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荫槐
- 作品数:72 被引量:44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Studer原位尿流改道在女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 评价Studer原位尿流改道治疗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5年2月20例女性膀胱全切、Studer原位尿流改道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48~65岁,平均56岁。膀胱移行细胞癌19例、腺癌1例。术中取回肠袢约65cm,其中近端10~12cm作为抗返流输入道,远端53-55cmU形折返缝合成球形肠膀胱。结果 手术时间4.5~8.0h,平均6.0h。输血量300-600ml,平均465ml。随访4~84个月,平均25个月。围手术期患者无死亡。早期并发症有黏液阻塞尿道6例、漏尿1例、腹泻4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2年肠膀胱内结石1例,于腔镜下取出。术后肠膀胱容量约140ml,术后3个月平均390ml,1年后平均500ml。患者均利用腹压排尿,剩余尿0~49ml,平均19m1。白天排尿4~6次,平均4.5次,夜间0~4次,平均2次。白天控尿良好,夜间尿失禁1例,需2块尿垫。术后1年尿动力学检查13例:充盈期膀胱压力19~28cmH2O,最大尿流率12~19ml/s。17例术后3个月尿路造影示肠膀胱形态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扩张,3例患者出现轻微返流,未引起上尿路扩张,B超测定肾皮质厚度无变化。肾功能和血电解质结果正常,无盆腔和尿道肿瘤复发。结论 Studer原位尿流改道治疗女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并发症少,排尿和控尿功能满意。
- 李远伟赵晓昆蒋宏毅王荫槐刘任
-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流改道女性
- 三种不同保留神经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阴茎勃起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
- 王荫槐许鹏粘烨琦刘浪沙易路彭谋
- 女性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对控尿和排尿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观察女性膀胱全切原住回肠代膀胱术对患者的控尿和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女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其中移行细胞癌34例,腺癌2例。原发肿瘤22例,复发性肿瘤14例。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肿瘤(Ta~T1)12例,浸润性膀胱肿瘤(T2-T3)24例。结果36例手术时间210—330(平均270)min,输血量0-1000(平均400)ml。术后随访6—72(平均26)月。术后6个月昼夜控尿率分别为94%(34/36)和92%(33/36)。2例排尿可控过度,需间歇导尿。术后6月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无输尿管狭窄和返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无尿道残端肿瘤复发。结论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女性膀胱癌患者控尿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式。
- 王荫槐赵晓昆刘任杨金瑞张选志杨罗艳
- 关键词: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尿动力学
- 改良回肠原位膀胱术25例体会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改良回肠替代原位膀胱尿路重建术治疗膀胱癌T2a~T3aN0M 0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2 5例T2a~T3aN0M0期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后 ,以回肠代膀胱原位尿道吻合。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 (180± 4 0 )min。无严重并发症 ,无围手术期和术后早期死亡。术后平均随访 16 (6~ 4 8)个月 ,无复发。术后早期漏尿 1例 ,经引流后治愈 ;15例发生轻度尿失禁 ,均恢复尿道排尿。膀胱容量平均(4 5 0± 10 0 )ml,剩余尿量平均 (15± 10 )ml。 2例出现高氯血症。 结论 改良回肠原位膀胱术治疗T2a~T3aN0M0期膀胱癌效果好 ,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谭孝其陈兴无刘伟军马健王荫槐张选志
- 关键词:回肠原位膀胱术膀胱肿瘤生活质量手术方法
- 160W高功率直出绿激光汽化术与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比较被引量:31
- 2018年
- 目的比较经尿道160 W高功率直出绿激光汽化术(PVP)与等离子双极电切(PKRP)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2例高危高龄BPH患者,分为PVP组(74例)和PKRP组(7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6个月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15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PKRP组相比,PVP组术中血红蛋白损失值更低(P=0.001),术后留置尿管和住院时间均更短(P<0.01),但手术时间较长(P<0.01)。术后6个月,PKRP组与PVP组对Qmax、PVR、IPSS、QOL方面的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短暂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低于PKRP组(P<0.05),而泌尿系感染、排尿困难、膀胱颈挛缩、TUR综合征、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RP及PVP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均安全有效,但PVP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留置尿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暂性尿失禁的发病率低等优点。
- 许鹏彭谋粘烨琦丁茂罗文治李益坚易路王荫槐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阴茎折断的急诊手术治疗
- 2007年
- 阴茎折断是一种少见的闭合性阴茎损伤,笔者于1993至2005年共收治14例,均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损伤原因:暴力性交13例,手淫时折断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36h。年龄2l~55岁,平均37岁;已婚12例,未婚2例。
- 王荫槐刘任赵小昆姚干杨罗艳
- 关键词:急诊手术治疗阴茎折断随访效果就诊时间
- 前列腺癌手术的再认识被引量:5
- 2018年
- 1867年,Vienna’s Billroth首次报道了世界第一例经会阴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接着Millin于1945年首次报道了耻骨后途径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并于1980年被Patrick Walsh等提出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的金标准[1]。目前,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仍然被认为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前列腺癌寡转移患者也可通过根治性手术获益[2]。
- 吴水清徐冉王荫槐
- 关键词:根治性手术局限性前列腺癌BILLROTH根治性切除术治愈性耻骨后
- 地奥司明片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Ⅲ_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并评估地奥司明片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Ⅲ_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方法:将162例Ⅲ_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地奥司明片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包括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NIH-CPSI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总体显效率及总体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Ⅲ_B型前列腺炎较坦索罗辛单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黄智超赵晓昆王荫槐易路钟朝晖张磊蒋宏毅徐冉朱梁朱斌
- 关键词:地奥司明片临床疗效安全性
- 嗜酸性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嗜酸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ncocytic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OPRC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OPRCC,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OPRC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患者因左侧腰痛就诊,CT检查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可能性大,予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病检报告为嗜酸性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随访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OPRCC十分罕见,但进展较慢,恶性程度低,早期扩散转移少见,预后较好,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 粘烨琦王荫槐易路胡善彪管域
- 关键词:嗜酸性细胞
- DVC免缝扎技术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中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对术中失血、肿瘤控制效果、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接受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5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免缝扎DVC和常规缝扎DVC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切缘阳性率以及拔管后即刻、1、3个月尿失禁发生率。结果:免缝扎DVC组(A组)40例,常规缝扎DVC组(B组)114例。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包括年龄、体重质量指数(BMI)、前列腺癌危险分级及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107.20 min显著短于B组113.25 min(P<0.05)。两组反映术中失血的指标Z值改变量分别为2.11与1.24(P>0.05),术中输血率分别为10.0%与15.8%,两组术中失血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总体切缘阳性率15.0%和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率7.5%均与B组的15.8%和8.8%无显著差异(P>0.05;P>0.05),两种DVC处理对肿瘤的控制效果没有区别。A组拔管后即刻尿失禁发生率2.5%,和拔管后1个月尿失禁发生率0,均显著低于B组的17.5%和14.0%(P<0.05;P<0.05),但拔管后3个月,A组(0)与B组(7.9%)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该DVC免缝扎技术在不会导致术中失血增加且切除肿瘤效果相当的情况下,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尿控功能恢复。
- 程旭黄智超彭谋王荫槐
-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DVC切缘阳性控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