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亚宁

作品数:19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儿童
  • 6篇病毒
  • 5篇小儿
  • 4篇心肌
  • 4篇轮状
  • 4篇轮状病毒
  • 4篇肠炎
  • 3篇毒性
  • 3篇治疗小儿
  • 3篇病毒感染
  • 3篇病毒性
  • 2篇蛋白
  • 2篇低体重
  • 2篇心肌酶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状况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特发性

机构

  • 18篇宝鸡市妇幼保...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榆林市第一医...
  • 1篇宝鸡市康复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穆亚宁
  • 13篇任晓红
  • 4篇马永梅
  • 4篇樊荣
  • 2篇周静
  • 2篇汤淑斌
  • 2篇张孝兴
  • 2篇康淑红
  • 2篇杨会荣
  • 1篇赵锁林
  • 1篇秋艳萍
  • 1篇刘春风
  • 1篇刘克礼
  • 1篇肖延风
  • 1篇徐珂
  • 1篇焦爱萍
  • 1篇韩春玲
  • 1篇马春梅
  • 1篇王菊红
  • 1篇白进

传媒

  • 3篇现代药物与临...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轮状病毒感染致肠道外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感染导致肠道外损害的发病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分析15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肠道外损害的发病比例、各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 15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生肠道外损害96例,其中合并存在呼吸道症状52例,心肌损害73例,肝功能损害42例,良性惊厥13例,脑炎5例,2个系统以上损害64例。泌尿系统损害32例。并发呼吸道症状者52例。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外损害广泛,主要表现为心肌损害,其他为呼吸系统、肝功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采用综合治疗措施,预后良好。提醒临床医师重视轮状病毒感染肠道外损害表现,积极干预、治疗。
任晓红穆亚宁雍彩霞杨会荣
关键词: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儿童
216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EV-71),柯萨奇病毒A5、A10、A9、B5、B2型及埃可病毒亦可致病,患儿及健康携带者为传染源,通过粪口传播或通过唾液中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及部分学龄前期儿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们对小儿手足口病216例临床分析如下。
穆亚宁任晓红
关键词:手足口病
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3
2017年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8例,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30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赖氨葡锌颗粒,5 g/次,2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7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心肌酶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发热、腹泻、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儿心肌酶指标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心肌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穆亚宁任晓红刘春风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颗粒赖氨葡锌颗粒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2017年-2018年3月的收治的64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布地奈德吸入)、中药组(小儿肺咳颗粒+布地奈德),每组32例,治疗3个月。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及炎症细胞Eos、Mon、Neu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均能显著改善哮喘患儿缓解期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增加肺功能FEV1、FVC、FEV1/FVC、PEF。且小儿肺咳颗粒与布地奈德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炎性因子IgE、IL-4、IL-6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Eos)、单核细胞(monocyte,Mon)、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数量,升高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3%、12.50%,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未见肝功能异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缓解期患儿哮喘症状,其中炎症指标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杨敏飞张玲穆亚宁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哮喘炎症
阿奇霉素联合中药免疫方剂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联合中药免疫方剂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且病程在1周以上的患儿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组3组,每组各34例。西药组接受常规阿奇霉素治疗,中药组接受中药免疫方剂颗粒剂治疗,联合组接受阿奇霉素联合中药免疫方剂颗粒剂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患儿临床症状(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X线吸收消散时间)改善时间,并评价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33/34),西药组为76.47%(26/34),中药组为85.29%(29/34),组间比较,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同时也有优于中药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的疗效有优于西药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X线吸收消散时间均短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且中药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X线吸收消散时间也短于西药组(P<0.05)。(3)治疗后,3组患儿的IgA、IgG及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的IgA、IgG及IgM水平有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趋势,中药组有高于西药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组患儿的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的CRP、IL-6水平均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且中药组也有低于西药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中药免疫方剂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后期患儿�
马永梅任晓红马春梅穆亚宁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炎性指标
益气复脉、滋心养阴方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评价益气复脉、滋心养阴方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并发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80例HFMD并发VMC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常规低流量吸氧、心功能监测、利巴韦林抗病毒、果糖营养等,严重者予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卡托普利片,0.5 mg/(kg·d),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复脉、滋心养阴方加减,每日1剂,水煎180 m L,分6~10次口服。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心功能情况,评价心电图疗效和综合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s-CRP、CK、CK-MB含量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K-MB、CK、hs-CRP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升高,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A/E)降低,且治疗后2组EF、FS、A/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0,P=0.018);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7,P=0.017)。结论益气复脉、滋心养阴方加减联合卡托普利片能改善HFMD并发VMC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s-CRP、CK、CK-MB含量及增强心功能有关。
樊荣穆亚宁康淑红任晓红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病毒性心肌炎肌酸激酶
小儿双解止泻颗粒联合鞣酸苦参碱胶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观察小儿双解止泻颗粒联合鞣酸苦参碱胶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患儿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鞣酸苦参碱胶囊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双解止泻颗粒;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腹鸣、腹泻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LDH、CK、CK-MB、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LDH、CK、CK-MB、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双解止泻颗粒联合鞣酸苦参碱胶囊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症状,减轻患儿心肌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樊荣穆亚宁任晓红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心肌疾病心肌酶谱
宝鸡市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评估宝鸡市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式抽取宝鸡市区6616名学龄前儿童,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依据2009年9省/市儿童数据所制定的标准评估营养情况。结果除3~岁组外,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各年龄组男生BMI显著高于女生(P<0.05)。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1.0%、2.1%、15.0%和5.9%。男女生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0.01)。不同年龄间营养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比为2.5。结论宝鸡市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总体良好,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但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今后需要多关注。
穆亚宁任晓红汤淑斌周静樊荣王菊红侯海燕杨敏飞杨会荣杨诗月张仕佳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低体重超重肥胖
多索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0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治疗婴幼儿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53例,病程2周以内。观察组在常规疗法上加用多索茶碱,比较两组在咳嗽、喘息好转时间、肺部体征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的长短;同时观察观察组在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呕吐、心动过速及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咳嗽、喘息好转时间及肺部体征正常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无不能耐受病例。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不良反应率低。
任晓红穆亚宁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儿童
参贝北瓜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参贝北瓜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小儿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50-100μg/次,2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参贝北瓜膏,8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儿呼气峰流速值(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高峰流量(PEFR)等肺功能指标与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pH值等血气指标,观察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7%、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PEFR和PEF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FEV1、PEFR和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O2及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CO2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儿上述血气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TNF-α、IL-4和hs-CRP水平从第3周开始显著降低,治疗组从第1周开始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TNF-α、IL-4和hs-CRP显著低于同期(除第10周)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贝北瓜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用于小儿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更快速的改善患儿炎症情况。
穆亚宁康淑红焦爱萍秋艳萍樊英
关键词:小儿哮喘过敏性鼻炎二氧化碳分压PCO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