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余正

作品数:38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3篇缺血
  • 11篇肾脏
  • 11篇缺血再灌注损...
  • 11篇灌注
  • 11篇灌注损伤
  • 10篇再灌注
  • 10篇再灌注损伤
  • 10篇祖细胞
  • 10篇内皮
  • 9篇内皮祖细胞
  • 7篇肾单位
  • 7篇肾脏缺血
  • 7篇肾脏缺血再灌...
  • 7篇缺血再灌注
  • 7篇保留肾单位
  • 6篇血压
  • 6篇预适应
  • 6篇肾脏缺血再灌...
  • 6篇手术

机构

  • 32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8篇葛余正
  • 32篇贾瑞鹏
  • 22篇吴然
  • 11篇朱佳庚
  • 9篇周六化
  • 8篇吴剑平
  • 8篇许露伟
  • 6篇陈波
  • 6篇刘昊
  • 5篇薄成佳
  • 5篇赵炎
  • 5篇廖胜
  • 4篇于澎
  • 4篇徐郑
  • 3篇李文成
  • 3篇宋群
  • 3篇姚文涛
  • 3篇高飞
  • 2篇高飞
  • 2篇江斌

传媒

  • 9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国际泌尿系统...
  • 3篇2012全国...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江苏省第十五...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期缺血预适应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皮祖细胞归巢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有研究结果证实,缺血预适应(IPC)作为一种内源性保护手段,在肾脏等脏器的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包括早期IPC和晚期IPC,不同的IPC阶段发生的具体机制不同。Patschan等发现,内皮祖细胞(EPCs)可能参与了IPC的上述的脏器保护效应。我们通过构建大鼠肾脏IPC模型,探讨晚期IPC介导的EPCs对肾脏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薄成佳陈波贾瑞鹏刘昊吴然葛余正朱佳庚李文成吴剑平
关键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适应内皮祖细胞细胞归巢晚期IPC
一种带保护器的膀胱造瘘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保护器的膀胱造瘘穿刺针,包括外鞘半管,外鞘半管顶端固定连接有管座,管座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底端通过弹簧与管座弹性连接,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针头,管座底端...
徐郑贾瑞鹏葛余正许露伟朱佳庚
文献传递
红细胞生成素动员肾祖细胞以减缓保留肾单位手术大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切除右肾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以下3组:sham组:仅暴露左侧肾动脉,不做任何处理关腹;NSS组,术前磷酸盐缓冲液(PBS)腹腔注射,左侧肾动脉夹闭40min,同时切除左肾下极并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EPO组,术前腹腔注射EPO,余同NSS组。术后12、24、72h收集血液及残余肾组织标本,检测各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进行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祖细胞(RPC)比例,免疫组化检测CD13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Wnt7b和B联蛋白(β-catenin)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术后12、24、72hNSS组Scr、BUN、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均升高(均P〈0.05);与NSS组比较,术后24hEPO组Scr和BUN降低,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也降低(均P〈0.05)。术后24h,NSS组RPC比例、CD133和PCNA蛋白表达、Wnt7b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均高于Sham组(均P〈0.05);与NSS组比较,EPO组RPC比例、CD133和PCNA蛋白表达、Wnt7b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结论EPO可减轻NSS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WntTb/β-catenin动员RPC修复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有关。
朱云鹏贾瑞鹏周昌成徐忠乐葛余正周六化吴然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信号传导WNT信号通路保留肾单位手术
长链非编码RNA在肾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转移是肾癌重要的生物学行为之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一种非编码RNA转录本,在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肾癌的转移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lncRNA参与肾癌转移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李海洋葛余正贾瑞鹏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肾癌
早期缺血预适应介导内皮祖细胞归巢对保留肾单位手术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
刘吴吴然贾瑞鹏薄成佳葛余正陈波
CT增强扫描对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均质性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均质性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用信息。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收治、有完整CT增强扫描和病理结果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均质性肾透明细胞癌25例,所有病灶最大径不超过5厘米。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病灶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CT值有无差异,以及两组净强化CT值和净减退CT值之间有无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的指标,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均质性肾透明细胞癌平扫CT值低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高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0.05。均质性肾透明细胞癌的净强化CT值及净减退CT值均高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0.05),净强化CT值对均质性肾透明细胞癌具有独立预测作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结论CT增强扫描可以为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均质性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江斌姚爱兵葛余正孟旭辉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CT增强扫描
自体脂肪血管基质成分治疗高血压大鼠勃起功能障碍
高飞廖胜葛余正周六化吴然贾瑞鹏
人脂肪基质血管成分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人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VF)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患者肾周脂肪组织,分离SVF并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制备SVF和AdMSCs条件培养基,以无血清DMEM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分别进行细胞增殖、迁移、刮伤愈合以及凋亡等检测,统计学分析HK-2细胞的增殖、迁移细胞数、刮伤愈合面积以及凋亡细胞比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测定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 α)的表达.结果 新鲜分离的SVF呈小圆形,第3代AdMSCs呈均一长梭形.流式细胞检测SVF表达CD29、CD34、CD45和CD90阳性率分别为45.3%、29.4%、23.8%和34.9%,AdMSCs表达CD29、CD90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9.2%、93.5%和3.8%,不表达CD45.SVF组及AdMSCs组HK-2的增殖、迁移和刮伤愈合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强,而HK-2的凋亡则显著减轻(P<0.05).SVF组HK-2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AdMSCs组(P<0.05),但两组HK-2的迁移、刮伤愈合及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F组HGF、VEGF和SDF-1α的表达量分别为(198.41±12.74)、(1 385.68±321.03)和(374.13±145.11) ng/L,AdMSCs组则分别为(112.77±29.16)、(1005.44±256.87)和(247.71 ±73.21) ng/L,且SVF分泌HGF的量显著高于AdMSCs(P <0.05).结论 SVF显著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与AdMSCs比较,在促进迁移和抑制凋亡等特性方面具有相同效果,但SVF具有不需体外培养等优点.
周六化许露伟申江伟宋群葛余正吴然朱佳庚吴剑平徐郑贾瑞鹏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组织增殖迁移
微小RNA在肾细胞癌治疗药物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微小RNA(miRNAs,miR)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对肾细胞癌(RCC)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证实miRNAs与RCC对抗肿瘤药物治疗不敏感及耐药具有重要联系。本文就miRNAs在RCC治疗药物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姚文涛葛余正贾瑞鹏
关键词:肾细胞癌微小RNA靶向治疗化疗
内皮祖细胞在肾癌中的变化及动员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检测肾癌(RCC)小鼠外周血(PB)、癌组织(TT)和癌旁组织(AT)中内皮祖细胞(EPCs),探讨其在RCC进展中的动员特征及机制.方法 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3组即RCC组、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组(Normal组).分别在移植肿瘤细胞后21、28、35、42、49 d处死小鼠,获取血和组织标本.评估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以及正常肾组织(NT)、假手术肾组织(ST)、AT和TT的EPCs、VEGF和SDF-1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Normal以及Sham组比较,RCC组CEPCs和血浆VEGF、SDF-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EPCs和血VEGF、SDF-1之间呈正相关(r1=0.584,r2=0.579).AT中EPCs水平明显高于TT及NT(P <0.05),与CEPCs之间呈正相关(r=0.857).AT中VEGF和SDF-1表达显著高于TT及NT(P <0.05),且与血浆VEGF、SDF-1呈正相关(r1 =0.618,r2=0.421).结论 AT中VEGF和SDF-1在EPCs动员中具有重要作用.
于澎赵炎葛余正吴然吴剑平贾瑞鹏
关键词:肾癌循环内皮祖细胞内皮祖细胞血管生长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