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甜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微藻
  • 3篇活性
  • 3篇海洋微藻
  • 3篇Β-葡聚糖
  • 1篇盐度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生理活性
  • 1篇生物活性分析
  • 1篇糖含量
  • 1篇提取率
  • 1篇肿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密度
  • 1篇磷酸
  • 1篇磷酸二氢钠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活性
  • 1篇抗氧化
  • 1篇抗肿瘤

机构

  • 4篇宁波大学

作者

  • 4篇田甜
  • 3篇陈海敏
  • 3篇周成旭
  • 3篇严小军
  • 2篇刘宝宁
  • 2篇骆其君

传媒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快速提高颗石藻内β-葡聚糖含量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提高颗石藻内<B>β</B><B>-</B>葡聚糖含量的培养方法,包括将颗石藻苗接种于盐度为25~30‰的海水培养液,在温度为15~25℃,光照强度为2000~5000Lux培养条件下培养,在采收颗石...
周成旭田甜严小军刘宝宁陈海敏骆其君
文献传递
海洋微藻β-葡聚糖的生物活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为研究微藻来源的β-葡聚糖生物活性以及是否存在种间差异,从6种海洋硅藻和定鞭藻(Haptophyte)中制备了β-葡聚糖,进行了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活性的分析和比较。6种微藻分别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柔弱角刺藻(Chaetoceros debil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颗石藻(Pleurochrysis sp.)。研究结果显示:1.微藻β-葡聚糖对Hela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性:浓度为50—100μg/mL时,假微型海链藻β-葡聚糖的活性最高;200μg/mL时,颗石藻的最高,但活性均未超过50%。2.以DPPH和DCFH-DA两种方法检测抗氧化活性发现,6种微藻β-葡聚糖均有浓度相关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相对较高;当β-葡聚糖浓度为400μg/mL时,其清除率可达72%—74%。3.对不同菌的作用有差异:有浓度相关的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浓度为400μg/mL时,抑菌率可达60%;有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其中,仅中肋骨条藻的β-葡聚糖有浓度相关的作用。结果表明,几种硅藻和定鞭藻的β-葡聚糖生物活性功能相同,都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抑菌或促菌作用,活性大小与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同浓度或作用时间下,其活性大小及活性饱和性具有微藻种间差异。这为研究和利用微藻及其天然产物提供了参考。
周成旭田甜陈海敏严小军骆其君
关键词:海洋微藻Β-葡聚糖抗肿瘤抗氧化抑菌活性
6种海洋微藻β-葡聚糖的累积特征及其免疫活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跟踪检测6种海洋微藻在生长过程中单位细胞β-葡聚糖的含量变化,分析其累积时期、累积速率以及提取制备的得率和纯度,并对几种微藻来源的β-葡聚糖进行免疫活性检测。结果表明:β-葡聚糖在微藻种群增殖的平台期累积量最大,不同种类的微藻细胞累积β-葡聚糖能力差异较大。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具有较大的累积速率、提取制备得率以及较大的免疫活性。6种海洋微藻来源的β-葡聚糖都显示比酵母来源的β-葡聚糖免疫活性高。
田甜周成旭刘宝宁陈海敏严小军
关键词:海洋微藻Β-葡聚糖提取率免疫活性
海洋微藻β-葡聚糖的研究
海洋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多糖,其中硅藻、金藻和黄藻的光合作用产物是β-葡聚糖,β-葡聚糖是由葡萄糖单糖通过β-糖昔键连接形成的聚合体,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本实验在综合考察了多种海洋微藻生理代谢特征的基础上,挑选12种硅藻和...
田甜
关键词:海洋微藻Β-葡聚糖生理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