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隽
- 作品数:33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七彩玉”的宝石学特征
- 对市场上的中国台湾地区“七彩玉”样品分别从基础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七彩玉”主要成分以叶蛇纹石为主,还含有滑石、白云石等矿物.表层覆盖一层主要为醇酸树脂的有...
- 蒋东邓谦苏隽
- 关键词:矿物组成
- 宝石级天然玻璃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 本文对市场上常见的宝石级天然玻璃(捷克玻璃陨石、雷公墨、黑曜石、利比亚沙漠玻璃)以及人工玻璃(石英玻璃、其他玻璃仿制品)进行了系统的红外光谱测试,在前人基础上更为全面地解读了各峰位,为鉴定天然玻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研究结...
- 李曦邓谦郑亭苏隽
- 关键词:红外光谱
- 祖母绿充填物的漫反射近红外光谱分析
-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快速、无损的分析样品。漫反射技术能够提高测试灵敏度,获取更多样品信息。本文收集了目前祖母绿市场上常使用的几种祖母绿充填物,利用积分球附件测试了祖母绿充填物纯物质的漫反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二阶导数光谱分离重...
- 苏隽陆太进李立从沈美冬
- 关键词:近红外漫反射
- 文献传递
- 珠宝玉石之“好不好?”——品质分级
- 2016年
- 消费者在购买珠宝时最为关心、最常问到的问题是:是什么?好不好?值不值?是什么?——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首要问题,是目前珠宝质检机构检测鉴定的首要任务,也是珠宝玉石鉴定证书最普遍解决的问题。国家标准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和G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规定珠宝玉石的术语、定名规则和鉴定方法、鉴定特征等,为珠宝玉石的正确命名提供了基础依据。
- 苏隽
- 一粒光致变色CVD合成钻石的鉴定
- 近期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一件大颗粒CVD合成钻石样品,重0.2219g(1.11ct)。放大条件下观察见深色点状包裹体;红外光谱为Ⅱa型;常温下紫外到可见光谱为270nm吸收带,737nm(Si-V)吸收峰,低温下紫外可见光...
- 高博宋中华马永旺苏隽魏华代会茹陆太进
- 关键词:硅光致变色
- 文献传递
- 绚丽的彩色宝石
- 2013年
- 宝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丽也是最昂贵的礼物。古罗马学者普希尼说:“在宝石微小空间中包含了整个壮丽的大自然,仅一颗宝石就足以表现万物之优美。”世界上似乎只有宝石的色彩最贴近大自然的本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界中的颜色在宝石中都能够找到。通常钻石以外的有色宝石统称为彩色宝石。相比钻石,彩色宅石更为活泼、俏丽,深受人们的喜爱。
- 苏隽
- 关键词:有色宝石小空间古罗马自然界钻石
- 不同类型褐色钻石的高温高压处理结果初析
- 对五粒不同类型褐色钻石进行1900℃,5GPa的高温高压处理,并对其处理前后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研究,包括基本宝石学特征研究,红外光谱的测试,低温紫外-可见光光度分光计测试,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等。结果表明,经高温高压处...
- 宋中华陆太进苏隽唐诗柯捷张钧
- 关键词:高温高压处理
- 文献传递
- 软玉“黄口料”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成因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采用常规宝石学特征测试及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现代测试方法,对软玉"黄口料"的宝石学特征及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常规宝石学特征测试表明"黄口料"的宝石学特征与其他软玉品种一致。FTIR及LA-ICP-MS测试结果共同说明"黄口料"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LA-ICP-MS及UV-Vis分析结果表明Fe^(3+)对"黄口料"颜色的形成有重要作用,Mn^(2+)对黄绿色有抑制作用,Ti元素对其颜色也有影响。
- 杜杉杉杨明星冯晓燕苏隽
- 关键词:宝石学特征
- 碧玺检测之“爱恨情愁”
- 2015年
- 随着彩宝市场的繁荣,商家的热炒,国内碧玺的价格大幅上涨,中高档碧玺价格甚至翻了近10倍。对珠宝检测实验室而言,随之而来的是碧玺饰品检测量的成倍增长。美丽璀璨的碧玺珠宝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与众多相似品的鉴别和各种优化处理方法的鉴定问题等,开始困扰着实验室技术人员,令人“爱恨交加”。
- 苏隽沈美冬
- 关键词:碧玺技术人员中高档珠宝
- 合成钻石饰品“Lightbox Jewelry”的宝石学特征被引量:5
- 2019年
-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收集了无色、粉色、蓝色的合成钻石饰品品牌“Lightbox Jewelry”的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工作,包括显微镜观察、发光图像观察、光谱学测试等。研究表明,Lightbox Jewelry饰品的主石为CVD合成钻石,红外光谱均显示为Ⅱa型;拉曼光致发光光谱均可测得596/597 nm发光线,指示样品均未经历过后期高压高温处理,部分可测得737 nm双线,粉色样品还可见明显的595、637、741 nm等特征吸收,推测其在合成后期可能经历了辐照退火处理;蓝色样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见621 nm宽带、741 nm吸收峰,红外光谱可见9 287 cm^-1吸收峰,推测其经历了辐照处理。对无色配石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配石为高压高温合成钻石,另外混入了个别天然钻石。
- 代会茹唐诗陆太进程娟宋中华江堤吴旭旭张晓玉高博苏隽马永旺张健柯捷
- 关键词:合成钻石化学气相沉积法辐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