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馨

作品数:20 被引量:133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12篇植物修复
  • 10篇多环芳烃
  • 8篇土壤
  • 8篇蚯蚓
  • 5篇污染
  • 3篇羊茅
  • 3篇苏丹草
  • 3篇种间
  • 3篇污染土
  • 3篇污染土壤
  • 3篇黑麦
  • 3篇黑麦草
  • 2篇型构
  • 2篇植被
  • 2篇生活型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土壤酶
  • 2篇种间差异
  • 2篇紫花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11篇成都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后勤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武警北京指挥...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信阳职业技术...

作者

  • 19篇袁馨
  • 15篇潘声旺
  • 9篇魏世强
  • 6篇曹生宪
  • 2篇杨婷
  • 2篇陈勇
  • 2篇胡明成
  • 2篇谷科成
  • 2篇胡相红
  • 2篇陈逸
  • 2篇刘灿
  • 2篇唐海云
  • 1篇江韬
  • 1篇雷志华
  • 1篇何茂萍
  • 1篇朱双营
  • 1篇吴云霄
  • 1篇张恒
  • 1篇李玲
  • 1篇何秋霖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后勤工程学院...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材料开发与应...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毛蚓在高羊茅修复土壤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解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活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各种生物、非生物因子在植物修复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20.05~322.06mg·kg-1菲污染水平范围内,与相同污染水平下无蚯蚓作用的菲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植株相比,蚯蚓活动促进修复植物高羊茅的生长:试验期间(72d),修复植物的单株生物量增加9.74%~21.53%,根冠比增加17.26%~21.44%。添加蚯蚓72d后,种植高羊茅的菲污染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61.70%~88.78%,其平均去除率(77.38%)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中的(68.36%)提高了9.02%,比无植物生长的对照组土壤(22.57%)提高54.81%。各种生物(如植物代谢、植物积累、动物积累、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等)、非生物(如渗滤、吸附、光解、挥发等)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7.81%)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2.08%)提高5.73%。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高羊茅蚯蚓
芘胁迫对5种羊茅属植物根系分泌的几类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根系分泌物与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过程密切相关,研究胁迫条件下不同修复潜力植物根系分泌物的释放特征有助于揭示植物修复的内在机制.借助根际袋土培试验研究了芘胁迫(10~160 mg·kg^(-1))下5种羊茅属植物在不同胁迫期(30~70d)时根系分泌物中几种低分子量有机物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芘胁迫促进了根系对可溶性糖的分泌:随着胁迫水平的升高、胁迫期的延长,其分泌量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胁迫水平为C3(40.36 mg·kg^(-1))、胁迫期为40 d时达到最大值;修复潜力越大,趋势越明显.2芘胁迫增强了根系对低分子量有机酸的释放,修复潜力越大,释放高峰值出现时的胁迫浓度越高,且主要以草酸、乙酸、乳酸和苹果酸为主(>98.15%),但修复潜力较强物种的根系分泌物中也检测到微量反丁烯二酸.3芘胁迫对氨基酸的种类影响不大,但对分泌量影响较大: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分泌量随着胁迫水平的升高而剧增;脯氨酸、羟脯氨酸和天冬氨酸对芘胁迫的响应近乎以功能群的形式参与植物修复过程,参与的组分越多,修复潜力越强.可见,芘胁迫下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低分子量有机酸以及氨基酸的释放特征与植物自身的修复潜力有关;修复潜力越强,释放量越多且成分越复杂,并表现出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及生理可塑性.
潘声旺袁馨刘灿李亚阑杨婷唐海云黄方玉
关键词:羊茅属根系分泌物种间差异
蚯蚓在植物修复芘污染土壤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hupeiensis)在植物修复芘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24321.42 mg/kg)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芘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黑麦草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2 d后,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高达60.01%86.26%,其平均去除率(74.66%)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64.55%)提高10.11%,比无植物对照组(18.24%)提高56.42%。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芘去除的平均贡献率(51.75%)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4.94%)提高6.81%。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芘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黑麦草蚯蚓
蚯蚓在植物修复菲污染土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在植物修复菲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05-322.06 mg.kg-1)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2 d后,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64.35%-93.40%,其平均去除率(80.92%)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71.57%)提高9.35%,比无植物对照组(22.58%)提高57.34%。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53.56%)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7.48%)提高6.08%。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朱双营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黑麦草蚯蚓
沿阶草(Ophiopogon japanicus)对土壤中菲芘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9
2008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沿阶草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0~322mg·kg^-1)内,植物一微生物系统对芘、菲的去除效果明显。种植沿阶草60d后,菲、芘去除率分别为77.58%~96.3%、65.25%~83.25%;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0.1%NaN3)高82.27%、72.73%,比对照2(无NaN3)高43.26%、46.27%。沿阶草能吸收积累土壤中的菲和芘,根部和茎叶部菲、芘含量随土壤中菲、芘浓度的提高而增大;生物浓缩系数随土壤中菲、芘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根部大于茎叶部、芘大于菲。修复过程中,非生物因子、植物积累、植物代谢对菲、芘的去除率分别为6.61%、0.157%、6.54%和3.18%、1.21%、5.72%;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问的交互作用对菲、芘的去除率分别为39.01%、26.47%和36.57%、39.34%。说明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微生物降解作用是土壤中菲、芘去除的主要原因。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沿阶草土壤
La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TNT的动力学被引量:2
2010年
以掺杂La的纳米TiO2作光催化剂,研究了光催化降解TNT的动力学规律,考察了TNT初始质量浓度、催化剂用量、初始pH、通氧速率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对TNT光催化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初始pH、通氧速率、光照强度及催化剂用量为0.3~2.0g/L的条件下,TNT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拟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可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描述;当催化剂用量为0.1g/L时,该反应可认为是震缀反应.
胡相红陈勇谷科成陈逸袁馨张恒
关键词:LA掺杂TIO2光催化TNT动力学
油菜-紫花苜蓿混种对土壤中菲、芘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混种模式下植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联合修复、积累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油菜、紫花苜蓿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混种模式下芘、菲的修复效果明显超过单种模式。油菜、紫花苜蓿联合种植70d后,土壤中菲、芘平均去除率为75.06%、68.22%,分别比二者单独种植时高出43.26%、40.38%和11.03%、16.29%,强化效果明显。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与累积在一定量的菲和芘,累积量与土壤中菲、芘的添加浓度正相关。相同污染水平下,茎叶部积累量低于根部、菲小于芘、混种模式低于单种模式。在植物-微生物系统中,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联合效应是菲、芘去除的主要途径,但植物-微生物联合效应是混种模式下强化修复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混种模式能强化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减少植物积累、缓解污染风险。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混种土壤
热处理工艺对La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2010年
以钛酸四丁酯和硝酸镧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掺杂摩尔分数为2%的纳米TiO2,以TNT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热处理方式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光催化性能最佳的热处理温度为500℃,升温速率为10℃/min,活化时间为2h,60min内对TNT的去除率达到了96%。
胡相红陈勇谷科成陈逸袁馨
关键词:光催化性能
初始绿化植物生活型构成对边坡植被群落特征及水土保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生态护坡过程中初始绿化植物(先锋植物)生活型差异对边坡植被群落特征、水土保持性能的影响。【方法】借助物种组装实验,分别构建以草本、灌木、乔木为主体的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绿化配置模式及草-灌-乔混合型配置模式的试验小区,对各个小区进行持续4年(2010-2013年)的生态监测,分析边坡植被的生长状态、群落特征及水土保持性能。【结果】2010-2013年,同龄群落间的物种丰富度表现为乔木型>灌木型>草-灌-乔混合型>草本型。先锋植物生活型构成对边坡植被的群落特征影响很大,年际间差异明显:建坪初期(2010-2011年),不同观测区内的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水平(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型>草-灌-乔混合型>灌木型>乔木型;2012-2013年,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混合型>草本型>草-灌-乔混合型>乔木型。2010和2011年汛期,草本型配置径流系数和侵蚀模数均较低,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性能;而2012和2013年汛期,草-灌-乔混合型配置径流系数和侵蚀模数较低,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性能。边坡植被的群落特征与其水土保持性能密切相关:群落盖度或多样性水平越高,则径流系数、侵蚀模数越小。【结论】生态护坡过程中,先锋种生活型的合理配置是改善边坡植被水土保持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潘声旺袁馨胡明成何茂萍吴云霄
关键词:先锋植物生活型群落特征水土保持
蚯蚓对土壤-植物系统中菲、芘降解的强化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对土壤-植物系统中菲、芘的去除效果的强化作用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0~322 mg.kg-1)内,蚯蚓对供试植物苏丹草(Sorghum vulgare L.)生长促进作用显著。接种蚯蚓的土壤中,苏丹草在菲、芘各浓度下总生物量较未接种蚯蚓土壤分别提高14.41%~25.91%、14.39%~23.9%;蚯蚓活动可促进土壤-植物系统中菲、芘的降解,接种蚯蚓处理中菲、芘各浓度下降解率较未接种蚯蚓处理分别高4.20%~9.76%、3.69%~9.38%。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也显示蚯蚓活动可增加土壤酶的活性。
袁馨潘声旺陈勇何秋霖
关键词:蚯蚓苏丹草土壤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