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晓春

作品数:21 被引量:306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变质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岩石
  • 5篇锆石
  • 5篇变质岩
  • 4篇元古代
  • 4篇早元古代
  • 4篇深部
  • 4篇花岗岩
  • 4篇基底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地质
  • 3篇岩石地球
  • 3篇岩石地球化学
  • 3篇岩石地球化学...
  • 3篇石地
  • 3篇化学特征
  • 3篇变质基底
  • 3篇变质作用

机构

  • 18篇天津地质矿产...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区域地...

作者

  • 21篇甘晓春
  • 11篇金文山
  • 10篇赵风清
  • 7篇王祖伟
  • 6篇孙大中
  • 4篇李惠民
  • 2篇赵凤清
  • 2篇鲍学昭
  • 1篇李献华
  • 1篇李怀坤
  • 1篇陆松年
  • 1篇沈渭洲
  • 1篇周永章
  • 1篇朱金初
  • 1篇庄建民

传媒

  • 4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地质找矿论丛
  • 3篇国外前寒武纪...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安徽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福建地质
  • 1篇湖南地质
  • 1篇前寒武纪研究...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广西地质
  • 1篇地球学报(中...

年份

  • 1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5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闽北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被引量:78
1993年
本文在对闽北前寒武纪基底岩石进行较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以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为主,配合角闪石^(40)Ar/^(39)Ar法和全岩Sm-Nd法,获得了麻源群和马面山群及其有关岩石的大量年代学信息。研究表明,闽浙变质基底于1850Ma左右发生了强烈的岩浆构造热事件,导致花岗质岩浆的侵位,这一年龄可做为麻源群岩石的年龄上限。马面山群的年龄为1100—1438(?)Ma,变质年龄略小于1100Ma。测年结果表明,闽北变质基底在774—870Ma和426—458Ma时曾发生过两次叠加构造热事件,表现为岩石的混合岩化作用和/或变形作用以及岩浆活动等基底岩石的改造作用,这两个时期分别相当于晋宁运动和加里东运动。火山岩中2142—2589Ma的碎屑锆石年龄表明,本区或邻近地区有更老的早元古代甚至太古宙基底岩石,这对于认识中国大陆东南缘基底具有重要意义。
甘晓春李惠民孙大中庄建民
关键词:地质年代学锆石前寒武纪基底
华夏地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特征以及深部地壳性质被引量:18
1995年
通过对华夏地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地质、地球化学以及变质作用的研究,结合岩浆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认为华夏地块深部存在时代为2500—2750Ma的太古代地壳,而时限为1850—1950Ma的中条(浙闽)运动是该区一次重要的造壳运动,形成了该区分布广泛的早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华夏地块深部地壳的物质组成是比较复杂的,但主体由长英质岩石组成,因此华夏地块老地壳活化再造作用表现较为强烈。其下地壳由于受深熔作用影响形成大量花岗质岩浆向中、上地壳运移侵位,其物质成分也由富花岗质向贫花岗质中(—基)性变化。
赵风清金文山甘晓春孙大中王祖伟
关键词:华夏地块变质基底深部地壳地壳分异作用
赣东北-浙西北登山群和松木坞群中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被引量:6
1997年
赣东北-浙西北新元古代登山群和松木坞群主要由板岩、砂岩、流纹岩、流纹质英安岩、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火山岩的Rb-Sr和Sm-Nd等时线年龄以及流纹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显示其成岩时代为800-900Ma。登山群和松木坞群火山岩呈双峰式产出,其中镁铁质火山岩在化学成分上呈现出演化程度较高的特点(evolvednature),高强场元素(Ti、Nb、Ta等)相对于碱土元素未发生明显亏损,反映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镁铁质火山岩具低的Nd值,表明其来源于弱亏损的地幔源,也可能遭受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改造。酸性火山岩在化学成分上表现出S型火山岩特点,但其变化于-1.9~+28,指示其为先存的长英质基底分熔作用的产物,但存在强烈的地慢物质添加作用。
赵风清金文山甘晓春孙大中
关键词:地球化学大陆裂谷
华南火成岩中捕获锆石的早元古代-太古宙U-Pb年龄信息被引量:68
1996年
本文以火成岩中捕获锆石为测年对象,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对华南地区扬子地块南部和华夏地块进行了比较广泛系统的取样和测年工作。测年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火成岩中普遍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捕获锆石,最大年龄达3.1Ga,表明华南地壳深部在较大范围内存在早元古代-太古宙的地壳再循环物质,华南大陆地壳可能最初形成于3.1Ga之前。根据捕获锆石年龄信息,华南早元古代之前大陆地壳生长集中于~3.1Ga,~2.7Ga,~2.5Ga,~2.2Ga和1.8-2.1Ga几个时期。
甘晓春赵风清金文山孙大中
关键词:火成岩铀同位素年龄测定
华南地区深部地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1997年
分析了近年来华南地区深部地质研究中若干焦点问题的研究进展。提出“板溪群”不是中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混杂岩,而是分布于江南古陆的一套变质变形微弱、层理明显、岩层连续有序的沉积盖层。华南地区广泛存在太古代一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元古宙的古构造环境主要为大陆边缘拉张盆地。根据变质相华南地区地壳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三层,分两个阶段演化。
王祖伟周永章赵凤清赵凤清甘晓春
关键词:变质基底地壳结构
变质作用P—T—t轨迹的定年问题被引量:3
1991年
变质作用P-T-t轨迹是近年来变质岩石学研究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的最重大意义在于它把变质作用理论上升到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突破了以往的静态观点,从而把变质作用与大地构造演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顾名思义,P-T-t轨迹就是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所经受的P-T条件随时间的演化曲线,它限于一个动力学演化过程,是岩石经受变质作用之后在P-T-t三维坐标空间中留下的迹线。确定了岩石沿这条迹线的演化过程,就能够阐明在变质作用和造山作用期间发生的动力学或构造演化过程。
甘晓春孙大中李惠民
关键词:变质作用PTT轨迹定年变质岩
变质作用P—T—t轨迹的热模拟及其研究现状被引量:1
1991年
近10年来,变质作用的研究工作已从与构造环境相联系的变质相系研究逐渐发展到了与构造演化或地球动力学相联系的P-T-t轨迹研究的新阶段。由于新的地质温压测量技术的进展,通过分析岩石中环带矿物的成分,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变质作用的P-T-t轨迹(Spear 1989)。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分析记录于岩石中的信息反推岩石的形成过程及所经历的构造运动。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相反的思路来考虑问题。
甘晓春
关键词:变质作用PTT轨迹热模拟
浙西南早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年代被引量:76
1995年
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获得的浙西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花岗质岩石的年龄为:下际二长花岗岩1975±80Ma,里庄二长花岗岩1870±36Ma,田后花岗闪长岩1832±80Ma,三枝树混合岩1963±44Ma。这些年龄数据证实本区基底岩石在1875±100Ma时期经历了一次广泛强烈的岩浆热事件,表明八都群(麻源群)岩石的形成应早于2.0Ga。三枝树地区“鹤溪群”中混合岩年龄为1863±44Ma,斜长角闪岩全岩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2071±48Ma,表明景宁三枝树地区变质岩的时代应为早元古代,并非原来所属“鹤溪群”划归的晚古生代,这套变质岩可能是浙闽变质基底的一部分。
甘晓春季惠民孙大中金文山赵凤清
关键词:花岗质岩石花岗岩
湘东北—桂北中元古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1998年
湘东北—桂北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和四堡群的变玄武岩类显示过渡型拉斑玄武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变砂岩类和变泥岩类(绢云板岩类)显示大陆边缘的砂岩类和泥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和沉积相(低密度流复理石建造)特征,推测湘东北冷家溪群和桂北四堡群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深水环境。
金文山赵风清王祖伟甘晓春
关键词:玄武岩变质岩岩石地球化学中元古界
闽北麻源群变质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岩石抬升过程的p-T-t被引量:2
1995年
根据闽北麻源群变质岩流体包裹体的世代关系和显微测温研究,获得了麻源群变质峰期之后抬升过程p-T-t轨迹,推测岩石遭受剪切变形事件的温压条件为p=85~100MPa,T=265~285℃。本区流体演化早期以CO2为主,晚期以水溶液为主。
甘晓春
关键词:液包体P-T-T轨迹变质岩岩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