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怀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间质病变
  • 4篇关节炎
  • 4篇肺间质
  • 4篇肺间质病
  • 4篇肺间质病变
  • 4篇病变
  • 3篇肾病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3篇类风湿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风湿
  • 3篇风湿关节炎
  • 2篇肾功能
  • 2篇肾功能衰竭
  • 2篇功能衰竭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地塞米松

机构

  • 12篇连云港市第二...
  • 1篇泰兴市人民医...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连云港市东方...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胡怀霞
  • 2篇李佃淳
  • 2篇刘锦秀
  • 1篇于秀娟
  • 1篇张秋云
  • 1篇何宏军
  • 1篇傅烨生
  • 1篇刘利生
  • 1篇庄万传
  • 1篇徐云
  • 1篇高瑛瑛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3, P=0.0425<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RF及AC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CRP、RF及ACC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RP、RF及ACCP水平分别为(7.5±4.4)mg/L、(27.1±12.9)IU/ml、(27.1±14.9)AU/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5.8)mg/L、(36.1±11.6)IU/ml、(36.1±14.2)A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CRP、RF及ACCP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崔佳佳胡怀霞李慧王田玲于秀娟
关键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IL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江苏省5家综合性医院(泰兴市人民医院、苏北人民医院、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635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有无ILD分成RA-ILD组(n=120)与RA-NILD组(n=51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常规、肿瘤标志物、RA相关抗体及疾病活动度相关指标,探讨RA患者发生ILD的危险因素。结果635例RA患者中有120例合并ILD,发生率为18.90%。RA-ILD组年龄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抗环瓜氨酸肽(ACCP)、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RA-N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病程、吸烟史、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甲胎蛋白(AFP)水平、类风湿因子(RF)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红细胞沉降率(DAS28-ESR)、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C反应蛋白(DAS28-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33,95%CI:1.014~1.053,P=0.001)和CA19-9升高(OR=1.027,95%CI:1.010~1.045,P=0.002)是RA-I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RA中约有18.90%的患者发生ILD,年龄、CEA、CA125、CA19-9、ACCP、CRP升高均会增加RA发生ILD的风险,尤其对于高龄或CA19-9升高的RA患者应高度警惕ILD的发生,尽早完善肺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检查,以便早期诊断与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刘宏艳魏华臧银善胡怀霞高瑛瑛何宏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
尿Ⅳ型胶原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尿Ⅳ型胶原(Ⅳ-C)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65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DM1)、微量白蛋白尿组(DM2)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M3),检测各组尿Ⅳ-C及尿微量白蛋白(MA)含量,并与42例正常对照组(NC)进行比较。结果DM患者尿Ⅳ-C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5),且尿Ⅳ-C在DM 1、2、3组间呈逐组增高趋势,均有显著差异(P<0.01),尿Ⅳ-C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尿Ⅳ-C测定可作为DN早期诊断更有用的指标。
胡怀霞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估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对照组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疗程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试验组的临床控制和显效例数多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缓解疼痛,提高运动功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耐受性好。
徐云胡怀霞
关键词:骨关节炎氨基葡萄糖白芍总苷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与护理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西医治疗外,给予中药口服配合中药灌肠。结果:观察组血肌酐与血尿素氮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恶化的有效治疗方法。
张秋云李佃淳刘锦秀胡怀霞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护理
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疗效评估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估枸橼酸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初诊RA-ILD患者100例纳入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6.32±9.17)岁;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45.34±9.25)岁。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枸橼酸托法替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前后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评分及血清中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白细胞介素(IL)-8、IL-38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肺高分辨率CT(HRCT)评分以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的效果远胜于对照组(均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KL-6(210.82±34.78)U/ml、IL-8(5.12±1.78)ng/L较对照组KL-6(328.17±82.26)U/ml、IL-8(8.23±2.21)ng/L低,IL-38(28.08±1.16)ng/L较对照组(21.45±1.65)ng/L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枸橼酸托法替布能有效地治疗RA-ILD,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中KL-6、IL-8、IL-38水平变化有关。
王田玲崔佳佳沈芹杨沅浩胡怀霞李慧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KL-6IL-8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治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初治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女性SLE患者90例,其中初治45例(初治组),已接受治疗45例(治疗组),另择45例月经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双侧股骨颈、大转子、髋部及腰椎的骨密度,分析各部位骨密度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初治组和治疗组的双侧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的右侧股骨颈、双侧大转子及全髋的骨密度均低于初治组(P均<0.05)。各组腰椎各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关节的骨密度均与疾病活动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4、-0.705、-0.779、-0.813、-0.654、-0.669,P均<0.01),腰椎的骨密度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女性SLE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骨密度改变,腰椎外的其他各处骨密度和疾病活动性呈负相关。
胡怀霞庄万传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密度骨质疏松
地塞米松对大鼠血清皮质醇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与股骨头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血清皮质醇激素结合球蛋白( CBG)表达的影响,以及大鼠体内CBG水平变化与股骨头坏死(ONFH)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72只,电脑随机分组:低剂量组1次/d腹腔注射1.5 mg/kg地塞米松(DEX);高剂量组每天一次腹腔注射DEX 3.0 mg/kg.定期抽取血液样本,分批处死大鼠并取股骨头;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血清CBG表达, 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自用药后第1天,两组大鼠CBG水平下降,用药第7天达到最低,后再逐渐增高;高剂量组降低幅度更大.随着用药后时间的增长,两组的骨陷窝空陷数及空陷率逐渐增加.用药后28 d,低剂量组的空虚骨陷窝数和骨陷窝空虚率分别为(6.75 ±0.42)%和(13.98 ±2.19)%;均低于高剂量组的(11.03 ±0.62)%和(21.99 ±3.17)%(t=4.864、3.926,均P<0.05).结论罹患ONFH的风险随应用DEX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性别之间患病风险并无明显差别.外源性GC可以下调血清CBG水平,用药后第一天循环中CBG水平的降低幅度可能参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胡怀霞张琰朱毅赵凤朝
关键词:印迹法地塞米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异常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关系
2007年
胡怀霞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滤过贫血
雷公藤多甙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和环磷酰胺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雷公藤多甙片,疗程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和肺高分辨CT影像均得到改善,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醋酸泼尼松片和环磷酰胺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变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其疗效优于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
胡怀霞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