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德珍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抑郁
  • 5篇抑郁症
  • 2篇单相抑郁
  • 2篇单相抑郁症
  • 2篇血糖
  • 2篇血脂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双亲
  • 2篇双相
  • 2篇胎次
  • 2篇自杀
  • 2篇自杀行为
  • 2篇氯氮
  • 2篇氯氮平
  • 2篇精神病
  • 2篇阿立哌唑
  • 1篇代谢
  • 1篇多基因
  • 1篇多基因遗传
  • 1篇血清

机构

  • 6篇无锡市精神卫...
  • 2篇中国江苏省无...

作者

  • 8篇蒋德珍
  • 7篇董小惠
  • 6篇祁曙光
  • 3篇张云彪
  • 3篇安宝富
  • 2篇崔凤伟
  • 2篇周振和
  • 2篇刘亮
  • 2篇唐步春
  • 1篇祝妞妞
  • 1篇刘晓芹
  • 1篇唐琳
  • 1篇崔风伟

传媒

  • 3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进行分析,以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实质。方法:来源于1983-07-01/2003-06-01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诊断为抑郁症,无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既往至少有一次躁狂发作的患者235例。359名对照组为患者的朋友、同事及领居,与研究对象无血缘关系。以双相抑郁症患者为先证者,采用自行编制的精神病家系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及一级亲属所有成员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发作特点及次数、自杀情况),由两名主治医师或以上的研究人员对每一家系进行调查。由两名研究人员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双相抑郁标准对每一患者进行再诊断。对所有先证者及一级亲属中有自杀行为者进行面检(面检率>95%);对无自杀行为的一级亲属则进行信函调查(54%)及面检(46%)。已死亡及不能进行面检者的资料由一两名一级亲属提供有关情况填写调查表。观察双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完成家系调查的共209例,其中可纳入分析的共184例(男68例,女116例),对照组共359名(男134名,女225名)。经分离分析表明本组双相抑郁症自杀行为不符合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符合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亦不符合性连锁遗传;双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50.15±9.7)%;一级亲属自杀行为预期发病率为1.38%,实际发病率为1.2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3056,P>0.05)。结论:双相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根据多基因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应注意对有自杀行为的双相抑郁症患者及其亲属加以监测,以防止自杀的发生。
祁曙光安宝富董小惠周振和张云彪唐步春蒋德珍
关键词:抑郁障碍自杀多基因遗传
氯氮平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氯氮平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接受8周氯氮平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血糖、血脂变化及血糖异常率、胆固醇异常率和甘油三脂异常率。结果接受氯氮平治疗8周后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8周末血糖异常者占27.8%,胆固醇异常者占16.7%,甘油三脂异常者占55.5%。结论氯氮平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糖脂代谢有明显影响,可能会增加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发生的风险。
蒋德珍
关键词:氯氮平血糖血脂老年精神病患者
阿立哌唑辅助治疗抗精神病药引发的高催乳素血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对利培酮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长期住院,且服用利培酮治疗导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合并阿立哌唑5m g,阿立哌唑10m g,安慰剂(对照组)进行4周对照研究。分别于治疗第0、1、4周末测定血清PRL水平,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5m g组(F=28.625,P<0.01)、阿立哌唑10m g组(F=61.412,P<0.01)治疗第1周末、第4周末PRL血清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第1、4周末PRL血清水平均无显著变化。3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总体发生率相当,对利培酮的疗效均无不良影响。结论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可显著降低利培酮引起的催乳素水平升高,安全性较高。
刘亮祁曙光董小惠蒋德珍崔凤伟潘乾洪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高催乳素血症利培酮阿立哌唑
氯氮平对血清甲状腺素和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0例接受氯氮平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检测血糖(FPG)、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及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并对以上检测指标做统计分析。结果氯氮平治疗8周后血清T4水平显著下降(P<0.01),TSH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糖、甘油三脂显著升高(P<0.01);治疗8周末血糖分别与血清FT3、FT4、T3及T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甘油三脂与TS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氯氮平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和甲状腺功能改变,而糖、脂代谢紊乱与其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刘晓芹蒋德珍董小惠
关键词:氯氮平甲状腺素血糖血脂
喹硫平、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喹硫平、阿立哌唑合并抗抑郁药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n=27)、阿立哌唑组(n=26)和对照组(n=25),在均使用文拉法辛治疗的同时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分别合并小剂量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各测定1次;并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测血常规、肝功能、体重及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结果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在治疗第2周末开始HAMD(F=6.918,P<0.01)、HAMA(F=4.782,P<0.05)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经过8周治疗,喹硫平组(78%)和阿立哌唑组(73%)的显效率显著好于对照组(χ2=9.416,P<0.01)。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可控。结论喹硫平和阿立哌唑合并文拉法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增效作用,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高。
刘亮祁曙光董小惠蒋德珍崔凤伟潘乾洪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喹硫平阿立哌唑文拉法辛
有无自杀行为单相抑郁症患者父母生育年龄及胎次效应的比较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比较有无自杀行为单相抑郁症患者间父母生育年龄及胎次效应有否差异。方法:调查标本来源于1983-06-01/2003-05-31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诊断为抑郁症、无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及任何类型的躁狂发作的患者177例。以单相抑郁症患者为先证者,采用自行编制的精神病家系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及一级亲属所有成员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发作特点及次数、自杀情况),由两名主治医师或以上的研究人员对每一家系进行调查。由两名研究人员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每一患者进行再诊断。对所有先证者及一级亲属中有自杀行为者进行面检(面检率>95%);对无自杀行为的一级亲属则进行信函调查(53%)及面检(47%)。已死亡及不能进行面检者的资料由一两名一级亲属提供有关情况填写调查表。观察有自杀行为单相抑郁症患者及无自杀行为单相抑郁症患者父母育龄及胎次的效应。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共收集到有自杀行为的单相抑郁症患者59例无自杀行为的单相抑郁症患者56例。有自杀行为的单相抑郁症患者之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3.8%(14/373)较无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1.4%(5/363)高(χ2=4.14,P<0.05),有自杀行为单相抑郁症患者与父母生育年龄及胎次的关系非常显著(C=2.4>2,P<0.01,6A>M;
祁曙光安宝富董小惠张云彪周振和唐步春蒋德珍
关键词:双亲生育史
晚发型单相抑郁症遗传方式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晚发型单相抑郁症的遗传实方式.方法 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年龄>30岁的68例单相抑郁症患者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实方式的研究.结果 晚发型一级亲属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75.7±1.2)%,预期发病率为5.0%,与实际发病率3.6 %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1.5,P>0.05).结论 晚发型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
蒋德珍董小惠崔风伟祝妞妞潘乾洪祁曙光
关键词:晚发型单相抑郁症
有自杀行为的单、双相抑郁症患者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比较
2007年
目的:比较有自杀行为的单、双相抑郁症患者间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的差异。方法:于1983-07/2003-06选择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心境障碍中抑郁发作标准的、无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的抑郁患者。有自杀行为的单相抑郁症患者家系59例,双相抑郁症患者家系31例。采用自行编制的精神病家系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及一级亲属所有成员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发作特点及次数、自杀情况),由两名主治医师或以上的研究人员对每一家系进行调查,然后再由两名研究人员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每一患者进行再诊断。对所有先症者及一级亲属中有自杀行为者进行面检(面检率>95%);对无自杀行为的一级亲属则进行信函调查(53%)及面检(47%)。已死亡及不能进行面检者的资料由一两名一级亲属提供有关情况填写调查表。用Haldance和Smith法观察有自杀行为的单相抑郁症患者及双相抑郁症患者父母育龄及胎次的效应。结果:符合入组诊断标准者共151例,完成家系调查的共122例,其中纳入分析的单相抑郁症家系59例,双相抑郁症家系31例。①单相抑郁症患者胎次为1的13例,胎次为2的15例,胎次为3的13例,胎次为4的8例,胎次为5的8例,胎次为7的2例;双相抑郁症患者胎次为1的10例,胎次为2的11例,胎次为3的7例,胎次为4的1例,胎次为5的2例,胎次为7的0例。②有自杀行为单相抑郁症患者与父母育龄及胎次的关系非常显著(C=2.4>2,P<0.01,6A>X6A);有自杀行为双相抑郁症患者与父母育龄及胎次无显著关系(C=0.74<2,P>0.05)。结论:单相抑郁症患者父母育龄越大和胎次越高者易发生自杀行为,双相抑郁症患者父母育龄和胎次自杀行为的发生无明显关系。提示适龄婚育对防止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祁曙光董小惠张云彪唐琳蒋德珍安宝富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双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