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贱友

作品数:156 被引量:388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23篇会议论文
  • 1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7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9篇炭疽
  • 34篇病菌
  • 29篇炭疽病
  • 27篇芒果
  • 24篇枯萎病
  • 23篇枯萎
  • 22篇杧果
  • 21篇炭疽菌
  • 21篇香蕉
  • 18篇芒果炭疽病
  • 17篇病害
  • 12篇锈病
  • 12篇葡萄
  • 12篇枯病
  • 11篇炭疽病菌
  • 11篇香蕉枯萎病
  • 10篇芽孢
  • 10篇芽孢杆菌
  • 10篇病虫
  • 10篇大豆锈病

机构

  • 114篇广西农业科学...
  • 41篇广西壮族自治...
  • 28篇广西大学
  • 7篇长江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广西药用植物...
  • 2篇广西作物遗传...
  • 2篇广西百色市现...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攀枝花市农林...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56篇莫贱友
  • 130篇郭堂勋
  • 98篇黄穗萍
  • 91篇李其利
  • 64篇唐利华
  • 24篇李焜华
  • 14篇胡凤云
  • 10篇陈小林
  • 10篇潘朝勃
  • 8篇韦继光
  • 7篇覃丽萍
  • 6篇谢玲
  • 6篇李华
  • 5篇王益奎
  • 5篇朱桂宁
  • 5篇史国英
  • 4篇孙恢鸿
  • 4篇陈小林
  • 3篇苏琴
  • 3篇胡春锦

传媒

  • 15篇南方农业学报
  • 12篇广西农业科学
  • 8篇广西植保
  • 7篇长江蔬菜
  • 5篇中国南方果树
  • 5篇中国植保导刊
  • 4篇植物保护
  • 4篇植物病理学报
  • 4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蔬菜
  • 3篇微生物学杂志
  • 3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果树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瓜菜
  • 2篇2005年中...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0篇2022
  • 11篇2021
  • 14篇2020
  • 1篇2019
  • 13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特异序列的亚洲炭疽菌PCR检测引物及快速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特异序列的亚洲炭疽菌PCR检测引物及快速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比较亚洲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sianum)和其他种炭疽菌基因组的方法所得到的亚洲炭疽菌的特异性分子靶标序列SEQ ID NO...
李其利鲁萌萌唐利华黄穗萍陈小林马立安郭堂勋莫贱友
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种类的构成与分布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利用多基因手段结合形态学特征重新确定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分类地位,并统计分析各种类病菌的分布,了解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种类和优势群体,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杧果炭疽菌及其病害的诊断、防控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从广西百色市、南宁市、钦州市等杧果产地采集杧果不同部位的炭疽病害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所得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证明为杧果炭疽病菌。对病菌的ITS和ACT、GPDH、TUB2、CAL多基因位点进行扩增和测序,各基因序列按ITS、GPDH、ACT、TUB2、CAL的顺序相连接形成复合序列,采用MEGA 6.06软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病菌的形态特征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统计各种类病菌的总分离率及其在不同地区、植株不同部位的分离率。【结果】获得50株杧果炭疽病菌菌株,分别属于3个种:Colletotrichum asianum、C.fructicola、C.siamense,其中36株为C.asianum、12株为C.fructicola、2株为C.siamense。C.asianum、C.fructicola、C.siamense的总分离率分别为72%、24%、4%;C.asianum在所有检测地区、植株部位均能分离到,且分离率均最高,超过57.1%;C.fructicola能从所有检测地区、枝条以外的植株部位分离到,其中花梗上的分离率最高,为42.9%;C.siamense仅从百色市的果实上分离到,分离率为13.3%。【结论】广西杧果炭疽病菌主要有C.asianum、C.fructicola和C.siamense 3个种,均属于C.gloeosporioides复合种,其中C.asianum为优势种,C.fructicola是我国杧果炭疽病菌的新记录种;病菌的种类与地理来源、侵染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覃丽萍余功明张艳莫贱友苏琴谢玲农倩陈艳露
关键词:杧果炭疽菌多基因
百理通、好力克对桑蚕的毒性试验
2004年
经试验表明,25% 百理通可湿性粉剂、43% 好力克乳油在推荐使用浓度下,百理通2500倍、好力克2000倍,对桑蚕低龄幼虫毒性极低或无毒性,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李焜华莫贱友郭堂勋
关键词:好力克桑蚕毒性试验
澳门特别行政区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调查初报
本次对澳门主要区域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进行的初步调查,共采集到病害标本85份,昆虫标本315份,鉴定确认危害澳门园林植物的病害有64种,害虫77种,其中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属于检疫...
莫贱友李华郭堂勋
关键词:病虫害椰心叶甲
文献传递
柑橘黄龙病田间诊断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目前防控柑橘黄龙病的措施主要包括培育无病毒苗、防治木虱、铲除病树等。而多数防控措施的开展均需灵敏、可靠的早期诊断技术配合。综述了柑橘黄龙病的田间诊断方法以及基于电镜、血清学、高光谱、淀粉显色、常规PCR、巢式PCR、LAMP PCR、定量PCR、数字PCR的检测方法 ,并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其中,定量PCR是目前较成熟和具有较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可配合其他低成本检测方法对未显症、假阴性等样品进行早期检测;可实现单分子DNA绝对定量分析,数字PCR检测技术在柑橘黄龙病检测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唐利华郭堂勋李其利黄穗萍莫贱友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田间诊断
西贡蕉枯萎病的发生、接种鉴定与防治策略被引量:8
2006年
2001~2005年,对广西西贡蕉分布区的21个县市57个点进行了镰刀菌枯萎病的调查,调查的西贡蕉( Musa paradisiaca L. ABB)品种有,黄心西贡蕉、白心西贡蕉和鸡蕉,发现镰刀菌枯萎病为害西贡蕉较为严重,经病区调查和原菌致病性接种测定结果,初步推断广西西贡蕉发生的枯娄病病原是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应加强检疫工作,防止病原菌随种苗传入,发现病株要立即清除,经消毒处理后集中深埋,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加以控制。
莫贱友郭堂勋李华
关键词:西贡蕉镰刀菌枯萎病发生率接种鉴定
乙草胺防除花生田杂草效果被引量:1
1991年
杂草与花生争肥、水和光,对花生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一般草害造成减产20~30%.在广西亚热带半干旱岩溶区为地多人少地区,杂草影响花生产量尤为突出.我们在典型半干旱岩溶农业生态区——来宾县小平阳实施“治旱工程”项目同时,对50%乙草胺乳油防除花生田杂草的效果和使用的最佳浓度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总结供各地推广使用时作参考.一、处理内容和方法1.常规花生地(露地):乙草胺设亩施50、75、100和125克四个浓度,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重复两次,每小区约33m^2.
莫贱友文明卢植新
关键词:乙草胺花生地杂草防除
杧小果普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明确杧小果普瘿蚊幼虫在芒果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为杧小果普瘿蚊的科学测报及精准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8-2020年,在广西百色市永乐镇芒果园进行杧小果普瘿蚊幼虫随机取样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杧小果普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建立Iwao理论抽样模型,通过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结果】杧小果普瘿蚊幼虫主要分布在芒果树冠的中层和下层,树冠各方位的虫量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结果表明,杧小果普瘿蚊幼虫在芒果树上均呈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强度与种群密度成正比。根据抽样公式计算得出杧小果普瘿蚊幼虫的最适抽样数模型N=3.8416/D^(2)(6.98972/m+0.171)。【结论】杧小果普瘿蚊幼虫主要分布在芒果树冠的中层和下层,在芒果树上呈聚集分布,主要是由其自身的产卵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
龙秀珍韦德卫高旭渊何瞻江小冬莫贱友黄战威黄慧俐曾宪儒于永浩
关键词:空间分布型抽样技术
大豆锈病初次侵染源调查及其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本调查基本确定了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a syd.)在南方的越冬范围为北纬23°55′以南;经综合分析锈病发生时期、锈病专性寄生性和气流传播特性、栽培葛、野生葛和大豆种植时期、生长季节、锈病发生实况与接种鉴定结果,基本确定南方的栽培葛(Pueraria lobata ohwi)和野葛(P.lobata(wild)ohwi)是大豆锈病病原菌的越冬寄主,其上发生的锈病是本地大豆锈病的主要初次侵染源之一;该区域发生的病原菌成为向北传播扩散的起始源;为今后大豆锈病的监测、预测预报与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莫贱友郭堂勋Xun-LiX.B.Yang
关键词:大豆锈病越冬寄主
球孢链霉菌JK-1抗菌物质的理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明确球孢链霉菌JK-1抗菌物质的基本理化性质.[方法]以稻瘟菌为指示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球孢链霉菌JK-1发酵滤液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蛋白酶K处理和硫酸铵盐析之后的抑菌活性;采用硫酸铵盐析对抗菌物质进行初步提纯,并通过超滤的方法初步测定该抗菌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结果]球孢链霉菌JK-1产生的抗菌物质在高温和蛋白酶K处理的情况下抑菌活性显著降低,在pH2 ~ 11条件下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而pH≥11的强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显著降低.饱和度为50%的硫酸铵即可将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完全沉淀下来,超滤发现其分子量在10 ~ 30 kD.[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球孢链霉菌的田间应用及其抗菌物质的分离鉴定奠定了基础.
李其利黄穗萍郭堂勋莫贱友黄俊斌
关键词:抗菌物质理化特性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