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金凤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幸福感
  • 3篇主观幸福
  • 3篇主观幸福感
  • 3篇自我构念
  • 2篇中介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分析
  • 1篇心理健康
  • 1篇中介效应
  • 1篇中介作用
  • 1篇少年
  • 1篇社会支持
  • 1篇疏离
  • 1篇疏离感
  • 1篇青少年
  • 1篇人格
  • 1篇自我
  • 1篇自我监控
  • 1篇自尊

机构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广播电视...

作者

  • 5篇胡金凤
  • 3篇郑雪
  • 2篇邓琳双
  • 1篇何资桥
  • 1篇李慧玲
  • 1篇孙配贞
  • 1篇杨帮琰
  • 1篇罗琳
  • 1篇孙娜娜
  • 1篇邬俊芳
  • 1篇余祖伟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心理发展与教...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与关系和谐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6
2012年
为了分析文化融合、社会变迁背景下大学生自我观的特点,及自我构念与自尊、关系和谐、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了自我构念量表、自尊量表、关系和谐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文化融合、社会变迁背景下,代表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的互依我在大学生自我观中仍占优势。大学生自我观可分为二元型、独立型、互依型和边缘型。本研究中,四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2.5%、18.6%、18.0%、30.9%。(2)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不同自我观类型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显著,二元型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边缘型最低,独立型、互依型处于中间水平。(3)自尊在独立我与主观幸福感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互依我一方面通过关系和谐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关系和谐对自尊的促进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胡金凤孙配贞郑雪何资桥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构念自尊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自我构念、自我监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我构念与自我监控的关系,并探讨自我监控在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构念量表、自我监控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广州市三所高校4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独立我与互依我并存,互依我仍占优势地位;男性的独立我显著高于女性,而互依我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②独立我、互依我与自我监控显著正相关;二元型个体自我监控水平最高,边缘型最低;③自我监控在独立我与主观幸福感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互依我与主观幸福感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胡金凤余祖伟邬俊芳邓琳双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构念自我监控主观幸福感
压力对“蚁族”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希望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2
2011年
以广州市棠下、上社、岑村、赤沙等地340名"蚁族"(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为被试,采用成人希望特质量表(ADHS)、压力知觉量表(CPSS)、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考察了"蚁族"群体的希望水平,并分析了希望在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从整体上看,该群体的希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②压力对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希望能够起到压力缓冲作用,调节压力与一般健康问题、忧郁情绪和自我肯定感之间的关系。③希望对心理健康的忧郁、自我肯定维度的调节作用大小不同,对于忧郁情绪的调节作用更大,而对自我肯定调节作用较小。
胡金凤郑雪孙娜娜
关键词: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自我的本土化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社会变迁、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的背景下,中国人的自我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对中国人自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我构念的提出为自我的研究提供了切入点,本研...
胡金凤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构念主观幸福感心理分析
人格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考察青少年疏离感的基本情况及人格、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541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年的环境疏离感最高,社会疏离感次高,人际疏离感最低。②青少年疏离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差异不显著。③青少年疏离感与人格的开放性、责任意识、外倾性、群体相容性和情绪稳定性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④人格的五个维度及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疏离感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⑤社会支持在群体相容性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责任意识、外倾性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人格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疏离感,同时又通过社会支持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邓琳双郑雪杨帮琰李慧玲胡金凤罗琳
关键词:青少年人格社会支持疏离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