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洪婧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急性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病患
  • 2篇真菌感染
  • 2篇化疗
  • 2篇急性白血病患...
  • 2篇白血病患者
  • 1篇需求为导向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控制
  • 1篇血糖控制水平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科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医院真菌
  • 1篇医院真菌感染
  • 1篇用药

机构

  • 6篇滕州市中心人...

作者

  • 6篇董洪婧
  • 3篇俞媛媛
  • 1篇刘娜
  • 1篇彭庆峰
  • 1篇冯艳秋
  • 1篇殷召銮
  • 1篇张奎
  • 1篇甘甜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糖控制水平对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356例。根据合并糖尿病及血糖控制情况分为:单纯COPD组124例;血糖控制良好组120例[COPD合并糖尿病,空腹血糖(FPG)4~7 mmol/L,餐后2 hr血糖(2 h PG) 7~11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4%~7%];血糖控制不良组112例(COPD合并糖尿病,FPG>7 mmol/L、2h PG>11 mmol/L及HBAlc>7%)。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每年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检测肺功能指标,进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估。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肺活量(FVC)分别为(1.41±0.30)L、(58.60±5.33)%,明显低于单纯COPD组和血糖控制良好组,急性加重期频率和住院天数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和血糖控制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患者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明显低于单纯COPD组和血糖控制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糖控制水平与FEV1和FEV1/FVC呈正相关(均P<0.05);与急性加重期频率和住院天数呈负相关(均P<0.05)。血糖控制控制水平与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防止COPD合并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恶化,降低急性加重期频率和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殷召銮董洪婧
关键词:COPD糖尿病血糖控制肺功能
基于CPIS的用药指导对细菌感染所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用药时间及DDDs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分析基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用药指导对细菌感染所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用药时间及用药频度(DDDs)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所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0例,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菌治疗;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作为CPIS组,以CPIS参考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细菌清除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2 w后,CPIS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PIS组抗菌药物应用种数、抗菌药物应用时间、DDDs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P<0.01)。结论相较于常规治疗,基于CPIS的用药指导可显著减少细菌感染所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种数及DDDs,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并提高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刘娜种琦董洪婧
关键词: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细菌感染用药时间
以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护理对白血病化疗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以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护理在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为改善其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以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化疗依从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希望水平评分。结果观察组化疗依从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为(30.24±2.62)分,高于对照组的(25.26±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3,P<0.05)。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为(40.26±3.61)分,高于对照组的(36.17±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采取以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俞媛媛杨雪董洪婧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白血病化疗自我效能感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调查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例,医院感染率为32.07%;共分离出5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57.14%,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1株占37.50%,真菌3株占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住院季节、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激素的使用、化疗周期、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等因素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尽量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
董洪婧彭庆峰张奎俞媛媛甘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抽取医院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IFI的46例患者作为IFI组;将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未合并IF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4例.调查患者一般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找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合并IFI的危险因素.结果 IFI组患者均伴不同程度发热,以口腔感染及肺部感染为主,真菌培养率为80.43%,其中以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使用激素、粒细胞缺乏且持续时间长、使用碳青霉素类抗生素、多种抗菌药物使用是急性白血病合并IFI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粒细胞数〈0.5×109/L、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激素治疗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IFI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临床上合理使用激素与抗菌药物,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及时恢复粒细胞数量,是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IFI风险的关键.
董洪婧俞媛媛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流行病学
急性白血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2006年
我院血液科1994-2005年11月间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真菌感染及其有关因素和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董洪婧冯艳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住院期间血液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