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星

作品数:54 被引量:45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油气
  • 15篇储层
  • 9篇储层预测
  • 8篇勘探
  • 7篇地震
  • 7篇气藏
  • 6篇油气勘探
  • 5篇地质
  • 5篇油气藏
  • 5篇盆地
  • 5篇凹陷
  • 5篇成藏
  • 4篇地震属性
  • 4篇断陷
  • 4篇断陷盆地
  • 4篇隐蔽油气藏
  • 4篇油气检测
  • 4篇运移
  • 4篇中生界
  • 4篇陆相

机构

  • 4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石化胜利...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天津市地质工...

作者

  • 54篇穆星
  • 11篇罗红梅
  • 9篇王长江
  • 9篇杨培杰
  • 5篇项希勇
  • 3篇姜慧超
  • 3篇王永诗
  • 3篇车燕
  • 3篇管晓燕
  • 3篇宋国奇
  • 3篇程本合
  • 2篇孟涛
  • 2篇刘雅利
  • 2篇崔殿
  • 2篇纪晓东
  • 2篇印兴耀
  • 2篇刘书会
  • 2篇宋建国
  • 1篇庞雄奇
  • 1篇徐亮

传媒

  • 9篇油气地质与采...
  • 7篇石油地球物理...
  • 3篇石油物探
  • 3篇勘探地球物理...
  • 3篇工程地球物理...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复式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上海地质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湾渤南洼陷深层湖相滩坝储集层沉积微相预测被引量:34
2011年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四段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储集层,该类储集层具有埋藏深、单层厚度薄、主要为薄互层沉积、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岩相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有效储集层预测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难题。在对岩相及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沉积参数的复杂岩相识别新技术,从常规的振幅类、频率类等地震属性分析出发,提取三维地震属性,统计井点处的灰岩百分含量等沉积参数,进而通过建立实际钻井沉积参数与井旁地震属性的拟合关系来反算多种沉积参数的平面特征,再以沉积参数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以实现对沉积相带的预测。该方法在渤南洼陷古近系沙四段湖相滩坝储集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其他类型沉积体系的研究也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罗红梅朱毅秀穆星林会喜邢娅王庆华
关键词:滩坝碳酸盐岩岩相沉积微相地震属性
一种新的Kuster-Toksoz模型岩石弹性模量计算方法
2019年
在Kuster-Toks?z(KT)模型与差分等效介质理论(DEM)结合过程中,通过用孔隙包含物逐渐替换基质的方法获得孔隙介质的岩石弹性模量。现有方法每次替换的孔隙体积是常量,而基质体积不断减小,实际参与替换的包含物体积与孔隙包含物计算体积是不同的。本文通过改进每次替换的孔隙体积计算公式,使得替换体积随迭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保持替换体积相对基质体积的比率不变,在迭代次数足够大的条件下使得该比率足够小,满足了K-T计算公式的要求,计算结果更接近理论值。测试结果显示:随着孔隙度的增大,岩石等效弹性模量逐渐收敛于孔隙包含物的弹性模量,说明本方法与物理规律一致;与现有的KT迭代方法相比,采用本方法的计算结果与Xu-White模型更接近,本方法提出孔隙包含物的实际体积与计算体积的计算式更符合KT模型孔隙切分过程。
穆星韩永亮宋建国
关键词:孔隙度等效弹性模量XU-WHITE模型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参数对反演效果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2
2005年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是目前最普遍应用的波阻抗反演方法之一。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各种类型参数,这些参数选取的正确与否直接控制了反演成果的质量。本文从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模型的正反演探讨了反演子波的频率参数p、q、λ等主要的目标函数控制参数,以及计算过程中的反射系数迭代次数和波阻抗叠代次数等参数对反演的控制作用,系统分析了上述参数对反演效果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实际处理经验,指出了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反演参数的正确设置方法。
穆星
关键词:储层预测波阻抗反演稀疏脉冲反演
富林洼陷F117-F121井区中生界油气运聚成藏的量化评价
通过对富林洼陷F117-F121井区的构造、油源分析,首次提出其中生界油藏类型为下排式;采用流体包裹体压力恢复方法,并结合岩心、岩石薄片观察,分别从烃源岩超压和裂缝输导体系两方面论证,证实了研究区油气成藏类型确为下排式;...
郭峰崔殿穆星王永诗宋国奇刘雅利
关键词:富林洼陷中生界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致密砂砾岩体物性特征及弹性波速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4年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层发育巨厚致密砂砾岩体,其低孔低渗透储层存在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存在难以识别的问题。通过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10口取心井的104块样品的选取、测定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砂砾岩体储层的物性特征,认为影响致密砂砾岩体纵、横波速度等弹性波速的主要因素为孔隙度和岩性,其次为胶结物含量;砂砾岩体储层中微裂缝的存在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不同性质流体会引起纵波速度的变化,而对横波速度影响较小,因此在理想状态下可以利用纵、横波速度比来识别流体性质;当砂砾岩体中孔隙度大于5%时,岩石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密度的相关性相对较好,而当孔隙度小于5%时,岩石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密度的相关性相对较差。
罗红梅罗晓容刘书会穆星郑文召
关键词:储层物性特征弹性波速东营凹陷
二次埋藏型有效储层形成机制研究—以济阳坳陷东部中生界为例
针对济阳坳陷东部中生界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升降,导致其储层横纵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储层发育模式不清、有效储层形成机制不明等问题,开展了67口井观察取样,进行了300余块薄片的镜下观察及103块物性样品统计分析。首先明确了不...
郭峰穆星王永诗宋国奇李博和虎
关键词:中生界有效储层发育模式
文献传递
郑家—王庄地区反演策略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本文在综合研究济阳坳陷郑家 -王庄地区砂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对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随机模拟、随机波阻抗反演等效果进行对比 ,分析了随机反演的可靠性 ,总结了随机反演对于泥岩隔层薄的储层研究较好的指导作用。基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随机模拟是一套对类似于该区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类储层研究有效的方法之一 。
罗红梅穆星刘书会
关键词:储层预测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敏感流体因子定量分析与直接提取被引量:13
2016年
基于叠前反演的流体因子提取是当今油藏地球物理的研究热点,目前的流体因子提取存在两个问题:1流体因子的种类繁多,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盲目性;2流体因子往往是通过叠前反演的结果间接计算获得,具有较大的累计误差。针对这两个问题,建立了一种敏感流体因子定量分析与直接提取方法,提出了流体因子敏感系数的概念,用于定量分析流体因子区分不同流体的能力,并得到研究工区最敏感的流体因子;在得到敏感流体因子之后,将该流体因子近似方程和叠前反演相结合,建立流体因子直接提取的目标函数,通过求解该目标函数,直接得到了敏感流体因子。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流体因子敏感性定量分析过程合理,流体因子直接提取结果客观准确,益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杨培杰董兆丽刘昌毅管晓燕穆星
关键词:流体因子
陆相断陷盆地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优化被引量:1
2010年
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油气资源重要的聚集地,盆地具有复杂多样的沉积体系和储集类型。在济阳坳陷勘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针对不同类型储集体的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技术系列。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储层预测技术的精度和可靠度急需进一步深化。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现阶段主要勘探目标,本文提出了一套针对性的技术优化手段,形成了"定量统计分析明确目标地震地质特征;探井成败研究找出问题关键;适用条件评价发展有效解决方法;多学科综合分析降低勘探风险"的储层精细预测技术流程,在实际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王长江穆星
关键词:油气勘探储层预测隐蔽油气藏含油气盆地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热史模拟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根据区内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采用岩石圈和盆地尺度相结合的分段线性热演化模型,对该区的热史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该区自古新世以来,热流的演化形态近似于“马鞍型”,中间有二次回升,但回升的幅度逐渐变小;古新世早期的大地热流值为83.6mW/m2,相当于现代活动裂谷的热流值,今大地热流值为63mw/m2,接近全球大地热流的平均值。(2)该区主力烃源岩经历了持续的受热过程,现今仍处于“生油窗口”内,在深度上具有较大的油气赋存空间,热演化背景十分理想。上述模拟结果可以用渤海湾盆地的裂谷演化模式进行较好的解释,并对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程本合项希勇穆星
关键词:沾化凹陷大地热流热史模拟油气勘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