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和房角镜判断房角关闭情况。方法对26例30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别用Topcon 3D 1000 OCT ver2及房角镜检查,统计两种方法检测房角关闭与开放的眼数。结果两者在判断房角关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吻合度高(k=0.762,P<0.05)。结论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仪在检查房角关闭方面与房角镜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好,在临床诊断房角关闭及指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及筛查手段,为防治其导致的不可逆盲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前期眼24例24眼为研究对象(即临床前期组),另外取我院就诊无前房浅、房角窄、无葡萄膜炎的43例43眼为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Topcon 3D 1000 OCT扫描房角,观察两组房角图像特征,并以Schwalbe线(SL线)为解剖标志线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ing distance,SL-AOD)及小梁虹膜间面积(trabecular-iris space area,SL-TISA)定量评估两组房角的宽窄。结果 3D-OCT能清晰显示小梁网的形态为三角形中等强反射区及SL线,在3D-OCT能清晰显示SL线者占94%。临床前期组周边虹膜明显膨隆,小梁网与周边虹膜的间隙明显变窄,对照组周边虹膜轻度膨隆或者平坦,小梁网与周边虹膜的间隙宽。临床前期组的SL-AOD及SL-TISA分别为(0.117±0.047)mm、(0.055±0.023)m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0.371±0.096)mm、(0.121±0.030)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3D-OCT能清晰扫描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房角的改变并定量分析,可能成为筛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实用、可靠的新手段。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行第二次手术时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4例抗青光眼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心理干预组34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心理干预组除常规的护理外,还给予心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控制程度、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等。结果心理干预组有17.65%的患者视力得到提高(对照组,10.0%,P<0.05),94.12%的患者眼压控制在12~16 mm Hg(对照组,85.0%,P<0.05),97.05%的患者对护理服务基本满意(对照组,75.0%,P<0.05),97.05%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比较清楚(对照组,70.0%,P<0.05)。结论对抗青光眼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在第2次手术前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解除患者的消极心理,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