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井菊 作品数:9 被引量:5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古近系坡折带类型及隐蔽圈闭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006年 高柳地区古近系地层经历了从盆地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到裂陷衰退一系列过程,形成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无坡折的缓坡地貌型层序的地层演化系列,因而该地区古近系存在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和无坡折的缓坡地貌3种坡折带类型,它们控制了扇三角洲、水下扇、浊积扇和下切水道充填砂体的分布.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和同沉积构造弯折带之下的低位域砂体是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张文才 杨凤波 冯有良 李会军 袁井菊关键词:南堡凹陷 坡折带 隐蔽圈闭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4 2018年 里奥—德雷(Rio del Rey)盆地位于喀麦隆境内、尼日尔三角洲(Niger Delta)东北缘,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已有3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历史。古新世以来发生的长期海退和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了现今的里奥—德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主要发育3个地层单元,自下而上分别为阿卡塔(Akata)组、阿格巴达(Agbada)组和贝宁(Benin)组。在三角洲进积推进过程中,由于大陆边缘的重力作用和三角洲泥岩的塑性推覆作用,由陆向海、自北向南形成了3个构造区,即伸展构造区、泥岩底辟构造区和逆冲推覆构造区。其中,在泥岩底辟构造区形成了许多与泥岩底辟或泥岩脊相关的辟顶背斜、断背斜构造圈闭或辟边岩性遮挡圈闭,现今已发现的大型油气田主要与这些圈闭有关。同时,泥岩底辟的活动也形成了储集和运移方面的优势条件,促使油气在泥岩底辟构造区富集高产。因此,未来泥岩底辟构造区以及与泥岩底辟相关的圈闭仍然是里奥—德雷盆地进一步寻找勘探潜力的主要地区。 袁井菊 丁一萍 苏玉山 陈占坤 哈里关键词:构造圈闭 油气分布规律 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2006年 本文以地震剖面、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运用Cross提出的以基准面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成园地层学理论,采用基准面旋回上升和下降二分法,在该凹陷古近系内部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及5个三级层序界面,建立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高分辨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并划分出两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沉积地层充填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分析了地层格架的主要控制因素,并预测了各层序格架内部有利储集体的发育与分布。指出该凹陷两翼古水系发育,是扇三角洲或浊积扇体发育的有利地区,为寻找隐蔽油气藏指明了方向。 袁井菊 陈明 何晓松 马伟关键词:辽河盆地 古近系 层序地层 基准面 旋回 大情字井地区特征参数反演储层预测 被引量:3 2010年 高精度特征参数反演是目前储层横向预测的手段之一,是波阻抗反演效果不理想情况下的岩性反演,适用条件是储层特征曲线同地震记录能建立良好关系,储层特征曲线与地震记录砂体响应关系良好。文中在详细分析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地质、测井、沉积相、岩性特征及地球物理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对储层岩性特征刻化明显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对三维工区内青山口组青一段7小层进行了拟声波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常规声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自然伽马拟声波反演对识别工区内砂泥岩界面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在此基础上,采用伽马特征反演方法开展青一段7小层砂岩储层预测,预测砂体厚度分辨率达到2 m,预测厚度及平面展布范围与实钻结果吻合度较高,为该层的岩性-构造圈闭确定、滚动勘探及开发井网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进一步证实了储层特征参数反演技术在钻井较多的开发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应注意,不同地区应用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还需要进一步实践验证和改进。 袁井菊 贾庆素 施少武关键词:层位标定 波阻抗反演 储层预测 松辽盆地 中东地区鲁卜哈利盆地古生界地震反射构型特征与储层预测 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中东地区鲁卜哈利盆地古生界不同沉积相储集砂体的地震反射构型不同,运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盆地东部已钻井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地震反射构型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并由此类比到西部地区进行储层预测,在沉积环境相同的T构造区古生界志留系三级基准面旋回TS3下降期,识别出与东部反射特征相似的两套地震反射体,分别预测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以此为依据提交的井位建议得到采纳,实钻后证实预测砂体存在。 袁井菊 万晓迅 陈明关键词:古生界 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储层预测 文留油田25东区块沥青垫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2006年 利用薄层色谱和全烃色谱分析并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在文留油田25东区块鉴定出3层沥青垫,其测井响应特征与油层相似,对油藏起分隔作用,主要出现在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储集层中。沥青垫富含极性组分,其含量大于40%,远高于油层抽提物中极性组分的含量。饱和烃GC-MS分析结果显示,沥青垫、油层岩心抽提物和原油中正构烷烃及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具有相似性,说明其中的烃类来自相同的烃源岩,具有相似的热演化程度,且未受到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沥青垫地球化学特征和测井资料表明,油田地层水体的长期冲刷与氧化作用是沥青垫形成的主要原因,沥青垫存在于油、水交互部位。 朱战军 袁井菊 林壬子 姚尚林关键词:文留油田 地球化学 饱和烃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2 2022年 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2套断裂体系。盆地发育5条相互平行的南北向泥岩底辟构造带;底辟活动起始于渐新世,活跃于中新统,终止于上新世;泥岩底辟断裂体系的发育与因南大西洋拉张而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相关。生长断层断裂体系可被进一步划分为主动和被动2类,分别受水平拉张和垂向重力滑动控制,主动断裂起始于中新世,由北部斜坡带向南部泥岩底辟带推进,由此产生的小型断陷,形成了中-上新统地层的局部沉积中心;伸展背景下的被动断裂主要发育在盆地北部的缓坡区,从始新统至中新统均有发育,由于活动强度不大,对后期地层发育影响不大。以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为界,盆地可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带,北部构造带包括内陆伸展构造带、中部过渡构造带和南部泥岩底辟带3个次级构造带;南部构造带则包括火山隆起带以及凹陷构造带2个次级构造带。盆地西南部的泥岩底辟区,长期处于构造斜坡之下,为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最有利空间;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在该区带同时发育,可有效沟通深部烃源岩和上覆沉积储层,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通道,综合评价认为此区带是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带。 陈占坤 陈瑞 佘刚 袁井菊关键词:生长断层 运移通道 油气成藏 江汉盆地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4 2006年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以及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四次大的构造运动,从而形成前印支期的地台型广海盆地、印支期间的前陆湖沼盆地和晚燕山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叠置的“三层楼”构造格局。江汉盆地构造的复杂演化过程表明,江汉盆地具有改造盆地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该区的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动态演化的复杂性。构造演化对油气的运移、聚集与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赋予江汉盆地平原海相地层油气运聚时间长、跨度大而且聚集规律复杂的特点。根据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推测具有早期生烃早期成藏、早期生烃晚期成藏、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和次生混源成藏4种成藏模式。同时,油气勘探的难易程度也受控于构造演化,早期生烃早期成藏模式油藏的有利发育区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勘探领域。 刘春平 王拥军 林娟华 袁井菊关键词:油气运移 成藏模式 江汉盆地 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演化及其对中深层S5油气成藏的控制 2025年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盆地浅部地层受泥岩底辟控制发育断块和断背斜油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中深层S5(简称S5)由于前期研究程度低和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足,探井成功率低,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开展区域沉积、构造、油气成藏特征,尤其是区域构造演化平衡剖面研究发现,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是来源于深部巨厚的古新统Akata泥岩,其活动时间始于始新世末期至今,局部控制早中新世的S5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范围,砂体与泥岩底辟及其伴生断层易形成构造-岩性或断块圈闭,圈闭形成时间早于Akata泥岩生油期,泥岩底辟和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生储运聚组合有利于在泥岩底辟周缘S5形成油气藏。但对盆地S5已钻井失利原因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泥岩底辟周缘存在油气差异聚集特征,由于泥岩底辟长期活动并刺穿S5地层,因而油气容易沿泥岩底辟活动通道向上逸散,导致直接接触泥岩底辟的第一排构造-岩性圈闭保存条件变差,难以形成油气藏,在第一排构造-岩性圈闭钻探的多口探井也均未获得成功;而泥岩底辟控制下的第二排断块构造带(二台阶构造带)构造圈闭则可以依靠上倾断层遮挡成藏,不受泥岩底辟后期活动影响,是S5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在此基础上,2018—2023年中国石化在第二排构造带上相继部署2口探井均获得成功,并达到商业发现级别,进一步证实了泥岩底辟对里奥-德雷盆地中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且泥岩底辟控制下的二台阶构造带是未来有利勘探区带。 袁井菊 王光付 李发有 彭兆蒙 丁一萍 陈占坤 于欣瑶关键词:油气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