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军武

作品数:51 被引量:19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3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3篇孢粉
  • 15篇植被
  • 11篇全新世
  • 10篇植物
  • 8篇植物群
  • 7篇孢粉植物群
  • 7篇长江
  • 5篇第四纪
  • 5篇遗址
  • 5篇植被变化
  • 5篇盆地
  • 5篇气候
  • 5篇孢粉记录
  • 5篇跨湖桥
  • 5篇古气候
  • 4篇跨湖桥遗址
  • 4篇环境演变
  • 4篇草原
  • 4篇长江下游
  • 3篇稻作

机构

  • 51篇中国科学院南...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浙江省文物考...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江苏省地质调...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安徽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教育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1篇舒军武
  • 25篇王伟铭
  • 8篇陈炜
  • 6篇蒋乐平
  • 4篇李春海
  • 4篇毛礼米
  • 2篇唐领余
  • 2篇李冬玲
  • 2篇沙龙滨
  • 2篇程瑜
  • 1篇周晓丹
  • 1篇毛方园
  • 1篇陈炜
  • 1篇杨小丽
  • 1篇黄咸雨
  • 1篇王希华
  • 1篇陈杰
  • 1篇刘金陵
  • 1篇杨玉璋
  • 1篇郭盛乔

传媒

  • 8篇古生物学报
  • 7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地层学杂志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孢粉学分...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版Tilia软件:中文指南和使用技巧被引量:14
2018年
Tilia软件一直是微体古生物学特别是孢粉学科使用最为普遍的一款专业计算机程序。该软件主要将样品数据经统计计算分析,将每个样品化石科属类型含量以图谱的形式依据地层深度或时间顺序排列显示,使化石数据转换为地层图式。基于各科属特别是优势或建群类型含量上下层位变化特点和规律,划分生物组合带,以图的形式直观解读生物群落的地史演替和环境变化等科学问题。由于此软件一直在英文语境下运行,功能多样,操作较为复杂,往往令国内初学者难以入手和深入。本文将以新版Tilia 2.0.45软件为对象,基于先期积累的使用经验,结合我国学者的思维方式,通过简单的孢粉数据实例,图解步骤和过程,力求通俗易懂。为此,推出"基础版"和"高阶版"两种使用说明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求,前者针对初学者旨在短时间内快速入门掌握孢粉百分比图谱制作的基本技巧,后者面向有一定操作经验学者力求在浓度图谱、通量图谱及"深度-年代"模型和Neotoma全球生态数据库等方面拓展提高。
舒军武黄小忠徐德克徐德克宋兵陈炜陈炜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学
浙江白马湖地区硅藻记录的早-中全新世海平面上升事件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对浙江萧山白马湖地区BMH全新世钻孔沉积物中硅藻及其主成分进行分析,揭示研究区9 600—7 230cal a BP期间与海平面相关的沉积环境变化。结果显示9 600—8 950cal a BP期间,硅藻组合以淡水种为优势种,未出现海水种,反映研究区为淡水沼泽环境,没有受到海水的影响;8 950—8 600cal a BP期间,硅藻组合中半咸水种出现且含量逐渐增加,但仍以淡水种为主要优势种,表明研究区受到间歇性潮汐或风暴潮的影响,对应于高潮滩-潮上带的沉积环境;半咸水种和海水种含量在8 600—8 300cal a BP期间显著增加,而淡水种的含量明显降低,说明当时海平面显著上升,白马湖地区处于潮下带;在8 300—7 230cal a BP段的沉积物中未发现硅藻壳体,可能与当时研究区干涸成陆或埋藏条件有关,对应于跨湖桥文化时期(8 000—7 000cal a BP)。白马湖地区硅藻记录的8 600—8 300cal a BP海平面上升事件,在同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东南亚乃至全球其他很多地方均有记录,可能与该时期劳伦太德冰盖融水事件(Laurentide Ice Sheet)以及Agassiz-Ojibway湖溢水事件所导致的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有关。
吴燕妮李冬玲沙龙滨舒军武王伟铭徐晓群
关键词:硅藻
姚江-宁波平原中全新世海水入侵及古人类活动的快速响应
姚江—宁波平原是新石器河姆渡文化的核心分布区,大量考古与古环境研究成果为深入探讨本地区7000年来的人地关系、尤其是新石器遗址文化间歇事件的原因创造了有利条件。本研究通过选取宁波平原东北部的鱼山遗址(T0410W和YS1...
唐亮王张华程仲景舒军武年小美雷少
关键词:孢粉海水入侵河姆渡文化
文献传递
东北鸡东盆地新近纪孢粉植物群及其盆地环境演变分析
通过系统分析我国黑龙江省鸡东盆地永庆一区91-205孔永庆组和大青山组底段的68块样品中的孢粉,建立三个孢粉组合带,并详细探讨了地层的时代归属问题,根据孢粉证据,重新拟定了地层时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孢粉带的综合分析,...
舒军武王伟铭
文献传递
广富林遗址孢粉记录的中晚全新世植被变化
唐亮舒军武陈杰王张华
黑龙江鸡东盆地中中新世湖盆演变和植被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黑龙江鸡东盆地是受古、新近纪敦密断裂带作用而形成的断陷含煤盆地。依据该盆地91-205钻孔永庆组的岩性变化特点和盆地构造演化阶段,识别和阐述了中中新世湖盆发育的3个阶段,即早期湖泊形成发展阶段、中期湖泊扩张最大阶段和晚期湖泊收缩衰退阶段,并揭示湖泊阶段性发展的旋回性特征。根据孢粉资料,恢复湖盆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古植被面貌,重建当时的古气候。结果表明植被经历了北亚热带含常绿阔叶成分的落叶阔叶林、暖温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含亚高山针叶树种的暖温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阶段,鸡东盆地中中新世湖泊的演变和植被更替存在着潜在的关联。
舒军武王伟铭尹德顺王金山
关键词:植被变化古气候中中新世
江苏宜兴龙池山现代植被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江苏宜兴龙池山森林自然保护区表土花粉分析结果表明,表土孢粉植物群主要以栎属(Quercus)、松属(Pinu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栲属(Castanopsis)/柯属(Lithocarpus)、栗属(Castanea)占优势的木本植物组成,混生有枫香属(Liquidambar)、杨梅属(Myrica)、冬青属(Ilex)、女贞属(Ligustrum)、紫树属(Nyssa)、盐肤木属(Rhus)、黄连木属(Pistacia)等亚热带常见植物类型。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地现今的植物构成、植被面貌及其垂直分布规律。结合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其他代表性表土花粉资料,首次提出以常绿阔叶木本植物与落叶阔叶木本植物含量之比(E/D),并结合重要优势、标志木本植物科属,初步识别和确立各地带性森林植被的表土花粉指标,为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和古气候等孢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舒军武王伟铭王爱根
关键词:表土孢粉第四纪古植被长江三角洲
第四系重新定义的有关建议被引量:7
2004年
王伟铭舒军武陈炜
关键词:新近系新生界地质年代表
中国南方植被的变化被引量:9
2019年
为揭示自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南方植被的变化规律,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在一些研究薄弱区布钻取芯,建立钻孔剖面高分辨率的时间标尺和胞粉序列,以恢复研究区过去约2万年以来的植被变化过程.文中分别给出中国南方18、9和6ka BP前后的植被分带图和各区域植物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8ka BP前的植被带分布与现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西部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寒温性针叶林与高寒草甸草原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中东部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以及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9ka BP前后的植被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西北部局部地处山地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带外,其他地区由北向南依次分布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带,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亚带,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亚带/热带季雨林和雨林带;6ka BP前后的植被面貌与9ka BP前后的变化不大,但各个植被带的北缘略有北移,反映当时总体气候变得更加温暖.中国南方2万年以来的植被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变迁的驱使,其中气候变化为主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后期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在长江下游和三角洲地区,海平面变化对植物的分布同样构成一定的影响.
王伟铭李春海舒军武陈炜
关键词:植被变化BPBPBP环境变化
中国新生代典型旱生被子植物的演化与发展
通过总结部分重要陆生灌木和草本被子植物花粉的地史分布,结合环境背景的讨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新生代典型旱生被子植物的演化与发展规律,及与干旱性植被草原和荒漠形成的关系。根据早期被子植物花粉与现生陆生草本或灌木的亲缘关系...
王伟铭陈炜舒军武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