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
- 作品数:59 被引量:52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油蒿群落土壤碳通量日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库布齐沙地东段油蒿群落土壤碳通量日动态,分析土壤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碳通量日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23~1.47μmol.m-2.s-1,在不同月份呈V型、单峰型或双峰型,最高值集中在8∶00~14∶00;在整个生长季,大气温度、0~10cm土壤温度、0~5cm土壤体积含水量都是沙地生态系统土壤碳通量的重要调控因子;土壤碳通量与大气温度、0~10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与0~5cm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
- 朱清芳红雨高丽闫志坚王慧刘和平
- 关键词:库布齐沙地环境影响因子
- 利用根箱法解析转双价(Bt+CpTI)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利用根箱法对棉花根部土壤进行分区采集,并采用传统平板培养和DGGE克隆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3个生长时期(播种后40 d、50 d和60 d)不同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及细菌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平板培养结果表明,与常规棉相比,转双价基因棉S1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降低,而S2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S3根区土壤细菌、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DGGE图谱分析表明,在棉花生长的3个时期内,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根区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条带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2种棉花处理间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不受转双价基因棉种植的影响。转双价基因棉种植仅改变了根区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对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 娜布其红雨杨殿林赵建宁李刚娜日苏刘玲
- 关键词:转双价基因棉土壤微生物根箱法细菌多样性
- 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在对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取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冷蒿+糙隐子草、多根葱+大针茅、冰草+羊草、差巴嘎蒿+糙隐子草等12种典型植物群落,分别对它们的物种组成、丰富度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Pielou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种植物群落多以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的中旱生、旱生植物为优势种,旱苗蓼+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最丰富,分布最均匀,羊草群落的物种组成最单一,分布最不均匀.
- 王华红雨包刚呼斯乐包贺喜吐嘎毕雅图
- 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
- 基于高光谱数据和RBF神经网络方法的草地叶面积指数反演被引量:11
- 2012年
- 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呼伦贝尔草原实测的120组草地冠层光谱反射率及相应的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实现降维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方法对草地LAI进行了高光谱反演研究。PCA结果表明,前9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9.782%,能包含原光谱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将120组LAI及相应的9个主成分样本数据随机分为校正集数据(90组)和预测集数据(30组),分别用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和LAI的预测。所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对校正集样本的模拟准确率达到100%(RMSE=0.009 6,R2=0.999);预测集样本的实测LAI和模拟LAI之间的均方误差和决定系数分别为0.218 6和0.839,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有效提高了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RMSE=0.416 5,R2=0.570)的计算精度。
- 包刚覃志豪周义包玉海辛晓平红雨海全胜
- 关键词:高光谱数据RBF神经网络反演
- 转双价基因棉花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3种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石远321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转双价基因棉和常规棉石远321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双价Cry1Ac+CpTI基因棉sGK321与石远321根际土壤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硝态氮含量则显著高于石远321;转双价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石远321,而硝态氮含量与石远321无显著差异;转双价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速效磷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石远321,而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石远321。sGK321棉与石远321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双Bt抗虫棉土壤脲酶活性显著低于石远321,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石远321均无显著差异;抗虫抗除草剂棉与石远321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石远321,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石远321。表明sGK321棉与石远321根际土壤养分(硝态氮除外)含量和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而双Bt抗虫棉和抗虫抗除草剂棉所呈现的差异是因不同品种所致。
- 风春赵建宁李刚杨志国王慧吴冬梅红雨杨殿林
- 关键词:转双价基因棉根际土壤土壤酶活性
- 转抗旱基因棉对土壤酶活性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旨在探究不同生育期内种植转抗旱基因棉及其常规棉对土壤酶活性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应用化学分析法和溶剂浸提法对2种棉花的土壤酶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苗期,转抗旱基因棉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其常规棉,而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则显著高于其常规棉,其余4个生育期它们的含量与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5个生育期差异均不显著。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磷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综上,转抗旱基因棉花的种植几乎并不影响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但随着生育期的不同其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也不同。
- 赵孝丹赵建宁红雨李刚修伟明雒珺瑜杨殿林
- 关键词:土壤速效养分土壤酶活性
- 活化富集对土壤样品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
- 2024年
- 地球上的微生物绝大多数仍处于未培养状态。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有助于新物种资源、新天然产物的发现和应用,也有助于对微生物开展生理生化、代谢潜能、演化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活化富集对于自然生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V3~V4区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了土壤样品不同培养基(WB、PJ、WB/10和PJ-M)、不同活化时长(1~29 d)和不同活化条件(有氧和厌氧)对微生物活化富集的影响。发现活化培养基、培养条件和活化时间的不同会显著影响活化富集后样品的菌群组成。其中,采用营养成分浓度相对较低的培养基(WB/10)、延长活化时长(活化5~29 d)有利于提高活化富集后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CPR等微生物暗物质的活化及检出。对后续微生物,特别是微生物暗物质的分离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姜凯曹春玲红雨
- 芍药的访花昆虫和传粉昆虫被引量:25
- 2004年
- 20 0 0~ 2 0 0 2年对内蒙古赤峰市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芍药 (PaeonialactifloraPall.)和内蒙古农校芍药园内栽培品种芍药的访花昆虫进行调查 ,经整理鉴定有 2 9种 ,自然保护区内芍药的访花昆虫种类有 1 7种 ,芍药园内的访花昆虫有 1 7种。根据传粉行为和数量的比较确定了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传粉昆虫为丽斑芫菁、黄胫宽花天牛、黑胫宽花天牛、短毛斑金龟、饥星花金龟、白星花金龟和大淡脉隧蜂 ;芍药园内的主要传粉昆虫为意大利蜜蜂、棕边管食蚜蝇、长尾管食蚜蝇、大淡脉隧蜂、灰带管食蚜蝇和小淡脉隧蜂。
- 红雨刘强
- 关键词:芍药访花昆虫传粉昆虫
- 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及其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 2022年
- 【目的】明确内蒙古沙壤质暗栗钙土上种植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和老芒麦(父本)×加拿大披碱草(母本)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阐明环境因子与其互作机制。【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父本)×加拿大披碱草(母本)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这3种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并对细菌组成与土壤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芒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最高,而加拿大披碱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Simpson指数最高。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共同优势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老芒麦和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单独优势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共同优势属为节细菌属(Arthrobacter),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单独优势属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norank-f-JG30-KF-CM45。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加拿大披碱草根际土壤的pH值最低,老芒麦根际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与Pseudomonas、norank-f-norank-o-Subgroup-7、Subgroup-10,速效氮与Mycobacterium,速效磷与norank-f-norank-o-SBR1031、norank-f-norank-o-Subgroup-7、Subgroup-10、norank-f-A4b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norank-f-norank-o-Gaiellales、Gaiella和norank-f-Gemmatimonadacea,速效磷与norank-f-norank-o-Gaiellales、Gaiella和norank-f-Ilumatobacteraceae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杂交一代与加拿大披碱草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更相似,与老芒麦根
- 王伶瑞红雨李慧玲李景环
- 关键词:老芒麦加拿大披碱草杂交一代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 不同演替阶段臭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6
- 2006年
- 为了阐明分子变异与演替阶段或生态过渡带的联系,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l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图克境内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臭柏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用17个随机引物扩增出190条清晰谱带,其中173条为多态性谱带,并利用POPGENE 3.2 Version 1.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臭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在64.21%-74.63%,以演替早期的半固定沙地油蒿+臭柏种群最高(74.63%),演替亚顶极时期的固定沙地臭柏种群最低(64.21%);臭柏种群问分化较小,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1761,82.3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聚类分析显示,演替阶段相近的种群聚集到一起,反映了臭柏种群的遗传分化和演替阶段密切相关.利用Nei指数统计RAPD数据,各种群基因多样度在0.2163-0.2564之间,也证实了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 红雨王林和张国盛恩和巴雅尔梁小荣
-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演替阶段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