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作馨

作品数:1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地震局科研项目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8篇前兆
  • 7篇震前
  • 6篇地震前
  • 6篇地震前兆
  • 2篇地下水
  • 2篇地震预报
  • 2篇井孔
  • 1篇单井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下含水层
  • 1篇地下流体
  • 1篇地震地下水
  • 1篇地震预测
  • 1篇电机
  • 1篇电机转轴
  • 1篇心轴
  • 1篇信息动态
  • 1篇诱发地震

机构

  • 17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7篇蔡作馨
  • 5篇杨鼎鸿
  • 5篇蔡诗凰
  • 4篇程庆斌
  • 4篇邓宁
  • 2篇邓聪
  • 2篇林昊
  • 1篇张金城
  • 1篇魏家珍
  • 1篇张远城
  • 1篇王吉易
  • 1篇申春生
  • 1篇纪辉
  • 1篇吴建宁
  • 1篇王华美
  • 1篇申燕

传媒

  • 6篇地震
  • 2篇地震地质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福建地震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D-125测氡仪的高压特性及稳定性适时监视
1994年
本文针对FD-125测氡仪在水氡日常观测中的稳定性进了实验研究,对仪器的高压特性及其与工作稳定性的关系取得了某些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仪器工作稳定性的建议措施以及对仪器工作稳定性进行适时监视的简便方法。
蔡作馨蔡诗凰
关键词:测氡仪稳定性监视控制
高温热水孔逸出气氡观测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通过在漳州龙师1#井开展的逸出气氡观测实验研究,认为逸出气氡作为新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平行样观测,同时可得到Rn气/Rn水比值,作为研究地下流体前兆的一个新的参数。并对应用电离法测量逸出气氡的连续自记观测技术进行了预研究试验。
张远城蔡诗凰蔡作馨王华美吴建宁张金城
关键词:地震前兆气氡观测高温
京津冀地区水汞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初步分析
<正>自1984年开展水汞观测以来,京津冀先后有17个水点开展水中汞及壤中气汞观测,除因经费及断流原因停测的7个点外,现仍有10个点在继续观测。可以说获得了相当丰富的连续资料,如何从这些数据中区分地震前兆异常数据和随机异...
魏家珍蔡作馨申春生纪辉
文献传递
地下水"恒流式"单井综合观测方法被引量:6
2003年
以探索水位与水化学单井综合观测新方法为目的,建立了改性动水位概念,即恒定小流量状态下的井孔动水位。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改性动水位与同一井孔对应的静水位之间相差一恒定水位落差。根据这一结果,可将观测得到的改性动水位值订正成相对应的静水位值。由此建立了以改性动水位和传统水化学为观测对象的"恒流式"单井综合观测方法,从而实现了静水位与传统水化学的单井综合观测。
蔡作馨程庆斌杨鼎鸿邓宁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下水水化学
地震地下水单井综合观测方法研究
地震地下水单井综合观测问题早在80年代中期已被提出,随后出现了两类实现单井综合观测的技术方案。一类是在自流井中,通过自流出的水观测水化,在动水位状态下观测水位,这一类方案由于井水的流失造成的水头损失,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水...
蔡作馨蔡诗凰邓宁杨鼎鸿程庆斌
文献传递
地下含水层氡浓度和水位实时动态的潮汐现象与数字化单井综合观测被引量:3
2006年
在宁德地震台进行的地下水数字化单井综合观测实验中,采用“恒流式”单井综合观测方法,配套相应的技术系统,实现了对地下含水层氡浓度和水位实时动态的连续综合观测,而且记录到两者具有与固体潮相对应的同步性半日波微动态。分析认为,这一方面为地下水有关测项预报地震力学基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事实;另一方面,为试图通过综合观测以期有利于识别干扰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思路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蔡作馨杨鼎鸿程庆斌邓宁林昊邓聪
关键词:地下含水层潮汐现象
防震减灾:基于下一次强震地点预测并施以区域建筑抗震设防的对策思路
2011年
分析认为,"针对下一次强震将要发生的地点实施区域建筑抗震设防"应为现阶段中国防震减灾寻求突破在基本对策上的一种合理选择。这一思路的关键是需要准确地知道下一次强震将要发生在哪里,而不必知道将发生在何时(文中姑且将回答这一问题的地震预测称为"第三类地震预测")。按照"排除法"的思路,分析得到了"强应力、强介质、大规模、且呈严重闭锁状态的断层,其中地应力呈持续强势集中的部位,将是下一次强震最可能发生的地点"的逻辑推断。寻找符合上述特征的地点,可通过"断层研究、地应力测量和跨断层形变测量"3个方面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所涉及的具体技术似已具备可行性。从而就现阶段中国防震减灾寻求突破提出了一种可以付诸试验的解决思路,以供讨论与参考。
蔡作馨
井孔△H指标及其观测系统原理
2002年
根据地震前兆的"应力-应变原理",以及"岩石变形破坏的实质是其孔隙度发生变化"的结论,进一步应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达西定律推导得出,饱和含水层井孔在恒定流量下的动水位与该井孔静水位之差或二种不同恒定流量下的动水位之差ΔH,可以相对量度饱和含水层岩体孔隙度的变化,进而得出相对量度岩体受力变形的动态变化过程,这可作为一项新的地震前兆指标。据此设计了一种以"井孔ΔH指标"为观测对象的新型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理论分析得出,ΔH指标仅对地下深部岩体应力-应变的变化信息敏感,对非应力-应变因素和地表干扰不敏感。已有实验初步验证了其具有抗干扰、高灵敏度和高信噪比等特性。距离实验点400km的2002年3月31日台湾花莲海外7.5级地震为ΔH指标的可行性实验提供了一个例证。
蔡作馨蔡诗凰史磷舜贩贩娄王吉易杨鼎鸿
关键词:地震前兆孔隙度
地下流体数字化单井综合观测技术方案的对比实验被引量:4
2010年
根据已有的地下水单井综合观测方案和宁德地震台所具备的实验条件,就若干种不同方案在宁德地震台开展对比观测,并对4种方案的实际观测效果和其它有关优缺点分别给出科学评价。然后根据实验和分析结果,从中选出在科学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最优方案。
杨鼎鸿蔡作馨程庆斌邓聪邓宁林昊
水力传导率动态监测装置主体机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力传导率动态监测装置主体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上设有方波形流量生成器和井孔水位记录器,方波形流量生成器包括变速恒流泵和上部与大气相通的贮水室,贮水室内设有上方开口的回流室,回流室底部设有通往观测井的...
蔡作馨蔡诗凰史粦华王吉易杨鼎鸿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