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亮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伏立康唑针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针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IFI患者中确诊1例,临床诊断7例,拟诊10例。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率为72.2%,其他抗真菌药物无效改为伏立康唑治疗的有效率为60%;患者均未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开始治疗至停药后7 d内患者的生存率为94.4%;治疗期间的退热率100%,平均退热时间4.5 d;确诊和临床诊断的IFI患者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达到100%。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结论伏立康唑针剂能高效、安全的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IFI。
- 周晖陈小会章亮田国燕顾磊
- 关键词:真菌伏立康唑恶性血液病
- 替考拉宁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63例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替考拉宁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替考拉宁治疗6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临床总有效率为89%(56/63)。(2)头孢...
- 丁汀顾磊陈峪郑燕华陈小会章亮
- 文献传递
- 棕榈子药效部位体内抗肿瘤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棕榈子药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并对其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新药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MTT法为指导,结合经典化学反应对棕榈子活性部位药效成分进行鉴别,并建立体内H22荷瘤模型,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经典化学反应鉴定结果表明,棕榈子中抗肿瘤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正丁醇部位,其主要成分为缩合鞣质,含量将近50%;ICR小鼠口服给予正丁醇部位160mg·kg-1左右,其体内对H22肿瘤的抑瘤率可达44.21%。结论棕榈子中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为缩合鞣质,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研究开发。
- 周晖陈小会章亮田国燕顾磊蒋福升周云凯丁志山
- 关键词:鞣质抗肿瘤
- 血液科医院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了解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血液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的56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系统分析,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医院感染患者的基本情况、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的分布,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处理。结果血液科562例住院患者发生感染52例,千日感染率5.9‰;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占53.7%;检出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3.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37.9%,真菌占18.9%。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在加强室内空气、设备消毒基础上,慎重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对于降低血液科病房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 田国燕章亮封爱英
- 关键词:血液科医院感染特点影响因素
- 伏立康唑针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18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针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18例,观察其特点及疗效。...
- 周晖陈小会章亮田国燕顾磊
- 关键词:真菌伏立康唑恶性血液病
- 文献传递
- 硼替佐米治疗恶性血液病研究进展
- 2009年
- 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作为一种新的有效抗肿瘤药物,用于恶性血液病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硼替佐米作用机制、药理、临床疗效及其毒副作用作一综述。
- 丁汀章亮金洁
- 关键词:硼替佐米蛋白酶体抑制剂恶性血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