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思润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建筑
  • 2篇城市
  • 1篇吊脚楼
  • 1篇新建筑
  • 1篇养老
  • 1篇养老院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社会功能
  • 1篇生活圈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化
  • 1篇生态视角
  • 1篇土家族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协会
  • 1篇批判性
  • 1篇批判性反思
  • 1篇谱系

机构

  • 14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4篇胡思润
  • 2篇宋靖华
  • 1篇李溪喧
  • 1篇赵万民
  • 1篇王力
  • 1篇陈双
  • 1篇郑超

传媒

  • 4篇城市建筑
  • 2篇工业建筑
  • 2篇新建筑
  • 1篇住宅科技
  • 1篇四川建筑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美与时代(城...
  • 1篇智能建筑与智...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居环境理论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34
2009年
以武汉市城中村人居环境系统特征为例,发掘城中村在其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所承担的特殊城市社会功能。纯粹市场化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忽略了其已有的良性社会功能,因而在发挥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大量弱势群体的公平发展机会,不利于营造多样化、富于活力的城市社会生态环境。应以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新审视并适时调整市场化改造城中村的策略及相应规划技术,以适应转型期城市空间的社会需求。
陈双赵万民胡思润
关键词:城中村人居环境复杂系统社会功能
聚变式课堂教学的探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被引量:3
2007年
现代建筑教育创造了适应大工业生产的年级与班级的批量式教育模式,但学生日益增长的对自我个性的关注与强烈的求知欲与这一教育模式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方法。聚变式教学方法探讨了如何高效地组织建筑设计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创新精神,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与挑战。
宋靖华胡思润郑超
关键词:聚变教学方法
走向现代新建筑——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判与反思被引量:1
2005年
由于中国缺乏现代主义的发展阶段 ,后现代理论的引入使建筑创作丧失了理性原则 ,结合切身的体验 ,得到一些启示 。
胡思润王力
关键词:建筑创作
基于千层饼模式的小型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江西赣州大余县旧城区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小型城市是城区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下的城市。江西省赣州市的大余县全县人口约35万人,旧城区人口约15万人,规模上属于小型城市。当下许多小型城市开始进行旧城更新,但往往存在资金不充足、缺少来自专业领域的关注等问题,这使得小型城市的旧城更新举步维艰。本文以大余县旧城区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千层饼模式及GIS平台工具,构建旧城公共空间评价体系,绘制改造优先级地图,从而对大余县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提出策略建议,希望以此为小型城市的旧城更新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赵呈磊胡思润
关键词:公共空间旧城更新GIS
基于建筑语法的鄂西土家族民居结构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从建筑语法角度切入,通过对宣恩县彭家寨的实地调研和对当地木匠及居民的访问,了解土家族吊脚楼的结构特点,并以建筑语法理论的分析方式对吊脚楼特有的构件和结构形式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以期改善当前土家族地区传统建造形式逐渐在农村发展中消失的现状。
魏颖胡思润
关键词:吊脚楼词汇
一种面向工业化的模块化板式住宅体系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为解决住宅工业化建设中标准化与多样化结合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谱系化、模块化住宅体系。体系包括一系列户型模块和由户型模块组合而成的整楼模块,并将这些形成谱系的模块编制成《板式住宅户型模块图谱》和《板式住宅整楼模块图谱》。应用这种体系,建筑师可根据项目需求快速地从图谱中选择合适的整楼模块和户型模块后,再进行外观设计,即可完成整栋楼的设计。定型构件的产生可大幅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也为工业化的建筑营造提供了必要条件。
李溪喧胡思润余雪娇王亦琢
关键词:工业化模块化住宅体系
以博物馆为文化媒介探究城市文化的更新发展——以武汉革命类博物馆为例
2020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动力源泉,博物馆是文化的载体,是城市文化的聚集地。武汉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诸多,革命类博物馆作为其历史文化发展的记忆场所,是武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文章通过对武汉革命类博物馆进行总体分析、系列归纳和关联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容器性和流动性研究,总结出了武汉革命类博物馆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并对其现有发展缺陷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文章以博物馆为文化媒介探究城市文化发展方向,以期对城市文化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方向。
赵晶晶胡思润
关键词:博物馆城市发展
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村落街巷风环境研究——以湖北省大冶市上冯村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从聚落和建筑单体两个尺度对湖北省大冶市上冯村传统村落街巷空间风环境进行CFD模拟。聚落尺度上,建立1∶1模型,对冬夏两种不同风向下的村落风环境进行模拟,对比后定性归纳出村落街巷布局与聚落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单体尺度上,以现存两处传统建筑内部冷巷为原型,选取与巷道几何形态密切相关的长宽比、高宽比两个参数作为控制变量,通过建立4组20个建筑单体分析模型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定量总结出巷道几何形态特征对聚落局部风环境的影响。
赵晶晶胡思润
关键词:夏热冬冷地区传统村落风环境CFD模拟
基于机器学习的城市生成方法研究
2019年
自上而下的传统规划难以创造一个有机而整体的秩序,这是当前产生千城一面现象的重要原因。自下而上生长的聚落经过漫长的历时性累积、试错与调整,整体与局部各元素之间经过充分的塑造与被塑造,生成与被生成,从线性的发展起点演变成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形成了丰富而复杂的空间形态及富有个性的空间文化特性,但其高度的复杂性一直是传统方法难以分析与解码的。为此,文章计划运用强化机器学习方法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知识结合,使其应用到聚落生成模型的建构上,对城市中心区空间的内在空间关联及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提出空间有机秩序的正向协调生长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个案城市的空间生长进行控制生成、分析和评价,探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多元、多样性的城市特色空间形成机制,引导规划师和建筑师创造包容、融合的富有特色的"千面"空间,为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居民提供丰富、多元的生活空间。
胡思润杨晓旭宋靖华
关键词:城市规划大数据人工智能参数化
基于开源数据的15min社区生活圈更新研究——以合肥市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2021年7月1日实施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一文指出,生活圈是在适宜的日常步行范围内,满足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工作与生活等各类需求的基本单元。促进社区融合,激发社区活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塑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有机生命体”,是构建15 min社区生活圈的指导原则。便利度指数是评价社区15 min生活圈的重要因素,社区生活圈便利指数主要指生活圈内居民日常生活所使用公共设施的便利程度。文章以合肥市的4种不同类型共计20个小区为例,利用POI数据,构建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标评价体系,统计分析小区的15 min生活圈便利度指数,为城市公共服务专项规划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陈时飞胡思润
关键词:指标体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