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理

作品数:14 被引量:340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同位素
  • 6篇同位素分析
  • 6篇稳定同位素
  • 6篇稳定同位素分...
  • 4篇N
  • 3篇考古
  • 2篇动物考古
  • 2篇遗址
  • 2篇食谱
  • 2篇人骨
  • 2篇出土
  • 2篇瓷器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农业
  • 1篇东汉
  • 1篇东汉墓
  • 1篇东汉时期
  • 1篇动物骨
  • 1篇动物考古学
  • 1篇形制

机构

  • 8篇江西省文物考...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吉林大学
  • 2篇安徽省文物考...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辽宁省文物考...
  • 1篇广东省博物馆
  • 1篇陕西省考古研...
  • 1篇荆州文物保护...

作者

  • 14篇管理
  • 8篇王昌燧
  • 6篇胡耀武
  • 5篇徐长青
  • 4篇董豫
  • 3篇崔亚平
  • 3篇朱剑
  • 2篇樊昌生
  • 2篇杨军
  • 2篇陈栋梁
  • 2篇杨益民
  • 2篇汤卓炜
  • 2篇王意乐
  • 2篇崔涛
  • 2篇徐伟
  • 2篇张静
  • 1篇张文江
  • 1篇汪丽华
  • 1篇胡东波
  • 1篇胡松梅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南方文物
  • 2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文物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考古
  • 1篇核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靖安老虎墩东汉墓发掘简报被引量:6
2011年
2009年10月~2010年1月,江西靖安老虎墩遗址联合发掘队对位于靖安县高湖镇中港邓家的老虎墩遗址进行发掘期间,在发掘区内清理东汉时期墓葬2座,分别编号为09JGLM0、09JGLM50,以下简称M0、M50。现将墓葬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徐长青付雪如戴仪辉刘新宇陈友根吴黎明余江安管理
关键词:老虎东汉墓东汉时期
陕北靖边五庄果墚动物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42
2008年
对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出土的4种动物(家猪、狗、鼠、草兔)骨骼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4种动物的食谱特征、营养级结构,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活在其周围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所有骨骼样品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表明,所选取的样品均保存较好,可用于食谱分析。骨胶原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的4种动物呈现出不同的营养级结构,草兔和鼠类为植食性动物,而家猪和狗为杂食性动物,狗部分表现出肉食性。草兔主要以野草或树叶等C3类植物为食;而家猪、狗和鼠类则主要以C4类植物为食,这与先民从事的粟作农业密切相关。褐家鼠、家猪和狗的骨胶原中具有较高的δ15N值,表明其食物结构明显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家猪和狗更为明显,其食物结构已与野生动物产生明显差异。
管理胡耀武胡松梅孙周勇秦亚王昌燧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分析动物考古
家猪起源研究方法探索
家畜的产生与发展,为人类社会由蒙昧、野蛮迈向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家猪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家畜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家畜,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居民的一种主要肉食资源,而且在宗教仪式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的...
管理
关键词:动物考古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分析食物结构
辽宁北票喇嘛洞遗址出土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29
2007年
喇嘛洞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对其出土人骨进行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可望了解先民的食谱,揭示其生活方式进而探索鲜卑与汉的相互联系。该遗址20个墓葬出土人骨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反映了样品均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人骨中骨胶原δ13C和δ15N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食物为食,且基本为素食,这当与发达的糜子和粟米农业密切相关,表明喇嘛洞遗址鲜卑生活方式已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由游猎为生转变为农业生产为主。对不同性别的先民食谱差异性进行t检验,发现男女食谱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样品BLM63和BLM99的δ15N值相对较高,揭示了其食物结构中含有一定量的肉类。
董豫胡耀武张全超崔亚平管理王昌燧万欣
关键词:慕容鲜卑
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先民的食谱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分析了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19个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探讨了该遗址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虽然所有样品中骨胶原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其C/N摩尔比值皆落于2.9~3.6之间,表明骨胶原基本未受污染.人骨中δ13C和δ15N的平均值分别为(20.05±0.21)‰,(9.69±0.33)‰,且两者呈弱正相关,反映了先民以稻作农业为主并辅以渔猎的生活方式.δ15N与C3类在先民食谱中的比例呈弱负相关,暗示先民的稻作农业与渔猎活动相对独立.与河姆渡遗址、青浦遗址相比,三星村遗址的稻作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渔猎经济的比例逐渐减小,但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形式仍处于初步开发型.
胡耀武王根富崔亚平董豫管理王昌燧
关键词:长江流域稳定同位素分析稻作农业
海昏侯墓部分木质文物材种鉴定及用材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解海昏侯墓椁室木材及随葬漆木器木材种类,进而分析其用材特点,分别对木材取样进行种属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海昏侯墓椁木为樟科(Lauraceae)桢楠属(Phoebe)桢楠(Phoebe zhennan),椁室木门为柏科(Cupressaceae)柏木属(Cupressus)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比较文献资料,推测汉代椁室常用木材即为楠,反映了汉代椁木用材的专门化;受检的随葬漆木器材种均为樟科,包含檫木属(Sassafras)檫木(Sassafras tzumu)、黄肉楠属(Actinodaphne)、琼楠属(Beilschmiedia)等,反映出随葬漆木器用材具有地域性,可能均为本地生产。
周逸航王恺管理吴昊胡东波
关键词:木材鉴定
食谱分析方法在家猪起源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驯化初期的家猪与野猪的鉴别是家猪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准确定位家猪的起源时间和地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吉林通化万发波子遗址出土的猪骨及其他动物骨骼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猪食物结构的影响,证明了由于人类的饲喂,驯化的家猪与野猪的食物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可以有效地进行家猪与野猪的鉴别。在此基础上,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猪骨和其他动物骨骼进行了食谱分析,并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判断该遗址中已经出现了驯化初期的家猪。
管理胡耀武王昌燧汤卓炜胡松梅阚绪杭
宗日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42
2006年
利用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宗日遗址先民的食谱,探讨了先民的经济模式以及食谱变化趋势。所有人骨骨胶原中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均表明样品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骨胶原的1δ3C值和1δ5N值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植物为食,也摄取一定量的肉食,反映了以粟、黍等为主食而渔猎为辅的生活方式。性质未明墓葬与宗日墓葬之间存在的较大食谱差异,可能与其来自不同文化密切相关。宗日遗址在发展过程中,先民食谱中C4植物增加而肉食类减少,反映了农业加狩猎采集的混和经济模式向稳定农业模式转变的趋势。
崔亚平胡耀武陈洪海董豫管理翁屹王昌燧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分析
明宣德官窑祭红瓷器的呈色机制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多种无损方法,分析若干明宣德景德镇官窑祭红瓷器残片.显微观察表明,不同呈色区域表层都有相似的透明釉,其呈色差异主要取决于红色颜料层.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呈色样品的釉中着色剂Cu的含量基本相同.然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NES)分析指出,不同呈色样品中着色剂Cu的价态和近边结构有所不同.由此可见,祭红的呈色机制与着色剂Cu的赋存状态密切相关.
路辰江建新徐长青邬书荣管理张静陈栋梁徐伟朱剑王昌燧
关键词:显微结构EDXRFXANES呈色机理
通化万发拨子遗址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25
2007年
家猪驯化之初,如何鉴别其与野猪的差异,至今尚没有理想的科学方法.为此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26座墓葬及灰坑中出土的猪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遗址中家猪和野猪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异,探讨了采用食谱分析方法鉴别家猪与野猪的可行性.未污染猪骨的骨胶原δ13C和δ15N分析显示,猪主要以C3类植物为食.家猪与野猪的δ13C值无明显差异,但δ15N值的差异显著,这当与家猪食物中包含较多的蛋白质有关.家猪与野猪食谱的内在差异,预示着通过食谱分析方法科学鉴别家猪与野猪和探索家猪起源,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管理胡耀武汤卓炜杨益民董豫崔亚平王昌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