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生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方形颗粒的不稳定沉降过程及终端沉降速度的实验研究
- 为了探索非球形颗粒的两相流动特性,本文以文献报道不多的方形颗粒为对象,实验研究了其沉降特性。实验发现,与球形颗粒完全不同的是,方形颗粒的沉降过程呈现出了复杂的不稳定现象。本文详细观察了这些现象,通过分类,得到了不稳定状态...
- 王锦生祁海鹰魏然祝俊宗由长福
- 关键词:两相流动
- 文献传递
- 煤粉燃烧中NOx的预测:参数数据库及CFD实践被引量:10
- 2016年
- 在前期工作中开发了新的煤粉燃烧NO_x预测模型,使用CO,H2浓度表征碳氢化合物含量来刻画NO_x的均相还原,编写程序以UDF的形式将NO_x模型、包含气化反应的焦炭燃烧模型嵌入Fluent中,实现新的NO_x模型与先进湍流、辐射换热模型的耦合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完善沉降炉、一维炉实验平台,开展不同煤种、不同工况下的燃烧实验,获得高质量的实验数据。使用新的NO_x预测模型对各工况进行模拟、对比,建立适用于不同煤种的模型参数数据库。最后将新的NO_x模型及参数数据库应用于四角切圆锅炉、对冲火焰锅炉以及W火焰锅炉的CFD计算中。结果表明新的NO_x模型可以合理预测不同煤种、不同炉型、不同运行条件下NO_x的生成与还原,这就为锅炉、燃烧器的低NO_x设计、改造与优化奠定了基础。
- 李振山陈登高张志蔡宁生冉燊铭王锦生张定海韦耿林山虎周武孔红兵
- 关键词:煤粉燃烧
- 稠密气固两相QL-EMMS曳力模型及改进被引量:10
- 2011年
- 通过引入颗粒加速度,改进现有EMMS曳力模型中的颗粒受力平衡关系,耦合流动的整体参数、局部参数与曳力,提出了基于流态化多尺度最小能量原理的QL-EMMS曳力模型。实验检验表明,模型精度高,普适性好。进一步采用O-S经验曳力模型的单峰函数,修正了颗粒团直径公式,改进后的QL-EMMSn模型更加合理地体现了非均匀曳力变化的主要特征。
- 李飞陈程王锦生祁海鹰
- 方形颗粒的曳力系数研究
- 本文为了探索超常颗粒的气固两相流特性,研究了方形颗粒的沉降规律,详细观察了其各种不稳定的沉降姿态,获得了不同颗粒形状、尺寸、材料密度和沉降液粘度条件下的曳力系数CD。并借助于颗粒雷诺数Rep与阿基米德数Ar 之间的关系,...
- 王锦生祁海鹰魏然祝俊宗由长福
-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曳力系数
- 文献传递
- 方形颗粒的不稳定沉降过程及终端沉降速度的实验研究
- <正>为了探索非球形颗粒的两相流动特性,本文以文献报道不多的方形颗粒为对象,实验研究了其沉降特性。实验发现,与球形颗粒完全不同的是,方形颗粒的沉降过程呈现出了复杂的不稳定现象。本文详细观察了这些现象,通过分类,得到了不稳...
- 王锦生祁海鹰魏然祝俊宗由长福
- 文献传递
- 形状渐变的颗粒与沉降液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工业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含非球形颗粒的多相流动,研究这类颗粒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选择底面为方形、形状随边长和高度规律变化的长方体颗粒,采用单颗粒沉降法测量了曳力系数,研究了形状变化、材料密度和沉降液黏度的影响。发现曳力系数在整个颗粒Re_p数范围(0.05~6300)内均高于球形颗粒,特别是采用阿基米德数Ar与Re_p数可揭示出所有数据的内在规律,提出了适用于这类长方体颗粒所有形状的统一曳力模型。
- 王锦生陈程祝俊宗祁海鹰
- 典型非球形颗粒的沉降特性及形状演变规律研究
- 为了加深对非球形颗粒气固两相流动规律的认识,为工业设计和优化提供基础数据,本文用甘油与水配制了不同粘度的沉降液,选取了底面形状各异的片/柱类颗粒,采用高速摄像方法测量其自由沉降速度。颗粒的底面形状包括圆形、正六边形、正方...
- 王锦生祁海鹰祝俊宗
- 关键词:沉降特性
- 文献传递
- 圆湍射流中纳米颗粒的团聚特性研究
- 为了探究纳米颗粒气固两相流的特性,本文选择了典型的圆湍射流,设计了喷雾干燥的方法来产生分散均匀的纳米颗粒气固两相流,测量了纳米颗粒粒径和数密度在流场空间中的分布,比较分析发现:湍流对颗粒有促进团聚和小颗粒淘选双重作用,沿...
- 祝俊宗王锦生祁海鹰
-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圆湍射流
- 文献传递
- 基于Fourier描述子方法的颗粒形状及曳力模型研究
- 2011年
- 如何准确地描述非球形颗粒的形状是研究这类颗粒的普适性曳力模型的关键。本文引入了FD方法,确切地表征了底面为不同形状的正多边形和圆形的柱状颗粒的形状和相互间的差异,建立了用于改进非球形曳力模型适用性的形状阵列。正多边形系列的沉降关系之间的平均差异与FD方法获得的形状差异之间存在着幂函数关系,表明FD方法获得的形状差异能够有效地表征底面形状不同对颗粒终端沉降关系造成的影响。要获得具有普适性的曳力模型,还需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引入Ar(或Rep)在不同阶段对沉降关系的影响。
- 王锦生祁海鹰祝俊宗
- 关键词:形状参数
- 规则非球形颗粒的形状描述与沉降特性
- 在分析非球形颗粒的沉降特性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针对现有颗粒形状的描述方法,提出了任意形状颗粒的外接长方体在三个方向上的充满系数,与现有的若干参数构成了形状参数组;根据文献提供的沉降实验数据,归结出规则的片状和柱状非球形颗粒...
- 王锦生祁海鹰易先中由长福
- 关键词:沉降特性曳力系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