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玲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血性
  • 2篇手术
  • 2篇静脉
  • 1篇凋亡
  • 1篇休克
  • 1篇休克病人
  • 1篇异丙酚
  • 1篇异丙酚复合
  • 1篇异丙酚复合芬...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脑损伤
  • 1篇诊断性
  • 1篇诊断性检查
  • 1篇整形手术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失血
  • 1篇失血性
  • 1篇缺血

机构

  • 6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胡玲
  • 2篇袁莉华
  • 2篇李昌美
  • 1篇隋义龙
  • 1篇沈刚
  • 1篇胡玲
  • 1篇刘建
  • 1篇马垚
  • 1篇刘晓峰

传媒

  • 2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弊病及对策探讨
2022年
探讨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弊病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公立医院在2020年1月~2020年8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并分析其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在2020年9月~2021年3月实施综合性公共卫生管理方案,分析医院实施前以及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发生原因。结果:实施后的管理效果优于实施前(P<0.05)。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详细管理机制、无应急或预警系统、缺少公关危机以及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结论:在进行公共卫生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进行综合性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在保证患者就诊质量的同时,提升我院应对突发时间的能力,从而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解决,改善我国患者对于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认知,从而避免传染疾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胡玲张连生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
椎管内复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初探
2010年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应用椎管内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行脐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老年患者,取屈式位15°在L2~3脊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于20~30s内向蛛网膜下间隙注入0.5%的布比卡因-葡萄糖液2.0~2.5ml,观测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麻醉起效时间、无痛时间和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分别为(48.72±2.20)s、(3.93±0.10)min和(8.03±0.22)min;麻醉消退开始时间、麻醉完全消退时间分别为(158.20±7.32)min和(240.00±6.79)min。(2)麻醉前后患者的HR、SBP、DBP、MAP和SpO2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麻醉中出现低血压4例经予麻黄素15mg后好转,出现恶心2例;麻醉后出现低压性头痛2例。(4)平均每脊神经节段应用0.5%布比卡因-葡萄糖液为(0.6±0.1)ml。结论:椎管内复合麻醉能安全的应用于行脐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老年患者。
李昌美胡玲袁莉华沈刚隋义龙
关键词:椎管内复合麻醉老龄患者安全性
探讨生物信息学筛选的miR216/124靶向CADM2对小鼠再灌注脑损伤细胞凋亡的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之一,作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疾病,该疾病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社会医疗资源也面临严峻的考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该疾病不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胡玲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非编码RNA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容量复苏和麻醉镇静深度监测被引量:1
2010年
李昌美刘建胡玲袁莉华
关键词:休克病人麻醉镇静失血性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诊断性检查静脉诱导
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制定研究--基于多源流视角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剧,长期护理服务缺失,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成为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公众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在此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青岛市作为全国首个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城市,从2012年自主试...
胡玲
关键词:长期护理长期护理保险多源流理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静脉麻醉在面部整形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在面部整形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2021年8月-2022年3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行面部整形手术的60例就医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实验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主要观察指标为:麻醉诱导前5 min(T_(1))、手术开始后5 min(T_(2))、术毕苏醒时(T_(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T_(1)、T_(3)时间点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水平。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追加药物次数、定向力恢复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实验组明显(P<0.05);对照组T_(3)时间点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较实验组明显(P<0.05);实验组苏醒质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手术期间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及注射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面部整形手术静脉麻醉中,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对就医者术中的循环呼吸抑制轻微,术后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弱,就医者苏醒快且发生不良反应少,是较为安全且有效的麻醉方案。
殷微马垚刘佳丽李佳霖刘晓峰滕绘胡玲
关键词:静脉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