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亮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颅内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栓塞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畸形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脉瘤形成
  • 1篇动脉破裂
  • 1篇学科团队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管内栓塞治...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液体栓塞材料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作者

  • 9篇葛亮
  • 6篇张晓龙
  • 5篇鲁刚
  • 3篇蒋业清
  • 2篇汪寅
  • 2篇陈曦
  • 1篇李翔
  • 1篇黄磊
  • 1篇叶红英
  • 1篇刘丰韬
  • 1篇喻哲明
  • 1篇耿道颖
  • 1篇董强
  • 1篇姚振威
  • 1篇潘力
  • 1篇李士其
  • 1篇汤伟军
  • 1篇王镛斐
  • 1篇张朝云
  • 1篇赵曜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诊治库欣病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分析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诊治库欣病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MDT诊治流程模式下诊治的45例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22例行双侧岩下窦采血,确诊库欣病40例(初诊断32例,首次治疗后复发或未缓解8例).大腺瘤、微腺瘤和MRI阴性分别为8、26、6例,3例为侵袭性;33例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经鼻手术32例,开颅手术1例).总结其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33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术后1周缓解者22例(66.7%),其术前、术后1周内血皮质醇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69±361)、(60±41)nmol/L,P<0.01].术后3个月总体缓解25例(76%);大腺瘤、微腺瘤和MRI阴性及侵袭性垂体瘤缓解的比例分别为6/6、14/18、3/6、2/3.病理学显示,27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6例增生或腺组织者分别有25例(92.6%)和0例缓解.手术后未缓解的8例中,2例纳入帕瑞肽新药研究、3例行伽玛刀治疗、1例开始甲吡酮治疗、1例待再次手术治疗、1例失访.7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MDT模式下多学科参与的病例诊治有助于患者及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张绿王镛斐叶红英张朝云赵曜葛亮姚振威汪寅潘力李益明李士其
关键词:库欣病
MRI环形增强的颅内占位病例讨论
2011年
病例资料 患者住院号:699×××,女性,42岁,汉族,福建省人。因"头痛1个月,反复肢体抽搐25 d"于2011年4月11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我院)神经科。现病史1个月前(2011-03-10)患者因过度疲劳后出现持续性头痛,为弥漫性胀痛,伴恶心、呕吐1次(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疼痛可忍受,无畏光、畏声,无视物变形,无发热。
刘丰韬邬剑军喻哲明葛亮李翔汪寅
关键词:病例资料颅内占位MRI持续性头痛肢体抽搐
Onyx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计算流体力学建模与仿真
2021年
目的治疗脑部动静脉畸形(AVMs)通常需要注射液体栓塞材料以减少通过畸形的血流,Onyx胶是目前最常用的液态栓塞剂。临床手术中,液态栓塞剂的注射位置和注射速度等需要在术前仔细规划,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以模拟液态栓塞剂栓塞畸形血管团的过程,在术前展现不同栓塞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
张博文葛亮陈曦王盛章
关键词:ONYX胶临床手术脑动静脉畸形计算流体力学注射速度栓塞液体栓塞材料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中长期临床随访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中长期临床随访结果,探讨影响动脉瘤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2006年6月至2015年8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时间超过18个月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9例患者80个动脉瘤.观察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动脉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时间为18 ~ 133个月,平均(39.0±22.6)个月.69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为94.2%(65/69),无死亡病例.80个动脉瘤中,21个复发,复发率为(2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巨大动脉瘤复发比例最高(5/6),小动脉瘤复发率最低(16.7%,9/54),大动脉瘤复发率为35.0% (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不完全栓塞者动脉瘤复发比例高于完全栓塞者,分别为58.8% (10/17)、17.5% (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宽颈动脉瘤复发率高于窄颈动脉瘤[分别为36.2%(17/47)、12.1% (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而动脉瘤部位及治疗方法对动脉瘤复发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大小是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28,95% CI:1.674~8.754,P<0.001).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总体疗效较好.动脉瘤大小是影响动脉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瘤瘤颈及术后栓塞程度可能影响动脉瘤的复发.
鲁刚蒋业清葛亮狄若愚黄磊耿道颖张晓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复发随访研究
256排CTA在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人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造成的临床表现多变。侵入性血管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颈部动脉夹层的金标准,但MR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CTA)越来越多的被用作非侵入性检查的替代。256排CTA具有薄层、快速、高分辨的特点,联合全脑范围的CT灌注扫描(CTP)可以对颈部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并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指导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现就256排CTA在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葛亮鲁刚黄磊张晓龙
关键词:CT血管造影术
Ⅱ型寰前节间动脉伴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开窗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寰前节间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开窗畸形均属于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开窗畸形,因其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常伴有动脉瘤形成,其主流治疗方法是血管内治疗.本文报道1例Ⅱ型寰前节间动脉伴同侧椎动脉缺如、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同时合并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开窗动脉瘤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王国峰鲁刚葛亮蒋业清张晓龙
关键词:动脉瘤形成开窗畸形缺如
一种颈动脉压迫器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颈动脉压迫器,用于辅助病患进行脑血管造影,包括: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一端与第一夹持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绷带,一端安装在第一夹持杆的另一端,另一端安装在二夹持杆的另一端;以及一对压迫组件...
陈曦高瑞林葛亮鲁刚万海林蒋叶清张晓龙
文献传递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相关症状性缺血并发症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相关症状性缺血并发症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上海华山医院连续介入治疗的942例患者(1 055枚动脉瘤)中确诊的37例(3.9%,37/942)症状性缺血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 37例患者中术中症状性缺血并发症25例(2.6%,25/942),包括载瘤动脉内血栓形成16例(瘤颈部反复操作10例、过度栓塞4例、支架贴壁欠佳2例),瘤颈部分支闭塞3例(弹簧圈表面血栓形成或瘤颈部反复操作),远端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6例(导引导管内附壁血栓脱落5例、分支血管痉挛1例);术后症状性缺血并发症12例(1.3%,12/942),包括载瘤动脉内血栓形成7例(替罗非班应用不足3例、支架贴壁欠佳1例、支架串联重叠部位血栓形成1例、弹簧圈致栓1例、重度贫血1例),瘤颈部分支闭塞1例(弹簧圈表面血栓形成),远端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4例(均为球囊闭塞试验假阴性)。37例患者均经及时抗凝、抗血小板、抗血管痉挛或术中机械碎栓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仅2例≥2分,其余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均<2分)。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相关症状性缺血并发症病因复杂,通过及时识别并联合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抗血管痉挛和机械碎栓等介入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蒋业清鲁刚葛亮黄磊万海林王震宇潘婷张晓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自发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学诊断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sICAD)与自发性椎动脉夹层(sVAD)较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连续收治的sICAD及sVAD患者88例,行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T1-F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并分别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sICAD及sVAD的敏感度.结果 共纳入患者8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45.7±11.9)岁.共99处动脉夹层病变,sICAD 45例,sVAD 52例,大脑中动脉夹层2例.CTA、DSA、磁共振T1-FS诊断sICAD的敏感度分别为97.5%(39/40)、90.0% (36/40)和69.6%(16/23),而对sVAD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9.8% (44/49)、84.6% (44/52)和100.0%(27/27).结论 不同检查方法对sICAD与sVAD诊断价值各异.CTA和磁共振T1-FS分别对诊断sICAD及sVAD具有较高敏感度,而DSA虽为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却因对血管壁情况显示存在缺陷,亦有漏诊可能,结合CTA和磁共振T1-FS将有望提高诊断敏感度.
朱珠葛亮韩翔沈筠筠汤伟军张晓龙董强
关键词:颈内动脉破裂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