王英
关键词:《逻辑哲学论》因果观
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纪要
2011年
2011年10月9—10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和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在长春召开。
王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哲学
黑格尔辩证思维得以可能的前提——内在关系的逻辑被引量:2
2012年
关于黑格尔辩证思维的研究,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怎样描述这种思维方式,而在于反思矛盾的真实意义及其得以转化的条件:即黑格尔辩证思维得以可能的前提。黑格尔设定了辩证思维的载体"自在自为"的存在。通过对这一"前提"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隐含在辩证思维中有一个潜在的逻辑,这种从潜在走向显明源于黑格尔的另外一个设定:他者。因此,辩证逻辑由概念的自我规定转向了概念之间的相互规定。这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规定关系就是黑格尔辩证思维得以可能的前提——内在关系的逻辑。
王庆丰王英
关键词:辩证思维他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