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莽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环糊精
  • 3篇糊精
  • 3篇Β-环糊精
  • 2篇加合物
  • 2篇分子
  • 1篇行为学
  • 1篇亚砷酸钠
  • 1篇乙烯
  • 1篇英文
  • 1篇优化算法
  • 1篇智能优化算法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四氟乙烯
  • 1篇酸钠
  • 1篇碳酸锂
  • 1篇谱学
  • 1篇热分解
  • 1篇热分解行为
  • 1篇热降解
  • 1篇相互作用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王莽
  • 3篇宋乐新
  • 2篇朱林红
  • 1篇陈杰
  • 1篇柏雷
  • 1篇党政
  • 1篇潘淑臻
  • 1篇杨晶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磁搅拌条件下β-环糊精与亚砷酸钠加合物的形成、谱学特性与热分解行为(英文)被引量:6
2009年
傅里叶变换利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微分热重分析、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紫外光谱、1H核磁滴定以及电喷雾质谱等分析手段对β-环糊精(β-CD)和亚砷酸钠(SA)形成的分子-离子加合物SA-β-CD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显示,主-客体之间分子-离子相互作用是导致SA-β-CD的谱学特性(在固态或在溶液中)与热分解行为相异于主、客体自身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条件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在电喷雾质谱条件下出现的Na+-β-CD(摩尔比为1∶1)超分子离子复合体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分子-离子加合作用的复杂性与独特性.
党政宋乐新潘淑臻王莽
关键词:Β-环糊精亚砷酸钠加合物
不同条件下β-环糊精与碳酸锂形成的分子-离子加合物的谱学差异被引量:2
2010年
分别在磁力搅拌、水热和研磨条件下制得了碳酸锂和β-环糊精的三个加合物1、2和3.粉末X射线衍射和傅立叶变换红外显示了三个加合物的形成信息及其谱学差异.SEM提供了它们不同于β-环糊精的表面结构.热重和微分热重显示这些加合物在热稳定性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柏雷宋乐新王莽朱林红
关键词:Β-环糊精分子离子加合物扫描电子显微镜
智能优化算法表型空间的动态行为学分析与应用
智能优化算法是一类通过模拟自然界生物的进化或集群行为来实现问题求解的元启发式算法(meta-heuristic algorithms),擅长求解研究和工程中遇到的各类复杂优化问题。近二十年来,智能优化领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
王莽
关键词:智能优化算法
文献传递
β-环糊精与18-冠-6超分子包合物的形成、结构和热降解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元素分析、1H核磁共振谱(1H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研究了两个大环主体分子卢.环糊精(β-CD)和18-冠-6(18C6),结果显示,二者通过简单地混合形成了计量比为1:1的超分子包合物18C6-β-CD.基于二维核磁共振谱(ROESY)的分析,提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可能位点:18C6更倾向于驻留在β-CD的小口端.用热重分析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比较了包合作用前后热降解过程包括降解度和降解产物的差异性,研究表明,18C6的存在促使届一CD提前分解,同时,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二者分解产物中大碎片的相对含量大幅减小.这些结果显示,一个柔性大环分子18C6和一个刚性大环分子β-CD之间通过分子组装可以形成超分子包合物.
朱林红宋乐新陈杰杨晶王莽
关键词:Β-环糊精
钼化物与聚合物的加合作用及其表现
利用四水合钼酸铵/(AMT/)和β-环糊精/(CD/),制备了一个新型的分子-离子加合物.通过履行一系列的实验测试,我们发现, AMT和它与β-CD形成的加合物之间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拉曼光谱等谱学特性上...
王莽
关键词:环糊精聚四氟乙烯非均相催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