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敏
- 作品数:158 被引量:27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Cu-Zr-Nb系块体非晶合金及制备方法
- 新材料领域的Cu-Zr-Nb系块体非晶合金,包括Cu和Zr元素,特征:还有少量的Nb元素,通式为:(Cu<Sub>x</Sub>Zr<Sub>1-x</Sub>)<Sub>1-y</Sub>Nb<Sub>y</Sub>,...
- 董闯羌建兵王英敏夏俊海
- 文献传递
- Zr-Al-Ni-Cu系统中非晶合金被引量:1
- 2002年
- Zr-Al-Ni-Cu系及其亚组元体系中非晶合金是由二元合金系开始,发展到今日的四元和五元合金,其形状也从薄带、丝等发展为块体.以源自准晶的等电子浓度理论和等原子尺寸理论为判据设计合金成分,并制备了系列大块非晶合金,它们的ΔTx在100K左右,同时具有大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
- 陈伟荣王英敏羌建兵徐卫平王德和董闯
- 关键词:玻璃形成能力电子浓度
- 高强铁素体时效不锈钢成分设计被引量:3
- 2014年
- 利用"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研究了铁素体时效不锈钢的成分规律,确定了BCC Fe-Cr二元基础团簇成分式为[Cr-Fe10Cr4]Cr,其中团簇为以溶质原子Cr为心的周围被10个基体Fe和4个Cr原子包围的菱形十二面体Cr-Fe10Cr4。根据团簇式和相似组元替代形成多元合金化的合金成分式[(Ni16-m-nCumAln)-Fe160Cr64](Cr16-o-p-q-rMooTipNbqVr)。采用铜模吸铸技术制备6 mm的合金棒,分别在1030℃、1150℃下固溶处理0.5 h并在555℃时效3 h。结果表明,合金化的系列合金在1150℃下固溶处理时能获得单一BCC结构,在此基础上时效后系列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显著提高,其中[(Ni14Cu2)-(Fe160Cr64)](Cr7Mo6Ti2Nb1)合金在时效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分别为HV=397 HV、σ0.2=1017 MPa和σb=1287 MPa、ε=7.7%。
- 王清郭晓雷张瑞谦王英敏董闯冀春俊
- 关键词:合金设计
- Co基Co-B-Si-Ta块体金属玻璃
- 一种Co基Co-B-Si-Ta块体金属玻璃,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该Co基Co-B-Si-Ta块体金属玻璃,包括Co、B、Si和Ta元素,是添加第四组元Ta对Co-B-Si三元团簇线上合金成分进行微合金化形成的;其形成块体...
- 王英敏王清董闯朱春雷羌建兵
- 文献传递
- 基于团簇+连接原子模型的Fe-B-Si-Ta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被引量:4
- 2015年
- 依据团簇+连接原子模型设计具有高玻璃形成能力的Fe-B-Si—Ta软磁块体非晶合金,以共晶点Fe83B17对应的共晶相Fe2B为基础.根据最大径向原子数密度和孤立度原则,得到以B为心的[B-B2Fe8】主团簇,结合理想非晶合金团簇式的电子浓度判据,构建出Fe-B二元非晶合金的理想团簇式[B—B2Fe8]Fe.为提升Fe—B二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选择与Fe具有较大负混合焓的Si替代[B—B2Fe8]团簇的中心原子B,得到Fe-B-Si三元非晶合金的理想团簇式[Si—B2Fes]Fe.由于Ta与B和Si间具有较大的负混合焓,进一步以Ta替代[Si—B2Fe8]Fe团簇式中壳层位置的Fe原子,设计出[Si—B2Fe8-xTax]Fe四元非晶系列成分.结果表明,[Si-B2Fe8-xTax]Fe在x=0.4~0.7成分处均可形成直径为1.0min的非晶合金棒.其中,[Si—B2Fe7.4Ta0.6]Fe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最佳,其非晶样品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磊为0.584,玻璃转变温度正为856K,过冷液相区宽度△Tx达33K.[Si-B2Fe8-xTax]Fe(x=0.4~0.7)块体非晶合金的Vickers硬度Hv随Ta的添加从1117HV(F0.4)上升到1154HV(x=0.7).[Si—B2Fe7.6Ta0.4]Fe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软磁性能,其饱和磁化强度Bs为1.37T,矫顽Hc垃为3.0A/m.
- 耿遥祥韩凯明王英敏羌建兵王清董闯张贵锋特古斯HAüSSLER Peter
- 用衍射方法确定过渡金属有效价电子贡献
- 2005年
- 羌建兵王英敏王清董闯
- 关键词:过渡金属价电子电子衍射散射理论X-射线
- Zr-Al-Co块状非晶的成分优化被引量:11
- 2004年
- 运用等电子浓度和变电子浓度线判据实现了Zr-Al-Co块状非晶合金的成分优化.在(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e/a=1.5)和(ZrgCo4)-Al及(Zr78.5Co21.5)-Al变电子浓度线上设计成分,并通过吸铸法制备块状合金.实验结果表明,在(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和(Zr9Co4)-Al变电子浓度线上可形成块状非晶合金,且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与非晶形成能力随电子浓度的增大而单调递增其中,(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和(Zr9Co4)-Al变电子浓度线交点处形成的Zr53Al23.5Co23.5非晶合金,具有最大的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特征热力学参数Tg=783 K,Tx=849 K,Tg/Tm=0.637,Tg/T1=0.590.
- 张新房彭敏王清李德俊董闯王英敏
- 关键词:块状非晶合金电子浓度
- Sm-Al-Co系Sm基三元块体非晶合金
- 新材料领域中的Sm-Al-Co系Sm基三元块体非晶合金,特征:其成分范围为Sm<Sub>x</Sub> (Al<Sub>50-y</Sub>Co<Sub>50+y</Sub>)<Sub> 100-x</Sub> (x=5...
- 董闯吴江王清羌建兵王英敏
- 文献传递
- 退火对钛/铜热等静压扩散连接界面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钛/铜(Ti/Cu)作为ITER第一壁Be/CuCrZr热等静压连接中间过渡层,形成了多层中间金属相结构,容易在Ti/Cu金属相之间产生裂纹等缺陷。采用CuCrZr代替Be,经过与Be/CuCrZr相同的热等静压工艺,制作了多个CuCrZr/Ti/Cu/CuCrZr连接件,对Ti/Cu连接接头进行深入分析。对连接件分别进行未退火、400℃和500℃退火处理,去应力退火后对接头强度和缺陷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间钛层的两侧都形成了三层Ti/Cu扩散层,分别为Cu4Ti、Cu Ti和Cu Ti2。纯铜侧的Cu4Ti厚度比CuCrZr侧的厚,使得裂纹几乎全部分布于铜侧的Cu4Ti与Cu Ti交界处,拉伸样品极易在此处发生脆性断裂。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减少。
- 陈艳宇王平怀王英敏谌继明吴继红
- 关键词:ITER退火
- 铀基非晶合金的发展现状被引量:3
- 2017年
- 铀基非晶合金是非晶家族中的特殊成员,受限于铀元素的高活性与放射性特点,目前这类非晶材料的研究极不充分.本文结合非晶合金的最新发展动态简要介绍了铀基非晶发展历史,较系统地总结了本团队的最新铀基非晶研究工作:首先较详细地介绍了新型铀基非晶的制备技术、成分体系、形成规律与晶化行为,澄清了其形成机制与热稳定性;结合高分辨电镜分析展示了其微观结构特点;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揭示了这类非晶的微纳力学性能;利用电化学测试方法评估了其耐腐蚀性能.这些结果丰富了非晶材料的内涵,有助于深化对非晶物理基础科学问题的理解,并推动新型铀合金材料的发展,为这种材料的潜在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 柯海波蒲朕张培张鹏国徐宏扬黄火根刘天伟王英敏
- 关键词:非晶合金铀合金非晶形成能力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