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莎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腮腺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多生
  • 1篇多生牙
  • 1篇牙体
  • 1篇牙体修复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肿瘤
  • 1篇原发肿瘤
  • 1篇增强CT诊断
  • 1篇针吸
  • 1篇腮腺肿物
  • 1篇树脂
  • 1篇特异
  • 1篇特异度
  • 1篇全身
  • 1篇全身疾病
  • 1篇种植体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7篇苏莎
  • 3篇高润涛
  • 1篇刘宏伟
  • 1篇金建秋
  • 1篇张宁
  • 1篇熊学鹏
  • 1篇高巍
  • 1篇李菁
  • 1篇颜兴
  • 1篇王晓颖
  • 1篇刘晓丹
  • 1篇韩莹
  • 1篇黄晓峰
  • 1篇吴伯海
  • 1篇耿雪霏
  • 1篇张文峰
  • 1篇战丽平
  • 1篇丛锘锘
  • 1篇苏莎
  • 1篇贺彩

传媒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口腔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腮腺肿物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对腮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98例行FNAC的腮腺肿物的病历资料,以最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FNAC对各腮腺肿物诊断的准确率,对非肿瘤性病变及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FNAC诊断腮腺肿物的准确率依次为:非肿瘤性病变(88.9%)>良性肿瘤(74.0%)>恶性肿瘤(56.3%);FNAC诊断非肿瘤性病变灵敏度:88.9%,特异度为:91.0%,阳性预测值:50.0%,阴性预测值:98.8%;FNAC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灵敏度:87.5%,特异度为:97.6%,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97.6%,假阳性病例为1例腮腺囊肿和1例多形性腺瘤,假阴性病例为2例恶性淋巴瘤误诊为沃辛瘤。结论 FNAC对腮腺非肿瘤性病变及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好,是一种有较好诊断价值的诊断手段,假阳性及假阴性病例,需要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免疫组化及术中冰冻结果。
苏莎高润涛耿雪霏马华瑞
关键词: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腮腺肿物灵敏度特异度恶性淋巴瘤
腺周口疮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2年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患者的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major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MaRAU)(又称腺周口疮)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完成≥3年随访的MaRAU患者,收集病史、溃疡的严重程度(病程、年总间歇时间、年总溃疡个数和年总溃疡面积)、MaRAU的好发部位、伴发或后遗症状及随访期内新出现的全身疾病等信息。结果:共纳入60例MaRAU患者,按MaRAU的发病年龄是否超过40岁分成早发病和迟发病2组,34例纳入早发病组,26例纳入迟发病组。2组的一般情况、相关病史及药物选择上无明显差异。早发病者的MaRAU更好发于口咽部(P=0.022),其溃疡严重程度更高(P<0.050),更易出现张口受限(P=0.011)和吞咽困难(P=0.031),且其中有11例患者(32.4%)出现肠道疾病,显著多于迟发病组(RR=4.206,95%CI:1.019~117.356,P=0.0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于40岁(P=0.021)和MaRAU出现前经常腹泻(P=0.022)是MaRAU发病后出现肠道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年轻的MaRAU患者口腔溃疡更为严重,且更容易出现肠道疾病,应积极治疗口腔溃疡,且重视肠道疾病的排查。
刘子建韩莹金建秋郭骧李曼李曼苏莎苏莎徐偲刘晓丹刘晓丹刘行云郭倩云王雨田刘宏伟
关键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全身疾病肠道疾病
微小RNA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1年
最近几年,一类非编码蛋白的小RNA分子—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就miRNAs在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机制,相关功能及其信号通路,临床应用前景等作一综述。
吴伯海苏莎高巍熊学鹏贾俊张文峰
关键词:微小RNA口腔鳞癌分子机制
增强CT诊断腮腺多原发性肿瘤的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腮腺多原发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tumors,MPT)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增强CT诊断腮腺MPT的价值。方法对2013—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行腮腺肿瘤手术治疗的285例患者中的22例MP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病理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2例腮腺MPT中,沃辛瘤17例,占77.3%(17/22)。腮腺MPT增强CT检查的检出率为83.3%,高于B超检查的检出率(52.6%)。单侧多发的腮腺肿物,增强CT检查的检出率为B超的2倍。结论沃辛瘤是最常见的腮腺MPT,完善增强CT检查有助于术前发现腮腺MPT,从而帮助确定手术方案。
高润涛苏莎
关键词:沃辛瘤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菌群、龈沟液炎症因子和RANKL/OPG比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菌群分布、龈沟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L/OPG)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99例(共151颗种植体),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45例,68颗种植体)和非吸烟组(54例,83颗种植体),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牙周改良菌斑指数(m PLI)、牙龈出血指数(GBI)、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PD),采集两组龈下菌斑进行细胞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分析两组龈下菌群分布情况,比较两组龈沟液中IL-4、IL-5、IL-6、IL-8、IL-17、RANKL/OPG比值。结果:吸烟组m PLI、GBI、PPD高于不吸烟组(P<0.05)。吸烟组厌氧菌检出率高于非吸烟组(P<0.05),有益菌检出率低于非吸烟组(P<0.05),两组需氧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龈沟液IL-4、IL-5、IL-6、IL-8、IL-17水平均高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龈沟液RANKL水平、RANKL/OPG比值高于非吸烟组(P<0.05),OPG水平低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厌氧菌增加,加重炎症反应,增加牙槽骨吸收风险。
丛锘锘颜兴李菁张宁苏莎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吸烟龈下菌群炎性因子
基于锥形束CT的多生牙新分类方法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并分析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CBCT影像资料5100例,其中多生牙患者209例,共计多生牙278颗。应用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包括萌出型、骨埋伏高位型、骨埋伏低位型、骨埋伏复杂型和牙弓外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临床资料分析:多生牙发生率为4.1%,其中有1颗多生牙的患者占76.6%,有2颗多生牙的患者占19.1%,有3颗及以上多生牙的患者占4.3%。多生牙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切牙区、上颌磨牙区、下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上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下颌磨牙区。34.9%的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了继发影响,以萌出错位及阻生为主,主要发生在上颌切牙区。(2)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分析:上颌切牙区多生牙以骨埋伏低位型及萌出型为主,尖牙、前磨牙及磨牙区多生牙以萌出型为主。不同类型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继发影响的发生率不同或不全相同(χ2=26.057,P<0.001),提示对邻近恒牙易产生继发影响的多生牙类型依次为: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骨埋伏高位型、牙弓外型、骨埋伏低位型。结论基于CBCT的多生牙新分类方法简单实用,其中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及骨埋伏高位型多生牙更易产生错畸形,建议尽早拔除多生牙、定期随访,必要时正畸治疗。
苏莎战丽平贺彩高润涛
关键词:多生牙锥形束CT
个性化复合树脂分层修复比色板的设计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为方便临床医师在应用复合树脂修复牙齿缺损时进行比色,设计一种牙科复合树脂分层修复比色系统。方法本比色系统包括比色板底板,复合树脂比色片及比色片制作模具3个部分,可以实现对牙齿不同位置进行精准比色并定量明确各区域所使用树脂的种类及对应的厚度。选取54名患者的87颗缺损前牙,分别使用个性化比色板+分层复合树脂修复及VITA Classical比色板+单层复合树脂修复两种方法比色并治疗,随访一年,评价两种方法的患者满意度。结果使用分层比色修复法的满意率高于传统比色修复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比色系统较传统比色板具有更好的比色效果及治疗满意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范晓川王晓颖苏莎祁静黄晓峰
关键词:复合树脂牙体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