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生 作品数:64 被引量:37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17β-雌二醇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组,②假穿刺组,③SAH组,④SAH+E2组,⑤SAH+安慰剂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SAH后7 d SAH+E2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明显变大(P<0.01);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SAH+E2组血浆ET-1浓度明显减少(P<0.01);TUNEL染色显示SAH+E2组颞叶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轻。结论持续给予E2维持其生理浓度可以有效预防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部分可能与E2可以抑制ET-1的产生有关。 刘振 郝芳芳 罗良生 李莉 米琼宇 黄宗堃关键词:雌二醇 内皮素-1 蛛网膜下腔出血 胶质瘤干祖细胞招募骨髓源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建立荧光示踪骨髓重建裸小鼠模型及其在胶质瘤干祖细胞招募骨髓源细胞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不同放射剂量辐照裸小鼠并收集辐照后外周血及骨髓数据确定清髓性骨髓毁损的最佳剂量;辐照后24 h内经尾静脉移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裸小鼠骨髓细胞.流式检测GFP^+细胞在骨髓及外周血中的分布,比较移植前后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骨髓切片来评价重建骨髓功能;在此模型上原位接种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胶质瘤干祖细胞(SU3-RFP)观察其对骨髓源细胞的影响.结果 6 Gy辐照后3-5d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接近于0;骨髓细胞集落数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减少.骨髓移植后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在28 d恢复到辐照前水平;流式结果显示骨髓和外周血中GFP^+细胞分别为(90.95±2.05)%和(83.62±0.73)%;骨髓细胞集落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3-RFP原位移植瘤中发现GFP^+骨髓源细胞特异性迁徙到肿瘤区域.结论 6 Gy是裸小鼠清髓性骨髓毁损的最佳剂量;GFP^+骨髓细胞裸小鼠模型可用于示踪研究肿瘤与宿主骨髓源细胞的关系;胶质瘤干祖细胞对骨髓源细胞具有特异性招募作用. 施佳 陈骅 沈云天 陈列松 戴纯刚 贾敬云 谢涛 刘兵 郭辰 田野 陆朝晖 董军 兰青 黄强 罗良生关键词:胶质瘤 胶质瘤分子导向毒素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效应 <正> 目的:制备高特异性杀伤活性的新型抗胶质瘤分子导向毒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抗胶质瘤单链抗体基因分别与细胞因子、细菌毒素功能肽基因融合,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于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并测定其抗肿瘤生物学活性... 董军 罗良生 黄强 王爱东 兰青文献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在神经胶质瘤中的相关作用机制及代表分子 被引量:1 2022年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按恶性程度为Ⅰ-Ⅳ,其组织学亚型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型肿瘤。胶质瘤具有细胞快速增殖和血管生成的特征,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极差,复发及死亡率高。长链非编码RNA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显著差异表达,其对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其他恶性表型可能至关重要。 郑悦 罗良生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 胶质瘤 生物标志物 微小RNA 犬颈动脉侧壁型囊状动脉瘤模型的制作 2007年 李英斌 罗良生 曹黄荣 路华关键词:动脉瘤 颈总动脉 动物模型 胶质瘤分子导向毒素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效应 2001年 目的制备高特异性杀伤活性的新型抗胶质瘤分子导向毒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抗胶质瘤单链抗体基因分别与细胞因子、细菌毒素功能肽基因融合,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于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并测定其抗肿瘤生物学活性。结果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的表达水平达到30%左右,包涵体蛋白经纯化后,Westernblot证实融合蛋白可与胶质瘤膜相关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具有细胞因子、毒素的抑瘤活性。结论完成了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测定,可进一步用于胶质瘤分子导向治疗。 董军 罗良生 黄强 王爱东 兰青关键词:胶质瘤 单链抗体 细胞因子 免疫毒素 脑肿瘤 炎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5年 脑血管痉挛是SAH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90%,常引起严重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是SAH病人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但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SAH后CVS的发生的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共同参与的过程,炎性反应对SAH后CV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刘旻谛 罗良生关键词:后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VASOSPASM DETERIORATION 选择素家族 淋巴细胞功能 老年大型脑膜瘤术后出血原因探讨及预防措施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大型脑膜瘤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临床资料,术后出血5例,结合文献探讨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结果:全切除患者45例,大部分切除7例,其中50例恢复良好。术后1例脑肿胀死亡,出现手术区出血4例,远隔血肿1例,出血率为9.61%。其中3例急诊血肿清除术,恢复良好;1例予以保守治疗好转;1例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术前相应评估、必要准备和术中、术后处理,及熟悉相关解剖,掌握显微技巧、提高手术者自身经验等,可以减少老年患者大型脑膜瘤术后出血几率。 吴有志 罗良生 张健 陈骅 吴鸣关键词:老年 大型脑膜瘤 术后出血 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同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成形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成形术治疗的21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脑室不同程度缩小,颅骨塑形满意,无头皮及颅内感染,无分流管堵塞,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头皮下积液2例,皮下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好转。术后随访2~12个月,21例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成形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是一种安全而高效的选择。 吴鸣 林忠 罗良生 史岩 吴有志 刘振关键词:脑积水 颅骨缺损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成形术 同期手术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治 2003年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0年1月~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 14 9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颅脑外伤病人 1186例 ,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 14 9例 ,占 12 .6 % ,病死率 9.4 % ,手术治疗 10 2例 ,保守治疗 4 7例 ,痊愈 93例 ,轻残 2 5例 ,重残 12例 ,植物生存 5例 ,死亡 14例。结论 降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 林忠 李英斌 张健 罗良生关键词: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脑损伤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